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钙VS骨钙,谁来判定宝宝缺钙
2017-8-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好多新手妈妈在给宝宝化验时被两张结果截然不同的检验单弄得摸不着头脑。微量元素检测显示宝宝血钙正常,可是超声波仪器检查却又说宝宝缺钙,到底怎么回事?
微量元素检测缺钙靠谱吗?
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重要,医院一般微量元素的检查主要涵盖钙、铁、锌、铜、镁和血铅等。检查手段主要包括"尿检"、"乳检"、"血检"或"发检"等。
据专家解释,虽然钙并不是微量元素,但因为钙的代谢障碍在婴幼儿期的宝宝中较为常见,所以微量元素检测项目中,钙也是其中必查的一项,常用的方法就是检测血液中钙的含量。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血钙水平“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保持稳定而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呢?
这是由于人体内有一套高度精确、灵敏的钙平衡自我稳定系统。钙在人体内的分布99%存在于骨骼中,只有l%分布在人体细胞外液中。
因此骨钙不但支撑着庞大的身躯,使骨骼坚硬粗壮,而且还是一个巨大的钙储存库,当机体缺钙时随时可以动员其中的钙质,并释放出来进入血液。
而负责血钙平衡调控的激素主要有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还有降钙素。
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使骨钙释放人血,升高血钙,再通过激活破骨细胞使骨重吸收入血;同时它能够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的排出;还可以促进维生素D活化而增加肠道内钙质的吸收,因此甲状旁腺激素是最强有力的增加血钙的激素。
降钙素,顾名思义其作用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反,能够降低血钙。活性维生素D对于骨钙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促使旧骨回收入血,另一方面促进新骨钙化。
当然,血钙自稳系统的调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有疾病或机体代谢紊乱时就可能破坏血钙平衡系统,而出现血钙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高钙血症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不适当地应用雌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也会引起高血钙。低钙血症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因此血钙过低未必就一定表明体内缺钙,而高血钙也不代表体内钙质存积过多,应进行综合评价。
人体内钙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约1%的钙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被统称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与骨骼中的钙维持着动态平衡,即骨中的钙不断地从破骨细胞中释出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
血钙不能反映体内钙的缺失情况。比如,血钙正常并不能说明体内不缺钙。
正因为人体存在着血钙(“混溶钙池”)与骨钙之间的动态平衡,所以当食物中的钙摄入不足时,人体可以从骨骼中动员钙进入血液,维持血钙的稳定,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由于骨钙溶出补充了血钙,这时检查血钙很可能是正常的,但骨钙减少,人体的总钙不足,长期如此,便会出现骨质疏松。
而当血钙较高时未必骨钙充足。尽管细胞和血液(混溶钙池)中的钙可以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中,补充骨钙,但高水平的血钙并不能说明骨钙充足。
为什么还要检测血钙?
通常我们所说的血钙是指血液循环中的钙量,并不直接表明骨骼中的钙含量,而是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控与骨骼、心脏、神经、肾脏及牙齿相关的身体状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钙(总钙Vs离子钙)。血钙以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各占约50%。其中结合钙绝大部分是与血浆清蛋白结合,小部分与柠檬酸、重碳酸盐等结合,只有离子钙才直接起生理作用。
评估钙水平时最常测定总钙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能很好地反映新陈代谢中的钙离子总量,因为游离钙和化合钙之间的平衡是稳定并可预知的。
目前,不少妈妈仍然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判断宝宝是否缺钙的依据。其实这种检测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出人体的缺钙状况,血钙数值正常并不代表宝宝不缺钙。
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值来看,只依靠这种数值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并不科学。
首先,微量元素检测只能查出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达标,对于钙,检测结果也只能显示血钙的含量。但在人体中,仅有1%的钙存在于血液,而其余99%的钙是存在于骨骼中的。
其次,伴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保护功能,当血钙较低时,人体会分解骨骼的钙,补充维持钙平衡,当血钙较高时,又会合成补充到骨骼,由此可见,查血钙并不稳定。所以缺钙不应该看血钙,而应该看骨钙。
宝宝缺钙与否应通过检查骨密度和观察宝宝是否出现缺钙症状来判断。
骨密度检查是测定人体骨密度、骨矿物含量等功能的检测项目。目前常用的就是超声波测定法,利用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能反映骨矿含量多少和骨结构及骨强度的情况。
由于人体绝大部分钙都存在于骨骼中,因此通过骨密度检查而来的化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也更为科学。
判断宝宝是否缺钙,不能单纯看检测数值,还需要结合宝宝具体的临床症状、饮食情况以及病史等综合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医院检测,妈妈们还需要学会通过观察症状判断宝宝是否缺钙。
当孩子出现下面一些症状时,我们就应警惕是否缺钙: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腹痛、腹泻,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健康状况不好,容易感冒等。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症状,那么妈妈们引起注意了。此时宝宝很有可能缺钙,医院做进一步的确诊,再合理补钙。
0~3岁的宝宝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期,对钙元素的需求量大,这个时候应该给宝宝充足的钙质供应,并且安全高效地补钙。
对于有缺钙症状的宝宝来说,除了全面丰富的高钙饮食外,还应该及时补充钙剂。在挑选钙剂时,需要考虑安全、吸收和口味等多个因素,即钙源安全、吸收效果好、淡奶口味等。
在补充钙剂的过程中,不可与奶制品等同时服用,与铁、锌则需要间隔3小时分开服用,以免影响钙的吸收效果。
—end—
所有的遇见,
都是久别重逢。
静静等待爱情结晶的孕育,
与萌生。
从此,
你的生命中,
有了牵动情思的人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