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愿共济与时俱进牛晓辉教授革新治疗
2021-3-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10月17日,“百愿共济,与时俱进——第三届百济神州实体瘤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谈骨论今-骨健康分会场”亦完美收官,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聚焦骨健康领域前沿热点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畅谈临床实践现状及诊疗经验,共话原发性骨肿瘤和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未来发展方向。地舒单抗在我国获批上市,给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亦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为此,本报特医院牛晓辉教授,详述骨巨细胞瘤和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现状,剖析地舒单抗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如下,与读者共享。
牛晓辉教授
医院骨肿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肉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国际保肢协会(ISOLS)中国区唯一BoardMember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
亚太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APMSTS)常务理事
东亚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作组(EAMOG)前主席、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组副组长
担任34家SCI期刊审稿专家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篇,其中SCI文章44篇
牛晓辉教授专访
地舒单抗国内获批,革命性进展惠及患者
Q1:目前我国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现状如何?地舒单抗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骨巨细胞瘤,请您谈谈这项适应证获批有何意义?牛晓辉教授:骨巨细胞瘤属于原发性骨肿瘤,有以下特点,第一,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转移至骨形成的继发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的发病率较低;第二,骨巨细胞瘤对生命的威胁不大,但其可转移,且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因此,属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交界性肿瘤;第三,骨巨细胞瘤在良性侵袭性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尤其多见于亚洲人群,我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回顾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主要手段是手术,而放疗和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手术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是病灶刮除术,刮除肿瘤病灶后再辅以材料填充骨质缺损,这一手术方式可以保留骨的基本形态。第二是瘤段骨质切除+骨关节重建手术。骨关节重建最常用的是人工关节,但其为金属材质,一方面无法与原有骨段很好的连接;另一方面金属材料具有疲劳性,后期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第三是截肢术,用于肿瘤侵袭范围大,无法进行重建的患者。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只能开展放射治疗,但肿瘤多发或是临近重要脏器时,进行放射治疗也有诸多限制。由此可见,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部分骨巨细胞瘤患者只能静待疾病的自然病程发展,最终对肢体、生命构成威胁。
地舒单抗的出现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其起效快,且能有效的控制肿瘤进展。在骨巨细胞瘤进展过程中,破骨细胞样巨细胞通过溶骨使骨质强度降低,削弱骨骼的支撑作用,从而引发骨折等一系列问题。地舒单抗通过作用于巨细胞,减少骨质溶解,进而增加了骨骼强度,避免骨折的发生;同时因减少溶骨作用,抑制肿瘤的发展,随着瘤体的缩小,为手术治疗提供机会。如前文所述,缩小的瘤体可减少手术范围,让更多患者接受病灶刮除术,降低人工关节置换率,对于易发年龄为20~40岁的骨巨细胞瘤患者,降低了因人工关节进行二次手术的概率。与此同时,肿瘤局限也增加了放疗的可行性。而部分无法手术或放疗的患者,使用地舒单抗后,能有效缓解肿瘤进展,减轻临床症状,为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赢得了时间。由此可见,地舒单抗有效地改善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精准靶向作用,有效预防肿瘤骨转移SRE
Q2: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引起骨痛、高钙血症等症状,以及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现状如何?牛晓辉教授: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因骨痛就诊,发现骨部占位从而诊断为其他部位原发肿瘤的骨转移。目前研究表明约40%~60%的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但实际数据要远高于此,骨转移是晚期肿瘤发展的必然。
由于恶性肿瘤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细胞随血液扩散至骨髓从而出现骨转移。发生骨转移后常引起骨痛、高钙血症等症状,以及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等SRE,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细胞通过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通路活化破骨细胞进行骨质破坏。地舒单抗是RANKL抑制剂,靶向与RANKL结合,阻止破骨细胞及其前体表面的RANK受体活化,从而达到减少骨破坏的目的。抑制破骨的同时,也为骨骼修复提供了可能。
因此,虽然地舒单抗不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是其能抑制破骨细胞,同时为骨骼修复创造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更多未知探索,地舒单抗未来可期
Q3:展望未来,地舒单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的前景如何?牛晓辉教授:地舒单抗的问世提高了我们对整个骨代谢过程的高层调控的认识,骨代谢异常不仅涉及恶性肿瘤,更与日常的骨质疏松息息相关,其核心在于骨量的下降。随着认知的加深,对骨代谢机制的掌握使我们能更好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地舒单抗。
骨转移包括成骨性转移和溶骨性转移。前文已详细阐述了地舒单抗在溶骨性骨转移中的作用原理,在所有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中疗效甚佳;在成骨性骨转移中的应用目前仍在探索中,这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肿瘤的骨破坏方式可分为肿瘤细胞直接破坏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目前研究证实地舒单抗只对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有效,对于肿瘤细胞直接导致的骨破坏无效。可喜的是,已知的包括多发性骨髓瘤、肾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肺癌骨转移、肠癌骨转移等均由破骨细胞介导,因此地舒单抗在以上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均能发挥显著疗效。推广至临床,还需大量临床试验循证数据和真实世界实践探索证实其疗效,这也是未来我们的任务,希望临床医生更多的应用,积累药物实践经验。
立足教育科研,骨健康学院任重道远
Q4:9月19日,在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学术周开幕式当天,“中华骨健康学院”盛大成立,对于我国晚期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有何意义?牛晓辉教授:新的治疗机制及药物在临床推广时需要依托于专业机构,希望借由“中华骨健康学院”的成立,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推广和未来研究探索。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立足教育,通过学院的成立,对讲师级医生进行培训,可以更好、更专业的对一线医生进行教育。第二,依据国内医疗现状,全面规划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巡讲,使更多的医生认识到地舒单抗为患者带来的革命性的生存获益,从而在临床中更好的进行推广应用,惠及更多患者。第三,尽管我们已了解地舒单抗的作用机制,但当前SRE评价标准、组织影像学量化评估体系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中华骨健康学院”作为专业机构能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柱。第四,“中华骨健康学院”亦可为诸如RANKL上级调控等骨代谢领域的深入研究给予强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华骨健康学院”的成立,立足于教育和科研,意在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共同推动我国骨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编辑整理
中国医学论坛报祎祎云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