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2016-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选择题
1.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A.Na+
B.K+
C.Ca2+
D.Mg2+
E.Fe2+
[答案]A
2.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
A.HCO3-
B.SO42-
C.CL-
D.HPO42-
E.蛋白质
[答案]C
3.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A.Na+
B.Mg2+
C.Ca2+
D.K+
E.Fe2+
[答案]D
4.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
A.HPO42-和蛋白质
B.有机酸
C.HCO3-
D.CL-
E.SO42-
[答案]A
5.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90~95%来源于
A.K+和HCO3-
B.Na+、CL-和HCO3-
C.Ca2+和HPO42-
D.葡萄糖和尿素
E.氨基酸和蛋白质
[答案]B
6.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离子最主要的是
A.K+
B.Na+
C.Mg2+
D.Ca2+
E.HPO42-
[答案]A
7.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有
A.消化道
B.皮肤
C.肺
D.肾
E.以上都是
[答案]E
8.正常成人每天至少必须排出多少尿液才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A.ml
B.ml
C.ml
D.ml
E.1ml
[答案]C
9.心房利钠肽释放入血后,主要通过哪条途径影响水钠代谢?
A.减少肾素的分泌
B.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C.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
D.拮抗醛固酮的滞Na+作用
E.以上都是
[答案]E
10.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
A.失Na+多于失水
B.血清Na+浓度〈mmol/L
C.血浆渗透压〈mmol/L
D.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E.以上都是
[答案]E
1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可称为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原发性脱水
E.水中毒
[答案]C
1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
A.长期持续使用速尿或利尿酸
B.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C.慢性间质性肾疾患
D.消化道失液(呕吐,腹泻)
E.大量出汗和大面积烧伤
[答案]B
13.下列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B.无口渴感
C.早期便有ADH分泌增多,晚期ADH分泌减少
D.有明显失水体征
E.肾外因素所致失钠者,尿Na+含量减少
[答案]C
14.处理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A.生理盐水
B.5%的葡萄糖液
C.血浆
D.糖酐
E.7.5%NaCl
[答案]A
1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点是
A.血清Na+浓度〈mmol/L
B.血浆渗透压〈mmol/L
C.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D.体液量明显增多
E.以上都是
[答案]E
16.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也可称为
A.水中毒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高渗性脱水
E.原发性脱水
[答案]A
1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最常发生于
A.用无盐水灌肠
B.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而又补液不恰当时
C.精神性饮水
D.持续大量饮水
E.ADH分泌过多
[答案]B
18.下列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细胞外液量增多,血液稀释
B.细胞内水肿
C.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D.红细胞压积降低
E.早期尿量增加(肾功能障碍者例外),尿比重下降
[答案]C
19.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mmol/L
B.血浆渗透压mmol/L
C.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D.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维持不变
E.又称为高渗性脱水
[答案]D
20.尿崩症患者易引起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盐中毒
[答案]B
21.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口渴
B.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C.细胞外液容量增加
D.尿少,尿比重增加
E.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加
[答案]C
22.下列关于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血容量和血钠均增多
B.其主要原因是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
C.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
D.严重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E.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用速尿治疗
[答案]C
23.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发生机制是
A.渗透压调定点下移
B.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
C.摄入钠过多
D.钠排出过少
E.Cushing综合征
[答案]B
24.低渗性脱水时机体表现为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C.
↓↓
↓↓
D.
↑
↓↓
E.
↓↓
正常
[答案]D
25.高渗性脱水时机体表现为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C.
↓
正常
D.
↑↑
↓↓
E.
正常
↓
[答案]B
26.等渗性脱水时机体表现为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C.
↓
变化不大
D.
↑
↓
E.
变化不大
↓
[答案]E
27.哪一类水、钠代谢障碍更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原发性高钠血症
[答案]A
28.水肿是指
A.细胞内液过多
B.细胞外液过多
C.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
D.血管内液体过多
E.体内液体过多
[答案]C
29.下列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发生机制哪项是不正确的?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B
30.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常见病因是
A.肝硬变
B.严重营养不良
C.肾病综合征
D.恶性肿瘤
E.以上都是
[答案]E
31.造成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的机制哪项是不正确的?
A.GFR降低
B.心房肽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分数降低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ADH分泌增多
[答案]C
32.下列影响钾跨细胞转移因素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胰岛素直接刺激Na+-K+-ATP酶的活性,促细胞摄钾
B.β-肾上腺能的激活通过cAMP机制激活Na+-K+-ATP酶,促细胞摄钾
C.酸中毒促进钾离子移出细胞,而碱中毒作用正好相反
D.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可直接抑制Na+-K+-ATP酶的活动
E.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急性升高促进钾离子自细胞内移出
[答案]D
33.影响远曲小管、集合管排钾的调节因素是
A.醛固酮
B.细胞外液的钾浓度
C.远曲小管的原尿流速
D.酸碱平衡状态
E.以上都是
[答案]E
34.引起缺钾和低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是
A.钾丢失过多
B.碱中毒
C.长期使用β受体激动剂
D.钾摄入不足
E.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答案]A
35.经肾失钾过多的原因是
A.速尿、利尿酸的使用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盐皮质激素过多
D.镁缺失
E.以上都是
[答案]E
36.下面关于肾外途径过度失钾的原因,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呕吐、腹泻
B.胃肠减压
C.钡中毒
D.肠瘘
E.过量发汗
[答案]C
37.使用外源性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跨细胞转移,细胞摄钾增多
C.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
B.结肠上皮细胞分泌钾过多
C.呕吐、腹泻致失钾过多
[答案]B
38.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组织膜电位的影响是
静息电位(负值)
阈电位(负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距
A.
