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必知骨质疏松症用药二三事

2019-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编者按

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在基础措施中,有加强饮食、注重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防止跌倒等;在药物应用方面,如何合理搭配以达到较好的疗效,是临床治疗的一门艺术。

骨质疏松症病因和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吸收增加和(或)骨形成减少都会导致骨丢失和骨质量下降,脆性增加,直至发生骨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种:

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OP;

③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吸收因素

1、性激素缺乏

①雌激素缺乏(PMOP病因);

②雄激素缺乏(老年性OP作用)。

2、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素(PTH)增高,高龄和肾功能减退。

3、细胞因子表达紊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高,护骨素(OPG)减少。

骨形成因素

①峰值骨量(PBM)降低(30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

②骨重建功能衰退(老年性OP发病原因)。

骨质量下降

导致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高。

骨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OP和骨折的危险因素(高龄,吸烟,酗酒,制动,体力活动过少,跌倒,长期卧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光照减少、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

老年性OP(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和肌肉功能减退)。

药物选择应注重个体化

临床上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时,须实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且男女有别。女性患者,女性绝经后早期(60岁前),可通过补充雌激素来增强骨密度;如果已绝经多年,没有更年期症状,可补充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子宫、乳房及骨骼中都有雌激素的受体,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只在骨骼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出类雌激素的活性,而在乳腺和子宫上则表现为抗雌激素的活性,因此不刺激乳房和子宫,可长期服用。但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男性可用双膦酸盐来治疗,该药可增加骨密度,预防骨折(这类药物女性患者也可选用)。

若是骨质疏松伴有疼痛的患者,可以用降钙素,因为该药除了能抑制破骨细胞,减缓骨质流失,还有中枢镇痛作用,能帮助缓解疼痛。但由于降钙素有“逃逸”作用,即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也会变弱,所以疼痛不适症状消失后即可停用,通常连续使用时间≤2个月。

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

适量增加钙摄入,可减缓骨量丢失,改善骨矿化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摄入mg钙,这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mg,但是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取的钙仅有mg,因此还应补充~mg,相当于2袋牛奶提供的钙量。

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

维生素D缺乏时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增加骨的吸收,引起或者加重骨质疏松。维生素D不仅有利于钙吸收,而且还能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成人每日摄入维生素D>U,年轻人因为经常晒太阳、做运动,所以不一定要补充。老年人因缺乏日照,维生素D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故推荐剂量为~U/d。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并酌情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1、大量连续应用维生素D可发生中毒,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为~1IU,与中毒剂量相差甚远。一般成人超过00IU/d,儿童超过00IU/d,连续数月可能会发生中毒。

2、配伍禁忌,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糖皮质激素对维生素D有拮抗作用,可减少消化道对钙、磷的吸收,降低血钙浓度,须定期测定尿钙水平。雌激素可增加钙吸收,应相应减少活性维生素D用量;阿法骨化醇与含镁制剂并用,可致高镁血症,应予慎用。考来烯胺、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洋地黄与维生素D同用时应谨慎,因为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血症,易诱发心律失常。

3、有高钙、高磷和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心功能不全者慎用;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倭疾病禁用;妊娠期使用过量可导致胎儿畸形、甲状旁腺功能抑制而使新生儿长期低血钙抽搐,应慎用。

4、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必要时须应用抗骨质疏松药

如果患者已有骨质疏松,或者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或者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只补充钙和维生素D就显然不够了,应该开始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等。

治疗原则强调综合治疗、早期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雌激素

替勃龙、尼尔雌醇、雌二醇皮贴剂、大豆异黄酮

雄激素

苯丙酸睾酮

二膦酸盐

阿仑磷酸钠、依替膦酸二钠

降钙素

鲑鱼降钙素

其他药物

小剂量氟化钠、钙剂和维生素D

止痛

非甾体抗炎药

双膦酸盐类

可以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化。研究表明,阿仑膦酸盐可明显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降低这些部位发生骨折的危险。

应用双膦酸盐的注意事项:因有极少数患者服用双膦酸盐后发生药物反流或食管溃疡,因此,为尽快将药物送至胃部,降低对食管的刺激,应在早晨空腹时以mL清水送服;用药后30min内不能进食,以免影响药物吸收;30min内不能平卧,以免增加食管不良事件。有食管炎、活动性溃疡,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慎用;肾功能不佳者禁用。

降钙素类

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降低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骨折发生率。此类药物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或骨骼变形所致的慢性疼痛有明显效果,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包括喷鼻剂和注射剂2种,该类药物使用时无明显禁忌,偶有过敏现象。

注意事项:

1、对蛋白质过敏者可能对降钙素过敏,用前宜作皮肤敏感试验,对有皮疹、气管哮喘者慎用。

2、大剂量短期治疗时,少数患者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妊娠期妇女慎用。

雌激素类

只适用于女性患者,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雌激素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危险,尤其适用于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患者、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患者禁止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患者慎用该类药物。

采用联合用药,雌激素与钙制剂、维生素D、孕激素、雄激素联合用药的预防或治疗效果会优于单一用药,也可减少雌激素的用量。

甲状旁腺激素

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一般用于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该药小剂量使用时,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能有效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但是大剂量使用时,反而会对骨不利。因此,使用剂量不宜过大,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8个月。

氟化钠

具有一定的促进骨形成的作用,但同时会增加骨骼的脆度,容易引起骨折,临床很少使用。

抗骨质疏松治疗,“单打独斗”疗效有限

抗骨质疏松治疗,如果只用1种药“单打独斗”疗效很有限,要有效抗击骨质疏松,必须强调“多兵种作战”。有时候可以通过联合使用≥2种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如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就有双膦酸盐、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降钙素,这4种药物都是常用的,另外还有促进骨形成的甲状旁腺素等。

抗骨质疏松治疗时,临床联合用药必须规范,临床常见的联用方案有以下几种。

钙剂+维生素D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本选择,药品价格便宜,易于长期服用。

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或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

是骨质疏松治疗的最常用手段,3种药物联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避免彼此不足。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可选择这种组合。

雌激素+“1”

即雌激素+维生素D,雌激素+双膦酸盐或雌激素+降钙素,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研究证明,在雌激素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维生素D、双膦酸盐或降钙素,该治疗方案可获得比单纯应用雌激素治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使雌激素有效剂量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先大药业骨科类产品推荐

营养关节,补充软骨素

增加骨密度

补钙,缓解钙流失

修复关节,四效合一,标本兼治

先大直营

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酪蛋白磷酸肽钙片

野生牡蛎精华精制萃取而成敛阴潜阳,补肾益肾,抗老防衰,醋酸钙,含钙量高,速溶解,6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促进骨重建抑制骨流失

肾骨片,补钙专家!防治骨质疏松

推荐阅读

?,医疗圈十大变化,不得不知!

?警惕!有一种牙根酸痛,其实是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脑梗、肾萎缩,从一个病例认识动脉粥样硬化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喜欢此文请随手点赞哦!

↓↓↓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疗
好的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ys/9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