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骨头汤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真相是这样的

2020-8-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来源/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邹前俊景卫东

本期主编/晓雨编辑/代丽君

今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

宜昌市卫健委与三峡晚报联合举办的

“宜昌老年健康云课堂”第四场

为全市老科技工作者献上了一份健康大礼。

5月27日下午,

医院

健康管理首席专家邹秀兰主任

营养科主任郑军

主讲了老年人关心的骨质疏松问题,

▲医院健康管理首席专家邹秀兰主任

▲医院营养科主任郑军

▲宜昌市科协主席饶玉梅向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关于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的特点

?老年骨质疏松的病因

?骨质疏松的年龄分段

–绝经后骨质疏松(I型)(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吸收↑↑骨形成↑

–青春发育期前→青春期后病程发展逐停止(基因缺陷、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对于健康的最大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容易骨折的部位是股骨颈,可能稍微不小心摔跤就骨折了,再就是椎体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被慢慢压扁导致身高变矮,也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对老年人来说,任何一次骨折都可能导致卧床,并继发其他疾病。

  骨折后患者的5年预期生存时间仅为同龄非骨折者的80%。髋部骨折是致死率最高的类型,每5人中有1人在1年内死亡,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高。椎体骨折也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骨折后患者即使存活,也常遗留慢性疼痛和残疾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家庭照护成本。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调整生活方式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为钙剂和维生素D

?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D纠正维生素D缺乏

?不建议1年单次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

雨天浑身酸疼应查骨密度

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也随着体内生理上的改变,如更年期的到来,或多或少会发现骨钙或骨磷的改变,那么会导致发生骨质疏松,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慢性疾病。

  年轻的时候不会觉得,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会发现,背驼下去了,腿脚走路出现一些问题,爬楼梯的时候没以前利索了,遇到下雨天气时,浑身会出现酸酸的疼,医院查一下骨密度。

单纯补钙不能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以及年老的男性,且女性多于男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到35岁之间达到一生中的最高骨量,此为峰值骨量。在此之后,骨质就开始流失。所以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前打好基础。

▲资料图片

  不少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要多补钙,前些年出现很流行的补钙保健品受到老年人青睐。防治骨质疏松应补充元素钙,再就是碳酸钙要比乳酸钙要好,除了补钙还要给身体补充维生素D。

  邹秀兰提醒老年朋友,单纯补钙来预防骨质疏松肯定是不行的。上了年纪后骨质流失是不可逆的,如果过度补钙,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生命健康。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小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牛奶、乳制品、鸡蛋、鱼虾、豆类、杂粮、绿叶蔬菜、海带、芝麻等。很多老年人素食吃得多,这恰恰导致营养不平衡,体内缺少优质蛋白质,不利于预防骨质疏松。饮食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之一,但有时候一些饮食习惯也容易使得钙流失。比如,我们在吃含钙食物时又吃了含有草酸的菠菜,这时候钙会和草酸结合,最终导致钙流失了。

  食物多样化,加强营养、均衡膳食是健康的基石。除此之外,要调整生活方式,经常晒晒太阳,规律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常喝骨头汤补钙是误区

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缺什么补什么,不少人错误地认为骨头中的含钙量高,因此就喜欢熬骨头汤喝来补钙。其实骨头汤里除了脂肪外,营养成份是很少的。熬骨头汤也不能从骨头里把钙熬出来的,汤中的含钙量是很低的。相反,长时间熬制出来的骨头汤,汤里面的嘌呤和脂肪含量会很高,如果经常喝了,很可能会出现尿酸和血脂增高。

  患有骨质疏松骨头变脆,减少运动比较好,以免发生骨折。有这种想法的骨质疏松患者也不少见,那么骨质疏松患者是不是真的少运动好了?

  其实这也是个误区。骨质疏松患者应该积极、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骨路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同时还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

本次云课堂

老科协的同志们反馈良好

还没观看现场云课堂直播内容的朋友

可以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hl/10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