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障碍时常发生低钾低钠
2016-11-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肝功能与电解质代谢具有密切关系。肝功能障碍时常发生:
1.低钾血症,后者又可引起碱中毒,这两者在诱发肝性脑病和肝性肾功能不全中均具有一定作用。这种低钾血症常常由以下原因引起:①肝细胞对醛固酮灭活减弱;②腹水形成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反射性醛固酮分泌增加;③术前利尿剂应用;④输注葡萄糖使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所以术前应针对低血钾的原因给予纠正,对防止术中肝昏迷的发生很重要。
2.低钠血症,比低钾血症更属于病情危重的表现。急性肝功能不全病人发生持续性低血钠时,一般并非是由于失钠所致,而是机体濒于死亡的表现,常预示病人预后险恶。水潴留是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水潴留往往与肝病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与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有关。
3.低磷血症和低钙血症。Darnis等在例暴发性肝炎伴昏迷的病人中,发现入院时77%病人血游离钙降低,29%有低磷血症。虽然每天补钙和磷,但血钙和磷还是进行性下降,提示25-羟维生素D3和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他们还发现降钙素的升高与肝细胞功能障碍的加重相平行,所以肝功能不全时降钙素灭活减少是钙磷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当磷缺乏过甚时,糖酵解所需的磷也逐渐不足,必然使大脑细胞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由此提出一个问题,即低磷血症是否可能引起肝昏迷,或是否为肝昏迷不得清醒和恢复的原因,有待阐明。
摘自《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