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理洫王治疗高粘血症安全性和疗

2021-3-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2377.html
医院订阅哦!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高粘血症临床研究

许军1,王阶2,杨戈2,衷敬柏3,刘剑刚3,董水生4

(1.医院,山东潍坊;2.中医院,北京;3.中医院,北京;4.寿光市皮肤病防治站,山东寿光)

高粘血症可出现于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等多系统疾病中,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受到广泛重视。高粘血症与中医学血瘀证相似,运用活血化瘀药防治高粘血症有较好疗效。

本研究应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血塞通软胶囊(云南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系从三七中提取三七总皂苷,辅以药用油脂制成,每粒60mg),治疗例高粘血症患者,并与肠溶阿司匹林作对照,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血塞通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等,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

研究方法

Ⅰ组服用血塞通软胶囊+肠溶阿司匹林安慰剂,Ⅱ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血塞通软胶囊安慰剂。

血塞通软胶囊,每次2粒,每天2次;肠溶阿司匹林,每次1片,每天1次。两种药物均为饭后30min服用。每组患者均服药4周为1个疗程,观察期间不能增加对血液粘度有影响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钙离子拈抗剂、降脂药、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以及各类活血化瘀中药等。

研究结果

1、两组临床证候疗效

结果显示,服用理洫王血塞通软胶囊组患者临床证候治疗效果强于服用阿司匹林组。

2、两组单个中医证候治疗前后变化的比较

对心绞痛、肢体麻木、头晕、心悸怔忡、气短、口唇齿龈黯黑、眼周黯黑、舌下静脉曲张、腭黏膜征、细络及舌体瘀斑等单个中医证候:

Ⅰ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6.66%、61.50%、60.00%、77.27%、54.27%、57.14%、62.16%、51.85%、66.66%、76.47%及50.00%;

Ⅱ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1.53%、62.5%、31.42%、66.66%、58.06%、35.00%、40.00%、38.29%、35.71%、33.33%及34.14%。

3、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4、两组患者TXB2、6-ketoPGF及ET的变化

5、安全性观察

例患者,Ⅰ组未发生不良反应,Ⅱ组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胃肠道反应,3例出现皮疹。

讨论

有实验证明,三七三醇皂苷(PTS)能明显抑制由胶原、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及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抑制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血栓素A释放,提示PTS抑制血小板的途径可能是多环节。也有实验证明,人参三醇型皂苷Rg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本研究例高粘血症患者,治疗后Ⅰ组和Ⅱ组的ET含量明显下降(两组均P0.01),其机制可能是:血塞通软胶囊可扩张血管,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使内皮细胞的供氧增加,代谢改善,损伤减轻;能使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增加氧自由基清除,使氧自由基的含量减低,减轻其对内皮细胞的损伤;血粘度增高可损伤内皮细胞,血塞通软胶囊能降低血粘度,因而内皮细胞损伤减轻。

PGI2和TXB2是体内调节血小板功能的主要因子,PGI2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TXA2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6-keto—PGF是体内扩血管最强的一种PGS,也是体内活性最大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可使血小板胞浆内cAMP升高,抑制许多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血塞通软胶囊有抗氧化、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钙阻滞等作用。有实验结果显示,脊髓损伤早期应用血塞通软胶囊可升高6-keto—PGF降低TXB2,调节血管扩张和血管收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脊髓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本研究显示,血塞通组治疗后6-keto—PGF明显升高,TXB2明显降低(P0.05),说明血塞通软胶囊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高粘血症机制可能为:有效改善内皮功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且在治疗高粘血症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

来源:许军,王阶,杨戈等.血塞通软胶囊治疗高粘血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3(9):14-1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zl/11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