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2021-2-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个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6084106.html
  随着环境恶化及中国人口老龄化,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据《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年,估计全国新发恶性肿瘤.9万例,其中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78.8万例,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Ⅳ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大约为10-15%

研究显示,50%的肺癌患者死后尸解发现有骨转移。肺癌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10个月,经过治疗后1年生存率也仅为40-50%。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脊柱和躯干骨近端,发生于脊柱者占50%、股骨占25%、肋骨和胸骨占12%。

肺癌骨转移大多表现为溶骨型病变

约50%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肺癌骨转移常伴有严重骨痛及SREs(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睡眠、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威胁患者的生存。骨痛是骨转移最主要的临床症状,病理性骨折为肺癌骨转移的首发症状,高钙血症是肺癌骨转移的致死原因之一。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其中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可作为肺癌的抗肿瘤治疗方式,手术、放疗等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相关症状。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预防和延缓SREs的发生,对症止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双膦酸盐类药物是肺癌骨转移的基础用药,可以和常规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使用。

双膦酸盐类药物按照分子结构侧链的不同分为三代:

第一代

是简单的P-C-P结构,代表药物是氯屈膦酸钠;

第二代

第二代侧链含有氨基,代表药物主要为帕米膦酸二钠和阿仑膦酸;

第三代

在氮原子上再引入一个饱和烃链或含氮咪唑环,代表药物主要为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

第一代和第二代双膦酸盐能减轻肿瘤骨转移疼痛、预防或延缓SREs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第三代双膦酸盐在此基础上,还能显著降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高钙血症,增加骨质密度,减少骨代谢紊乱。对于骨转移伴严重骨痛的患者,伊班膦酸钠负荷剂量可快速缓解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伊班膦酸钠侧链为饱和烃链,其分子空间结构相对较小,因此,肾脏安全性优于其它的静脉用双膦酸盐。

临床研究显示: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连续3天、6mg/天负荷剂量使用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6mg/次常规剂量使用时,监测肾功能(如尿素氮、尿酸、肌酐等)及尿常规,发现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肾脏毒性。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连续3天负荷剂量用药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严重骨痛,并被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连续3天负荷剂量使用能显著减轻骨痛,止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并且可有效减少吗啡等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同时,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连续3天负荷剂量使用时,并不会引起肾脏的毒性反应,是临床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的严重骨痛的一个新选择,可结合常规止痛治疗应用于临床。

艾本——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生产的艾本——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属最新一代(第三代)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代谢性疾病的一线药物。获批适应症包括: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恶性肿瘤骨转移痛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本期编辑:张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yf/11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