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细胞,你ldquo瘤rdquo

2021-8-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 http://pf.39.net/qsnbdf/131204/4302686.html

作者

王莹陈显秋

单位

医院

有一种疾病常表现为骨痛,

但不是骨科疾病而是血液疾病。

有一种细胞常形似异淋,

但它不是异淋而是骨髓瘤细胞。

前言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特征是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1],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患者常表现有广泛骨痛或骨折、高钙血症,伴贫血、肾脏损害及免疫功能异常。

案例经过

患者,女性,56岁,门诊血常规提示:白细胞27.7×/L,血红蛋白73g/L,血小板35×/L,中度贫血伴血小板减少,触犯我室复检规则——PLT计数异常(血小板数85OR血小板数),需要涂片镜检。

白细胞分类报警信息(图片上加箭头)提示WBCAbnScattergram(白细胞散点图异常)、Lymphocytosis(淋巴细胞比例增加)、Monocytosis(单核细胞比例增加),IGPresent(幼稚粒细胞增加)、Blasts?(原始细胞的存在),立即进行血细胞形态学镜检。

外周血涂片镜下可见细胞核偏一侧,染色质粗细不等,胞核附近有苍白的高尔基区或核周晕。部分这类浆细胞样细胞核仁清晰、呈幼稚样,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询问病史,患者有右侧腿部疼痛,故考虑外周血的异常细胞为幼稚浆细胞,镜下分类幼稚浆细胞+成熟浆细胞占9%,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性大。

查询当日生化指标:血钙为3.13mmol/L(2.11-2.55mmol/L)。与多发性骨髓瘤的考虑相吻合。

第二日,患者收治入院,临床医生继续进一步检查。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球蛋白Lambda轻链阳性。免疫球蛋白IgA阳性。

蛋白电泳:

蛋白电泳定量发现M蛋白条带。

免疫五项:

血清免疫球蛋白A异常增高为31.00g/L(1.0g/L-4.2g/L)

血清免疫球蛋白G减低为3.17g/L(8.6g/L-17.4g/L)

血清免疫球蛋白M减低为0.17g/L(0.5g/L-2.8g/L)

凝血功能检查:

D-D、FDP升高

凝血酶时间TT24.8s

纤维蛋白原0.96g/L

β2微球蛋白测定:

血β2微球蛋白升高为71.10mg/L。

生化检测:

血钙、肌酐、尿酸明显升高,提示肾脏损伤。

骨髓检查结果:

骨髓片:

案例分析

该患者中度贫血伴血小板数值减低,血钙、肌酐、尿酸、血β2微球蛋白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异常增高为31.00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显示,免疫球蛋白Lambda轻链阳性,蛋白电泳定量发现M蛋白条带。D-D、FDP升高,凝血指标异常。临床进行骨髓象检查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

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年修订)[2],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型Ⅲ期B亚型。

临床表现

?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贫血和出血

?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

?神经系统症状

?感染

?肾功能损害

?高粘滞综合征

?淀粉样变

?包块或浆细胞瘤

?血栓或梗塞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出现异常的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白细胞正常或减少,血小板正常或减少,镜下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出现各个阶段的骨髓瘤细胞。有时可见特殊形态的骨髓瘤细胞,如火焰细胞、桑葚状细胞、Russel小体等。

案例总结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来源于终末分化的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骨髓瘤细胞聚集在骨髓中,与微环境中的附属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基质细胞等)相互作用,引发细胞生长和存活信号的改变及化疗耐药。

骨髓瘤患者常出现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一旦怀疑骨髓瘤,需进行的诊断性实验有血清游离轻链、24h尿蛋白定量、流式细胞术、遗传学(FISH和染色体)检查等,基本检查如血常规、肝功和肾功、电解质、血清及尿蛋白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包括轻链)、尿常规、24h尿轻链、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检+免疫组化;影像学检查发现溶骨性破坏或局灶性骨质破坏。

国内外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大致相同(需满足第1条及第2条,加上第3条中任何1项):

1.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或活检为证明有浆细胞瘤;

2.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

3.骨髓瘤引起的相关表现:

(1)靶器官损伤表现:

①高钙血症,血钙高于正常上限0.25mmol/L(1mg/dL),或2.75mmol/L(11mg/dL);

②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μmol/L(2mg/dL);

③贫血,HB低于正常下限20g/L或g/L;

④溶骨性破坏,X线片、CT或PET-CT显示一处或多处溶骨性病变;

(2)无靶器官损害表现,但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

①骨髓单克隆浆细胞≥60%,

②血清游离轻链比≥,

③MRI显示1处5mm以上局灶性骨质破坏。

其中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或尿中不能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单克隆浆细胞≥30%或活检为浆细胞瘤。骨髓瘤细胞基因型复杂,伴染色体易位或小拷贝数变异,这种异质性使其临床进程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而不同,预后差异也较大,目前采用Durie-Salmon分期系统反映肿瘤负荷与临床进程,国际分期系统(ISS)及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用于预后判断。

血常规显微镜复检时,细胞形态变化多样,可见异常浆细胞,淋巴样浆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提示作用。实际工作中,浆细胞型异型淋巴细胞与浆细胞不易鉴别,注意区分。

异型淋巴细胞为胞体增大、胞质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细胞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3]。年发布的《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4]中,ICSH建议使用“反应性淋巴细胞”描述良性病因的淋巴细胞,疑为恶性或克隆性病因的淋巴细胞时,报告异常淋巴细胞并备注描述细胞形态,而不再采用常用的异型淋巴细胞进行分型。

但是,实际工作中,外周血准确区分良恶性病因的淋巴细胞是具有难度的,这种情况看全三型异型淋巴有重要意义。三型异型淋巴包括Ⅰ型(空泡型,浆细胞型)、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Ⅲ型(幼稚型),若在同一病例的血涂片中,能同时看见三型“反应淋/异淋”,提示良性/反应性疾病。反之,若在同一病例的血涂片中,只看到某一型的“反应淋/异淋”,提示恶性/克隆性疾病,需要特别注意。

显微镜复检是血常规工作中重要的检查依据,结合血液分析仪器检测结果及报警信息,观察形态学改变,为临床提供一个早期而准确的血常规报告。

专家点评

尽管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后较为完善和成熟,但因患者首发表现不特异,异质性较大,血液常规检验对于本病的提示显得更有意义。

M蛋白使得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呈明显的缗钱状排列,有些病例可见前体红细胞增多反应(leukoerythroblasticreaction),约15%的病例血涂片可见浆细胞,但数量并不多,伴有浆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浆细胞明显增多。

那么,如何让血常规发挥MM的“前哨”作用呢?

这个病例提示我们一线的检验人员,一是要重视血常规的复检,严格按照复检规则进行复检;二是要重视异常形态的识别技能,多数MM病例外周血浆细胞比例并不高,一旦发现少量的异常细胞,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才能见微知著;三是发挥检验医师的作用,透过形态学的表现,调研患者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方得始终,最终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使患者及时得到诊治。

专家介绍:

曲林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专业方向为临床血液学与遗传学的实验诊断。

兼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血液体液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检验分会青委会委员、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SO医学实验室认可评审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委,等。

[1]SwerdlowSH,CampoE,HarrisNL,JaffeES,PlteriSA,SteinH,ThieleJ(Eds):WHOClassificationofTumou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s(Revised4thedition).IARC:Lyon

[2]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05):-

[3]叶向军,卢兴国.年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的介绍[J].临床检验杂志,,(4):-.

[4]王霄霞.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报告及危急值设定的建议[J].临床检验杂志,,(12):-.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审校:陈雪礼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yf/11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