老年人补钙都有哪些误区,您知道吗
2021-3-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老年人需要补钙吗?
老年人基本上都应该要补钙的,因老年人的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相对都会下降,如果不科学的进行补钙,便会让身体处于钙缺乏的状态,长期缺钙老人会有很多疾病隐患,老年人缺钙原因除了没有食用含有足够钙的食物之外,还因老年人的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而不能吸收足够量的钙,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适当补充额外的钙剂才能满足身体对钙营养的需要。
不同人群钙剂的选择
1.缺乏胃酸者基本不吸收无机钙,老年人常胃酸分泌减少,因此建议大于65岁、胃酸缺乏者服用有机酸钙如枸橼酸钙,普通人群的补钙当选含钙量高的无机钙如碳酸钙;
2.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合并高磷血症,不能选用含磷的钙剂(磷酸氢钙),宜选用碳酸钙、枸橼酸钙、醋酸钙,既可补钙,也可作高磷血症的磷结合剂,以降低血磷浓度;
3.柠檬酸钙增加肠道铝吸收,服铝剂者禁用;
4.葡萄糖酸钙不适用糖尿病患者;
5.醋酸钙易致血压升高,不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
6.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补钙,建议选用枸橼酸钙。
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为mg,一般从膳食中摄入钙至少mg,还应测定患者血钙、尿钙水平,结合患者饮食中钙的摄入量综合考虑,以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服用钙剂,一次大剂量顿服,不如分次服用的吸收率好,可以早晚各服用1次,或若采用3-4次/d。常用的碳酸钙在酸性环境下吸收更好,碳酸钙与食物一起服用时,由于食物的刺激使胃酸分泌增多,可使钙的吸收效率提高,若老年人无条件服用有机钙,可用此法服用碳酸钙,有机钙无需胃酸活化,不必与食物同服。
误区1:补钙越多越好
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的危险性增加等。营养素摄入不是越多越好,缺乏对健康不利,而过量也会对健康有害。一般而言,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于钙的需求。
误区2:吃钙片是补钙的最佳途径
在我们每日摄入的天然食物中,有很多可以达到增加钙质的目的,像奶制品、豆制品等。比起钙片,这些食品存在着价格便宜、食用方便等特点,应为补钙首选。除了日常的食物调整以外,如果还不能达到身体需要,采用营养素补充剂或强化食品也是解决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手段之一。
误区3:轻信广告中某些夸大其词的说法
某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数据。正常情况下,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这显然与某些商业广告中所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有很大出入,对待产品不能跟风、盲从。
误区4:保健品与药品概念混淆
从国家法规要求来看:保健食品是食品,安全性比较高,而药品是允许有毒副作用的。药品是在疾病状态下吃的,食品是可以日常食用的。就时间而言,药品是偶尔吃的,食品可以经常吃。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营养素产品在批成药品时,它的剂量允许大一些。长期大剂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对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误区5:老年人单纯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人体衰老的表现,骨质疏松症的实质是因骨量低下(即骨密度减少)而引起的,单纯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6:老年人补钙后可减少运动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如力量训练(握拳、上举等)、健身跑和行走,每周应进行两次,每次一小时。通过运动增加肌肉力量,来保护骨骼健康,从而减少骨折的机会。
补钙的注意事项
1、补钙应以食补为主。老年人补钙要重视营养合理的配餐,最好可以选择含钙量较高,而且相对购买方便的食品。老年人补钙要坚持多喝鲜牛奶,因为牛奶里的含钙量相对比较高,晚上睡觉前喝一杯牛奶,这样既能安神又可以很好的补钙。
2、补钙要与身体锻炼相结合。钙在人体内需要吸收、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适当活动身体可以促进对钙质的吸收,尤其是户外活动还能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量,因此老年人要适当的运动。
3、含草酸多的蔬菜(菠菜、苋菜)减少钙的吸收,尽量避免与钙剂同用。
4、补钙后,建议每3月检测1次血钙和尿钙浓度,如发生高钙血症应停药,尿钙增加需减少钙剂剂量。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