不变
↑
↑
B.
不变
↓
↓
C.
↑
↑
↑
D.
↑
不变
↑
E.
↓
不变
↓
[答案]D
39.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膜电位的影响是
静息电位(负值)
阈电位(负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距
A.
↓
不变
↓
B.
↓
↓
不变
C.
↓
↑
↓
D.
↑
不变
↑
E.
↑
↑
↑
[答案]A
40.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答案]B
41.低钾血症的心电图特点是
QRS波
ST段
T波
u波
A.
增宽
下移
低平
有
B.
增宽
正常
低平
无
C.
增宽
上移
高尖
无
D.
变窄
下移
高尖
无
E.
变窄
正常
正常
有
[答案]A
42.低钾血症对心肌功能的损害可表现有
A.窦性心动过速
B.期前收缩
C.阵发性心动过速
D.对洋地黄类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增高
E.以上都是
[答案]E
43.引起高钾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
A.酸中毒
B.使用β受体阻滞剂
C.洋地黄中毒
D.肾排钾障碍
E.摄钾过多
[答案]D
44.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
↑
↑
↑
B.
↑
↓
↑
↑
C.
先↑后↓
↓
↓
↓
D.
↓
↑
↓
↓
E.
↓
↑
↓
↑
[答案]C
45.高钾血症的心电图特点是
QRS波
P—R间期
T波
A.
增宽
延长
高尖
B.
增宽
缩短
正常
C.
变窄
正常
高尖
D.
变窄
缩短
低平
E.
正常
延长
低平
[答案]A
46.在下列引起低镁血症的原因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严重腹泻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高钙血症
D.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答案]B
47.低镁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有哪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强
B.可引起多种神经、精神症状
C.可引起心律失常
D.可拮抗儿茶酚胺和内皮素等的缩血管作用
E.可致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
[答案]D
48.低镁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答案]C
49.产生高镁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
A.肾脏排镁障碍
B.摄镁过多
C.PTH分泌增多
D.醛固酮分泌增多症
E.饮食中钙含量增加
[答案]A
50.肾排镁障碍致高镁血症的常见病因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严重低渗性脱水
C.甲状腺功能减退
D.Addison病
E.以上都是
[答案]E
51.急性高镁血症的紧急治疗措施是
A.改善肾功能
B.静注钙制剂
C.治疗原发病
D.纠正酸中毒
E.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答案]B
52.下面哪项不是引起低钙血症的病因?
A.肝硬化
B.慢性肾功能衰竭
C.高镁血症
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急性胰腺炎
[答案]C
5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产生低血钙的机制是
A.血磷升高
B.VitD羟化障碍
C.骨抗PTH
D.肠钙吸收障碍
E.以上都是
[答案]E
54.低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一项不存在?
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B.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升高
C.骨质钙化障碍
D.心肌收缩性增强
E.婴幼儿免疫力低下
[答案]D
55.下列哪项不是高钙血症的病因?
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慢性肾功能衰竭
C.恶性肿瘤
D.VitD中毒
E.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答案]B
56.下列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
B.主要损害肾小管
C.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均升高
D.异位钙化
E.严重高血钙可产生高血钙症危象
[答案]C
57.血磷通常是指
A.血浆中的无机磷
B.红细胞中所含的磷
C.血浆磷脂中所含的磷
D.血浆中磷脂及无机磷酸盐所含磷的总和
E.红细胞和血浆磷脂中所含磷的总和
[答案]A
58.引起低磷血症的原因是
A.长期使用利尿剂
B.VitD缺乏
C.呼吸性碱中毒
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以上都是
[答案]E
59.在引起高磷血症的病因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肾功能衰竭
B.VitD中毒
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急性酸中毒
E.淋巴性白血病
[答案]C
60.高磷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项不存在?
