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补钙有诀窍,补多补少我知道
2017-4-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我们中国演员早就集体补过钙了,就差一步,就差一步!没来得及给你们美国文艺界补钙……” 这曾是冯小刚贺岁电影中,傅彪声泪俱下地说出的一段经典台词。虽然这段台词调侃味道十足,但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补钙”的理念在中国已深入人心。许多妈妈见面的问候语都是“你家孩子补钙了吗?” 家长为了给孩子补钙,餐餐吃钙片,顿顿骨头汤。抵抗力不好,补钙;牙不好,补钙;似乎,补钙已成了所有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 但是您知道吗,补钙也是有诀窍的,而且,胡乱补钙还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为什么补钙?
骨骼中有两种互相对立的细胞,分别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不断地制造新的骨细胞,而破骨细胞却像吃豆豆游戏一样,把骨细胞吞掉。这个过程称为骨骼再造。 儿童青少年时期:成骨细胞是胜利的一方,骨细胞的形成流失,骨量趋于增加。 中青年时期:30岁左右,人体的骨量会达到一个峰值,骨细胞的形成=流失。 中老年时期:超过30岁后,破骨细胞的吞噬速度大于成骨细胞的再造速度,骨细胞的形成流失,骨量趋于减少。而当某些因素(例如雌激素紊乱、使用药物、钙与维生素D水平不足、运动量不足、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脏器疾病等),导致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因此,在人体骨骼发育的过程中,人体的骨骼好比银行,儿童青少年时期,储蓄愈多,就愈不怕破产,你的骨峰值越高,就越能延缓年龄增加带来的骨质流失。所以,儿童青少年时期的骨骼发育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影响补钙的因素有哪些?
成年人体内约有1千克钙,99%储存在骨骼里,另外1%用于其它普通细胞的生理活动。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不仅骨骼中有钙,人体的血液中也有钙。当人体吸收的钙不足以维持血钙浓度的时候,蚀骨细胞则会分解骨骼,释放钙离子以维持血钙浓度。 因此,保证日常饮食能摄取足够的钙质,在青少年时期可“深挖坑,广积粮”,储存足够骨质以应付未来的骨质流失,在中年以后则可以维持血钙浓度从而减缓骨质流失的速度。但仅补钙还远远不够。 补钙的过程取决于三个因素:摄入量、吸收率、生物利用率。而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均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如果肠胃功能和肾脏功能掉了链子,摄入再多的钙恐怕也无济于事;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钙的吸收率将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如果钙摄入过量,还容易造成肾脏沉积,易引发肾结石。 体内钙代谢受多种激素的影响,调节血钙平衡的两种主要激素是甲状腺旁素和降钙素。甲状腺旁素“动员”骨钙入血,而降钙素却竭力降低血钙浓度。因此两种激素的“外场博弈”影响着血钙浓度,进而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内场博弈”。 除了钙,骨骼中还有其他的微量元素。例如:维生素D是骨骼“加油站”,促进钙的吸收;蛋白质是骨骼“混凝土”,有了它才能有韧性;镁是骨骼的“保卫者”,使骨头更硬;钾是骨骼的“稳定剂”,维持酸碱平衡;维生素K是骨骼的“添加剂”,维生素K12是骨骼的“清道夫”……补钙过多会怎样?
补钙过量的孩子会出现食欲下降、多汗、恶心、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易引起泌尿系结石。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影响生长。血钙浓度过高,发生高钙血症。高钙血症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急性肾衰竭、尿毒也会升高。钙如果沉积在眼角膜周边将影响视力,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将影响心脏功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将加重血管硬化等。
怎么合理化补钙呢?
每个孩子对钙元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时,对钙的吸收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除了外界因素如补钙食品、药物的钙含量高低,以及钙元素的形式是有机钙还是无机钙这些因素以外,最重要的还是由自身的基因类型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基因决定了孩子对钙的吸收利用率不高,那么就要相应的多进行一些钙质补充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D;如果基因型是利于钙吸收的,我们只要补充适量的钙就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
中源协和基因“儿童基因检测”,仅需口腔黏膜或唾液即可了解儿童基因信息,帮助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天赋潜能,有计划、有目标的科学培养,扬长避短,顺势培养;还可提前获知疾病遗传信息,准确预测患病风险,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为孩子制定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儿童基因检测涵盖天赋宝贝计划和健康宝贝计划(共2大类,8大项98小项):
另外友情提醒:g牛奶钙含量为mg,g豆浆钙含量为15mg,g骨头汤钙含量仅为0.55mg。我们反对喝骨头汤补钙,但并不反对喝骨头汤,毕竟能解馋,不是吗!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