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甲状腺相关激素及抗体的临床意义
2020-9-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甲状腺,位于我们脖子中间,形态酷似蝴蝶,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激素就是由它来分泌的。近年来,甲亢、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日渐困扰着我们,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据文献报道,甲状腺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接近20%。
甲状腺疾病最为常见的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其中,甲减和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甲亢。但是,甲亢最容易被发现,而甲减最不容易被发现,最隐蔽,所以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身体损害。因为体外检测甲状腺功能灵敏度及特异性高,并且方法简单,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体外检测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促甲状腺素(TSH)
TSH在垂体前叶的特异性嗜碱细胞内生成,垂体释放TSH是机体发挥甲状腺素生理作用的中枢调节机制,可刺激甲状腺素的生成和分泌。TSH检测是查明甲状腺功能的初筛试验,游离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微小变化会带来TSH浓度向反方向的显著调整。因此,TSH是检测甲状腺功能非常敏感的特异性指标,特别适合于早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节系统的功能紊乱,也是诊断甲减的首选指标。
TSH测定可测量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临床上可以通过这些结果来诊断甲状腺相关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TSH水平的正常范围可能会很广,这取决于人的年龄、性别和体重。目前,TSH水平的参考范围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建议参考范围在0.4-4.0mU/L之间。
甲状腺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都会导致健康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在怀孕期间,TSH水平异常高或低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大部分与转运蛋白结合,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是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生理活性形式。FT3对甲亢诊断很敏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且不受结合蛋白浓度和结合力改变的影响。
游离甲状腺素(FT4)
FT4是T4的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真实反映。FT4测定的优点是不受结合蛋白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当怀疑甲状腺功能减低时,FT4常和TSH联合测定。此外FT4测定也用于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重要激素,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大部分在肝脏由T4经脱碘生成。因此,T3浓度反映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优于反映甲状腺的分泌状态。T3是查明早期甲亢,监控复发型甲亢的重要指标。
甲状腺素(T4)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节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于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
T4测定可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判定和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种潜在的自身抗原,当进入血液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测定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可发现TGAb抗体浓度升高,出现频率大约是70-80%。患Graves病时TGAb抗体的阳性率约60%,经治疗后滴度下降提示治疗有效。甲亢病人测得TGAb阳性且滴度较高,提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停药后易复发。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存在于甲状腺细胞的微粒体中。TPO是一种潜在的自身抗原,当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泄露后,可刺激机体产生TPOAb,TPOAb测定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90%以上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具有高TPOAb滴度,70%的Graves疾病患者其TPOAb滴度升高。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甲状腺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正常情况下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SH)信号,刺激甲状腺细胞生成甲状腺激素(T4)和三碘甲状腺激素(T3)。在毒性甲状腺肿(GD)时,机体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TRAB),当抗体与受体结合时可导致T4、T3产生过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TSH受体抗体(TRAb)是鉴别甲亢、诊断GD,以及判断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GD是否康复的重要指标。TRAb在新诊断GD患者中75%-96%阳性。GD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而TRAb持续阳性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
甲状旁腺素(PTH)
PTH由甲状旁腺合成并分泌入血流中,它和降钙素相互作用以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性,血钙升高抑制PTH的分泌,血钙降低则促进PTH的分泌。
甲状旁腺机能紊乱可引起PTH分泌改变,进而导致血钙水平的升高或降低(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甲状旁腺腺瘤可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进而导致PTH分泌上升,因此在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手术前后测定PTH能帮助外科医生了解手术效果。
此篇文章属于转载文章,来源: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科普教育委员会,作者:医院核医学科武军。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