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老年人应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2016-11-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在骨科门诊,医生经常会遇见一些老人自诉腰背疼痛、行走无力、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等,却又不知道原因,而要求医生开些止痛药。其实,这些症状绝大部分都是老年骨质疏松造成的。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郭汉明说,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易导致脆性骨折,老年人要提早防治。专家名片郭汉明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医院骨科一区(关节)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惠州市医学会外科专科分会常务委员。擅长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及各类复杂骨折的治疗,在治疗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损伤、骨质疏松以及各类复杂骨折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科门诊:骨科(周一上午)郭汉明说,上了年岁的老人经常感到浑身疼痛多半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疏松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与老年人。此时骨中有机基质和沉淀在其中的钙盐从骨中向外流失,使骨量减少。骨外层的皮质骨变薄,内层的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断裂,孔隙增多,骨变得疏松、脆性增加,不能承受日常活动时的身体负荷,容易发生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增多,骨质疏松正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目前占中国人口6.6%人群患有此疾,即万中国人患骨质疏松。郭汉明介绍,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出虚汗,全身疼痛,小腿抽搐尤以夜间为重等症状。因此他建议,有这些症状的老年朋友,医院检查骨密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每年做一个骨密度检查,判定骨量有没有减少,以便及早预防,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是依靠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报告中的T值=(测得的骨密度-正常人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正常人同性别人群骨密度的标准差),主要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的骨密度水平。Z值=(测得的骨密度-正常人同性别同年龄的骨密度均值)÷(正常人同性别同年龄人群骨密度的标准差),用于表示绝经前妇女、儿童和50岁以前男性的骨密度水平。T值≥-1为骨量正常,T值≤-2.5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其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郭汉民强调,预防很重要!1要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多吃含钙、P高的食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尽量摆脱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早采取防治对策,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产生。3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还应加强防碰、防撞、防摔、防绊等措施。针对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的三大误区,郭汉民指出,老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没有道理的。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来源:自媒体综合整理
主编:曾宁
编辑:黄洪林
四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广州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