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十七
2017-7-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十二)~(十六)中,我们讨论了激素补充治疗,现在我们讨论降钙素。
降钙素由甲状腺滤胞旁C细胞分泌,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主要的钙调节激素之一,与甲状旁腺激素和活性维生素D共同维持骨钙和血钙之间的平衡。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也参与了钙的代谢与平衡。
降钙素的分泌受血钙浓度的调节:血钙高,降钙素分泌多;血钙低,降钙素分泌少,呈正反馈影响。
降钙素的靶器官广泛,包括骨、肾、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破骨细胞上有降钙素受体,降钙素与破骨细胞的受体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但不导致破骨细胞凋亡;降钙素的作用消退后,破骨细胞能恢复活性。降钙素还干扰破骨前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使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最终结果是骨吸收抑制,骨量丢失减少。
降钙素对成骨细胞也有影响,它可提高碱性膦酸酶的活性,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它还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
除对骨量的影响外,QUEST研究发现降钙素还改善骨质量:无论BMD是否增加,腕部和髋部的骨质量都有改善。
降钙素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增生及骨痂的血管化有促进作用,加速骨折修复。
降钙素有快速和持久的镇痛作用,它的快速镇痛作用来自四方面的机制:作用于下丘脑的特异性受体,发挥中枢性镇痛;增加阝-内啡肽的產生,表现出吗啡样镇痛;降低脑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提高痛阈;抑制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疼痛剌激。持久的镇痛效果是因为骨吸收受抑制,骨丢失减少,骨密度增加。
人用降钙素可从人、猪、鲑鱼和鳗鱼中获取,鲑鱼降钙素生物活性高。
鲑鱼降钙素抑制骨吸收,減少骨折后的快速骨丢失,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鲑鱼降钙素使椎体BMD增加1%~1.5%,使即往己有1~5次椎体骨折病人新发骨折的危险降低36%。髋部骨折发病率下降54%。高龄病人骨折危险性的下降尤其明显。鲑鱼降钙素促进骨折愈合。
鲑鱼降钙素缓解骨痛,包括骨折急性期疼痛。对于椎体骨折后疼痛,用药第一周即有止痛效果,第二周基本可不用止痛药,第三、四周疼痛明显改善。鲑鱼降钙素还能缩短椎体骨折病人卧床时间,使病人早期离床活动。
鲑鱼降钙素有注射剂(肌肉注射)和鼻喷剂两种剂型,以使用注射剂为主,在欧洲鼻喷剂已停用。
鲑鱼降钙素抑制骨吸收,抑制骨折后的急性骨丢失,不影响骨折愈合过程,快速镇痛,这些作用使鲑鱼降钙素在伴有明显骨痛的骨质疏松病人,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成为治疗的优选药物。
鲑鱼降钙素的耐受性一般是良好的,肌肉及皮下用药初期会出现轻微的噁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6%),以及面部发热、潮红(2%~5%),持续用药后,逐渐消失。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对于有过敏史,尤其是有药物过敏史者,应慎用;使用前应按药物说明书描述的方法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并做好脱敏准备。
鲑鱼降钙素在使用过程中,疗效下降,被称为"逃逸现象",停药一段时间后重复使用,疗效恢复。对"逃逸现象"的解释是:降钙素抗体的产生,或降钙素受体的下调,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鲑鱼降钙素肌注剂,每天5O单位,或隔日单位,疗程不超过三个月。
学术组织对鲑鱼降钙素的评价
欧洲人用药物委员会(CHMP)硏究了鲑鱼降钙素临床应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后指出:降钙素仅可使用注射剂型,并且应该以最短时间及最小有效剂量应用;限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Paget病对于其它可选择的治疗旡反应,或不适合其它治疗者,2,急性制动导致的急性骨丢失,推荐疗程为两周,最长不超过四周,3,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
中国专家於年讨论后认为:1,鲑鱼降钙素能有效抑制急性骨丢失(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制动),快速缓解骨痛,在骨质疏松的治疗用药中仍有其优势地位;2,建议短期应用(不超过三个月),必要时可采用间歇性重复给药;3,CHMP报告关于鼻喷剂长期应用于骨质疏松的获益与风险方面的意见值得参考与重视;4,有必要在中国人群中开展安全性调查研究;5,在处理Paget病和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中,短期应用鲑鱼降钙素的获益大于风险;6,欧美主要学术社团发布的新版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O10~)对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意见值得参考,不适合使用其它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病人仍可选用降钙素。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为大家介绍下本文的作者----陶天遵教授
北方骨质疏松联盟主席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博士生导师陶天遵教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