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癌友必知,看好收藏

2021-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主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总所周知,癌症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这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为后续的治疗带来的诸多不便,有的甚至不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就走了,实在可惜。如何提高治疗的延续性,提升患者的生存和生命质量呢?

下面,总结了一些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01有没有最佳的抗肿瘤食物?

1、虽然有些食物有较高含量的天然抗疾病成分,但却没有一种超级食品能保证效果。

2、使用抗炎食物、高纤维食物以及低升糖指数食物会是你有更好的免疫力。

3、也可以寻找那些富含营养物质、植物营养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

02肿瘤患者每天能吃多少糖?

美国癌症研究所年发布的建议:应限制精致糖的摄入,女性每天不超过25g,男性每天不超过38g。

03有没有一种糖类,危害相对比较小?

答:碳水化合物按升糖指数可分为低升糖指数(低GI)和高升糖指数(高GI),低GI的糖类危害较小。

04不吃东西可以把肿瘤饿死吗?

肿瘤细胞是不正确的细胞,他们异常地快速分裂、生长并窃取体内正常细胞的营养,它可以利用机体的营养。

而所谓的“饥饿疗法”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足,影响体内正常细胞的生长和保护作用,使自身免疫力下降。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

肿瘤的“饥饿”并不是肿瘤患者少进食或者不进食,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阻断肿瘤的血供。进行最佳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增强患者放化疗的耐受性,增强患者免疫力,帮助肿瘤患者康复。

05蛋白质与肿瘤

大豆富含蛋白质,其所含氨基酸较全,尤其富含赖氨酸,补充了谷类赖氨酸不足的缺陷。人们发现广泛食用豆制品的亚洲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较低。日本乳腺癌发病率仅为美国的1/4,新加坡的研究发现,对于绝经前女性经常摄入豆制品与乳腺癌风险的显著降低有关。大豆蛋白质中所含的异黄酮、植物甾醇、植酸、皂甙、蛋白酶抑制剂和多种多样的酚酸可能是大豆发挥抗癌功效的主要成分。此外大豆蛋白中的Lenasin抗有丝分裂肽,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对奶制品中的乳清蛋白的研究发现,乳清蛋白比其它任何的膳食蛋白质更能有效抑制肿瘤形成。乳清蛋白抗肿瘤的作用可能归因于其富含胱氨酸、半胱氨酸,使谷胱甘肽的合成增加。而谷胱甘肽是细胞内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促进致癌物质的排出。此外奶类中含有少量的乳铁蛋白,研究发现乳铁蛋白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形成,现以比较明确的包括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G1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血管生成,加速细胞凋亡及调节致癌物代谢酶活性。

06糖类与肿瘤有关系吗?

提到糖,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果糖、红糖、白砂糖等这些精制糖才叫做糖。其实不是的,糖类其实就是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我们习惯上叫碳水化合物。在年的时候,国际化学名词委员会曾建议用“糖”一词代替碳水化合物,但是由于习惯和接受率,碳水化合物一词至今被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吃的精米、精面、白砂糖、红糖、这些都归为糖,这些糖吃多了容易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引发体内氧化应激、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促进肿瘤的发生。而一些功能性寡糖、膳食纤维、活性多糖也属于糖类,这些糖是对身体有益的糖,有利于抵抗肿瘤的发生发展。日常生活中减少精制糖和精米精面的摄入量,增加功能性寡糖、膳食纤维、活性多糖,有利于身体健康。小窍门:颠倒吃饭顺序,吃饭的时候先吃肉、菜,最后吃主食,这样主食的量就控制住了,还不容易饿。另外,把精白米面用粗杂粮替换,或者掺和着粗杂粮,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这样也有利于体重的控制,减少患癌风险。吃错了满盘皆输,吃对了健康长寿。

07吃点黄豆不会引发乳腺癌?

很多人认为黄豆里有大豆异黄酮,对这个植物雌激素煞有芥蒂。其实大豆中的雌激素和我们人体的是不一样的。植物雌激素对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时,大豆异黄酮可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时,它会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食用豆制品不但不会患乳腺癌,反而会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因此适量吃些黄豆,更可以发挥大豆异黄酮的抗癌特性,抑制乳腺癌的生长。每天食用30~50g大豆及其制品吧。由于黄豆易胀气,食用要适量。

08乳腺癌与高脂肪饮食的关系?

脂肪作为三大供能营养素之一,给我们身体不仅提供能量,还可以起到保温、保护脏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的作用。除此之外,脂肪让食物更美味,还可以增加饱腹感。但如果脂肪的摄入打破了身体的平衡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高脂肪食物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原因可能是高脂肪饮食引发体重增加导致肥胖,而脂肪组织可转化成雌激素和增加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使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增加,从而增加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喜欢吃油炸食物、加工肉制品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女性,应控制膳食中热量的摄入,保证足量的蔬菜水果。另外还要注意,主食摄入过多,消耗不了的能量也会转化为脂肪。因此膳食要平衡,好东西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09鸡汤、鱼汤、骨头汤营养价值高吗?

