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这样喝水,小心ldquo毁掉

2021-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有这样一种病:每10人中,可能就有1人患上;而在10个病人中,知道自己有病的,却只有1个;并且,很多人一发现就是中晚期……它就是有“沉默杀手”之称的慢性肾病!“年纪轻轻,之前好好的,一查出来就已经是尿毒症”,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什么是慢性肾病?

目前,只要出现肾损害或肾功能下降,比如蛋白尿、血尿或尿沉渣异常,以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60毫升/分钟·1.73米2)等,只要符合任意一项,且持续超过3个月,即可认定为慢性肾病。而伤肾的源头,往往来自于人们“明明知道,却天天在犯”的坏习惯。

“毁肾”的三大饮水习惯

1、口渴再喝水口渴时,身体细胞已经脱水,是中枢神经发出的求救信号。长期如此,肾脏排毒能力会大大降低,导致肾病发生。2、饮料当水喝常年把饮料当水喝,饮料中的糖、磷酸盐会促进人体钙排出,尿液中钙含量随之增多,继而形成肾结石。3、长期喝浓茶浓茶中的茶碱能迅速利尿,促使人体毒素加速到达肾脏,破坏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肾功能。

正确喝水的方式

先含一口,浸润整个口腔后再喝下去。这样可利用生物回馈机制传达口渴中枢,让身体细胞知道有水分要进入身体,以便充分吸收。小口慢饮,从容不迫。体内就像火炉,所以需要慢慢的喝,让身体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新陈代谢。喝温水,更止渴。温水相较于冷水对身体更温和,不刺激。身体不需额外反应就能完成较佳的生物回馈反应给口渴中枢,所以比较有助于身体吸收利用,从而更解渴。最好的饮品是白开水。除非特殊健康问题,尽量不要用其他水来代替白开水。正确的喝水方式,不仅能防止肾脏病变,还能提前消除潜在疾病。

正确喝水的时间表

6:30——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会开始缺水,起床后可以先喝一小杯水,可促进排便。8:30——早上的时间一般比较紧凑,情绪比较紧张,可以喝杯水缓解一下,防止出现脱水现象!11:00——经过一上午的工作,可以在这个时候起身活动下,顺便喝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12:50——吃完午饭的半小时后,可以喝一杯水,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15:00——经过一天的学习工作,下午3点属于困乏期,可以喝一杯水提神醒脑,恢复清醒,继续学习!17:30——下班前可以喝一杯水,补充水分,同时可以缓解饥饿感,等待迎接晚餐的到来!睡前的1至半小时——可以喝点水但不宜过多,以免晚上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还有这些习惯很伤肾,还不快戒掉?!”

1、吃盐多

盐吃得多并不能防腐,反而会伤肾。盐摄入太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致使肾脏受损。怎样才算多?对于健康成年人,每天摄盐量超过6克,就算多了;而对儿童,超过3克就是多。控盐上,教大家一个小技巧:等菜准备盛盘时再放盐。吃的时候不仅够味,实际上又不会摄入太多盐。这个方法适用于一切健康人,更适用于高血压、肝硬化、无浮肿的肾炎和无心功能不全的各类心脏病患者。

2、长太胖

当长胖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美丽,还有好肾……肥胖,会导致肾小球肥大或硬化,从而引起肾脏损伤。有数据显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发病率比过去增加了10倍!因此,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要注意远离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怎样才是腹部肥胖?体重指数(BMI)正常,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或腰臀比男性大于9,女性大于8.5。

3、常憋尿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但你忍尿?肾可不太平。憋尿最直接的危害,是导致尿路感染;再者,憋尿后细菌容易沿着输尿管上行,引起肾盂肾炎。经常憋尿,还会慢慢感觉没有尿意,膀胱炎也会找上门来……

4、乱吃药

药乱吃,肾“药丸”。不少非处方药也有一定的毒性,最常见的是人们感冒后自行服用的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各类补肾的中成药等,比较敏感的人可能因此引起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肾损伤早期的表现都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而发展成慢性肾病。所以,如果服药期间发生了小便异常、血压升高、四肢水肿、腰酸乏力等,可能提示急性肾损伤。

早期的慢性肾脏病,可能会出现下面的8种症状:

1、容易疲劳、乏力、腰酸、腰痛;

2、莫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3、尿液中泡沫增加,并且不易消失,蛋白尿增加;

4、血尿;

5、夜尿变多;

6、眼睑或下肢反复浮肿;

7、血压升高;

8、莫名贫血、牙龈出血、抽筋、皮肤瘙痒;

然而事实上,肾脏的“忍耐力”极强。当肾脏受损不超过50%时,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不会受到影响,病人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当症状出现时,往往表明肾损害已经比较严重。所以,我们不能等到出现了症状,才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yf/12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