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引起水肿,应该这么办
2021-3-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http://pf.39.net/bdfyy/xwdt/
来源:药品之声作者:Gcplive
氨氯地平引起水肿,怎么办?
王大叔,今年51岁,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口服氢氯噻嗪片(25mg,每日一次)。后因血尿酸偏高、性功能障碍,改服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
服用氨氯地平一个月后,王大叔发现自己双下肢足踝部水肿,怀疑自己得了肾炎,医院肾病科检查,但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医生判断水肿是氨氯地平引起的,随停用氨氯地平,改服氯沙坦片(50mg,每日一次)。服用氯沙坦一周后,足踝部水肿逐渐消退,血压控制良好(/75mmHg)。
1、三种降压药替换是否合理?
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当收缩压≥mmHg,可谨慎使用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但要尽可能使舒张压≥60mmHg。
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国内外指南多推荐噻嗪类利尿剂、长效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如发生不良反应,上述三种药物可互相替代。
2、选用氢氯噻嗪是否适宜?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氯噻酮)可以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虽然,目前噻嗪样利尿剂仍是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是,应优先选用长效的噻嗪样利尿剂,如吲哒帕胺和氯噻酮。
药品名称
达峰时间
半衰期
常用量
氢氯噻嗪
4小时
9~10小时
12.5~25mg,qd
吲达帕胺
1~2小时
14~18小时
1.25~2.5mg,qd
氯噻酮
2小时
35~50小时
25~mg,qd
噻嗪类利尿药可引起“三高一低”:高尿酸、高血糖、高血脂、低血钾。另外,勃起功能障碍是噻嗪类利尿药最常见的、令人懊恼的不良反应。
当出现高尿酸血症或勃起功能障碍时,应停用噻嗪类利尿药。
用药交待:
口服噻嗪类利尿药4~6周后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应,4~6周内不应擅自增加剂量。
开始用药2~4周后检测血钾,若无低血钾表现,此后每年复查1~2次即可。
3、氨氯地平引起水肿,应该怎么办?
无论进口和国产,所有的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包括缓释片和控释片)、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都可能引起下肢,特别是踝部水肿。
钙拮抗剂引起的水肿有“早轻,晚重”的特点。氨氯地平引起水肿的发生率与给药剂量有关,且女性发生率比男性高。
不良事件
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
(摘自说明书)
男性
女性
水肿
5.6%
14.6%
潮红
1.55
4.5%
心悸
1.4%
3.3%
嗜睡
1.3%
1.6%
引起水肿的机制:①钙拮抗剂对微循环中前毛细血管(动脉)的扩张作用强,结果造成微循环的血流量增加;②对微循环中的后毛细血管(静脉)的扩张作用弱,结果造成静水压增加,致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引起足踝部水肿。
钙拮抗剂引起的水肿不是液体潴留造成的,因此口服利尿药无效。
遇到水肿应该这么办:
第一,停用钙拮抗剂:如果钙拮抗剂非强适应症(如高血压合并变异性心绞痛),可以停用钙拮抗剂,换用其它降压药物(如普利类降压药、沙坦类降压药);
第二,加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普利类(ACEI)或沙坦类(ARB)降压药,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可以消除钙拮抗剂(CCB)引起的踝部水肿。
第三,减少给药剂量或注意生活习惯:钙拮抗剂引起的水肿与给药剂量有关,减少剂量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水肿;避免长期站立,抬高腿部,可以减轻水肿。
用药交待非常重要,告知患者药品常见的不良反应,至少可减少患者的不必要的恐慌!
-END-
/相关阅读/
·病人水肿的原因这么多,千万别遗漏了!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