传统的观念认为,鸡汤、甲鱼汤、骨头汤营养丰富,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科学研究证明,长时间高温烹煮后,很多的营养物质都被破坏了,如鸡鸭鱼肉的优质蛋白质都因高温而变性、维生素类(维生素C)也因高温破坏分解了。只通过喝汤来补充营养,不但不能补充营养,时间久了反而会导致营养缺乏等;另外,鸡汤、鱼汤里脂肪含量高,对很多病人(如高血脂、老年病人)都不适合;鸡汤、鱼汤里还含有较高的嘌呤,嘌呤可诱发和加重痛风病人的病情;而骨头汤的钙主要是羟磷酸钙,不溶于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鸡汤、甲鱼汤、骨头汤不能全面均衡的补充营养。

肿瘤患者吃什么水果好

肿瘤患者食用水果没有禁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总量,推荐量~g/d。

2、肿瘤患者食用水果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苹果、梨,富含维生素C,且升糖指数低。

3、放化疗期间,因损伤胃肠道粘膜上皮,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建议食用煮熟或蒸熟的水果。

肿瘤患者每日摄入热量、蛋白质、三大营养素比例多少合适?

肿瘤患者每日摄入热量的标准如下:

1.对于肿瘤晚期卧床患者推荐热量每天控制在20~25kcal/kg;对于可离床活动者,建议热量控制在25~30kcal/kg;

2.根据患者病情发展不断调整,如患者身体不断下降,需在此基础上增加能量摄入。

蛋白质的需要量:

蛋白质的目标需要量一般推荐范围最少1g/kg.d,到目标需要量1.2~2g/kg.d之间。

三大营养素功能比:

碳水化合物应供能比例30%~50%,脂肪40%~25%,蛋白质15%~30%。

营养不良的五阶梯治疗

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遵循五阶梯治疗原则:

1、饮食+营养教育

2、饮食+口服营养补充(ONS)

3、全肠内营养(TEN)

4、部分场外营养(PPN)

5、全肠外营养(TPN)

误区:肿瘤患者不能吃酸性食物,要吃碱性食物才能调整体质,治愈癌症?错

食物的酸碱性与吃起来的口感无关,与食物的好坏无关,只是根据食物中所含有的矿物质来分类的。

体内的酸碱度主要是依赖于血液、肺脏、肾脏来维持恒定。

结论:简单的靠吃某-种性质的食物是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度的。

为什么肿瘤患者要抵制住腌制食品的诱惑?

很多人喜欢吃咸菜、酸菜、腊肉、咸鱼、海鲜酱、黄豆酱等腌制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下饭。但尽管盐不是一种致癌物,但高盐却是促癌剂。过量摄入盐或经过盐腌渍的食物会刺激并损伤消化道黏膜,促进其癌变。这是因为腌制类的食物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而肉类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会形成胺类、酰胺类化合物,与亚硝基化合物反应,最终生成具有致癌突变与致癌的N-亚硝基类化合物。亚硝胺、苯并芘属于1类致癌物。因此,经常吃腌制食物的人群患消化道肿瘤的危险高于不经常吃的人群。

因此,肿瘤患者最好不吃或少吃腌制食物,更多的挑选新鲜卫生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而且还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微波炉烹饪会不会致癌?

很多朋友对微波炉烹饪方法产生疑问,担心会致癌,其实微波炉烹饪不会导致癌症。微波与食物接触时所产生的热能将食物煮熟,在烹饪过程中,不产生致癌物质或放射性粒子。且烹饪所需时间较短,能够保留较多的维生素。经实验证明,在微波炉上烧45秒钟的咸肉还不会有亚硝胺,但用其他煎锅煎或烧咸肉,在摄氏度时,每10亿份亚硝酸盐可产生8份亚硝胺,在摄氏度时,则可产生出18份亚硝胺。亚硝胺是众所周知的致癌物。

营养支持对于肿瘤治疗是基础

有些人担心营养促进肿瘤生长,就减少营养的摄入,想饿死肿瘤。实体肿瘤组织的代谢中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主要通过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在这样的能量循环中,肿瘤组织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并与宿主竞争获取氮源进行合成代谢,并且不以机体代谢情况为转移,导致宿主全身蛋白质更新加快,蛋白大量消耗。不给营养,正常细胞就不能发挥生理功能,而肿瘤细胞依然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营养不良的人更容易发生肿瘤。因此,营养支持应该成为肿瘤病人的基本治疗措施。

认识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人体白细胞总量的60%左右,在骨髓中生长到成熟,随着血液周游全身。当有病原微生物造成体内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第一时间集中到感染部位,去驱赶和杀灭那些进入人体的不速之客。在未经活化的状态下,最多两三天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就会死亡,被免疫系统清除。与此同时新的中性粒细胞从骨髓中分泌出来,前仆后继的执行监察和守卫职责,死而后已。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由于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是化疗期间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准确评估、预防及治疗对肿瘤患者预后极其关键。

认识白细胞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白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机能,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卫士。各种原因导致白细胞降低可能带来感染风险的增加。反之,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身体内存在感染,(有时会合并发热等症状)。也可能是患者使用激素或者注射了升白针后的治疗效果,前者需要积极地抗感染,后者往往会自行恢复而不用给与特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yf/12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