A.低钙血症
B.异位钙化
C.抑制肾1α羟化酶
D.低镁血症
E.抑制骨的重吸收
[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fluid)
[答案]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2.Aquaporins(AQP)
[答案]水通道蛋白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3.Hypovolemichyponatremia
[答案]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mmol/L,血浆渗透压〈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4.Hypervolemichyponatremia
[答案]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水中毒,其特点血清Na+浓度〈mmol/L,血浆渗透压〈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5.Hypovolemichypernatremia
[答案]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mmol/L,血浆渗透压〉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6.Edema
[答案]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7.凹陷性水肿(pittingedema)
[答案]组织间隙中积聚的液体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形成游离的液体,后者在组织间隙中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当液体积聚到一定量后,用手指按压该部位皮肤,游离液体便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
8.低钾血症和缺钾
[答案]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缺钾是指细胞内钾和机体总钾量的缺失。
9.异位钙化
[答案]在高钙或高磷血症时,体内多处可形成钙化,如血管壁、关节周围、软骨、肾、鼓膜钙化等,这些钙化灶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损害。
三、问答题
1.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失钠>失水,细胞外液减少并处于低渗状态,水分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致使细胞外液量进一步减少,易发生低容量性休克。
②.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早期ADH分泌减少,形成多尿和低比重尿,晚期血容量显著降低时,ADH释放增多,出现少尿和尿比重升高。
③.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内转移,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间隙移入血管内,产生明显的失水体征。
④.经肾失钠过多的患者,尿钠含量增加(>20mmol/L),肾外原因所致者,因低血容量致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RAAs,尿钠含量减少(<10mmol/L)。
2.试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水潴留使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
②.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引起细胞内水肿。
③.细胞内外液容量增大,易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引起脑疝。
④.细胞外液低渗,ADH释放减少,尿量增加(肾功能障碍者例外),尿比重降低。
3.试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失水>失钠,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口渴。
②.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加,因而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③.细胞外液高渗,致使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脱水、皱缩,严重患者因颅骨与脑皮质间的血管张力加大,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④.由于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以及醛固酮分泌增加,有助于血容量恢复,故血液浓缩及外周循环衰竭远比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为轻。
4.为什么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仍有尿钠排出增加?
[答案要点]
①.等容量性低钠血症虽名为等容,实际上其体液容量可以扩张。容量的扩张引起ANP释放,后者使GFR升高,并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②.容量的扩张可减少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
③.细胞外液容量的扩张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故远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
5.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为什么易发生高钾血症?
[答案要点]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Na+-K+-ATP酶活性,使细胞摄钾减少。
6.长期使用利尿剂(除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外)的病人,为什么易发生低钾血症?
[答案要点]
①.利尿剂引起远端流速增加。
②.利尿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
③.利尿引起的氯缺失,后者使远端肾单位的钾分泌持续增多。
7.试述低钾血症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T波低平:T波反映心室肌的3相复极化,低K+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使3期复极化过程延缓,故T波低平。
②.出现u波:低钾血症时对Purkinje纤维的影响大于对心室肌的影响,使Purkinje纤维的复极化过程延长大于心室肌的复极化过程,故出现u波。
③.ST段下移:低钾血症使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平台期出现Ca2+内向电流的相对增大ST段不能回到基线而呈下移斜线状。
④.QRS波增宽:低钾血症时,传导性降低使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减慢,故QRS波增宽。
8.低钾血症和严重高钾血症均可导致骨骼肌弛缓性麻痹,其机制有何异同?
[答案要点]
①.同——均使骨骼肌兴奋性降低。
②.异——低钾血症为超极化阻滞;严重高钾血症为去极化阻滞。
9.低钾血症和轻度高钾血症均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要点]
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对钾通透性降低,使膜电位负值减小,膜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减小,心肌兴奋性升高。轻度高钾血症时,膜内外钾浓度差减小,静息时钾外流减少,膜电位负值变小,膜处于部分去极化状态,故心肌兴奋性升高。
10.在紧急处理高钾血症时,为什么常静注钙制剂和高张碱性含钠溶液(如5%NaHCO3)?
[答案要点]
其目的是为了对抗高K+的心肌毒性作用。
①.钙制剂:细胞外Ca2+浓度升高,使心肌细胞阈电位上移,有利于恢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加细胞膜内外Ca2+浓度差,进入细胞内Ca2+量增多,增强心肌收缩性。
②.高张碱性含钠溶液:增加细胞膜内外Na+浓度差,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增加,有利于改善心肌传导性;碱性溶液注入后,促进K+转移入细胞内;此外高张溶液可起到暂时稀释作用。
11.充血性心衰病人,为什么易产生低镁血症?
[答案要点]
①.摄入不足。
②.肠粘膜淤血水肿致镁吸收不良。
③.利尿剂的使用,肾排镁增加。
④.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肠道吸收镁减少,也使远曲小管及髓袢重吸收镁减少。
12.低钾血症、高镁血症和高钙血症都有骨骼肌兴奋性降低,其电生理机制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①.低钾血症时,骨骼肌细胞膜电位负值增大,Em--Et距离增大,处于超极化状态,使骨骼肌兴奋性降低。
②高镁血症时,Mg2+竞争性抑制Ca2+进入神经轴突,使Ach释放减少,Mg2+抑制终板膜上Ach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增强,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传递。
③高钙血症时,Ca2+阻滞Na+内流,使阈电位上移,加大了Em与Et的距离,使骨骼肌兴奋性降低。
1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低钙血症?但临床上此类患者的低钙血症的症状又不明显,为什么?
[答案要点]
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产生低钙血症机制:血磷升高,妨碍肠钙吸收,VitD羟化障碍;骨抗PTH;肠钙吸收减少。
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酸性环境结合钙的解离度高,血中游离钙无明显降低,故低钙血症的症状不明显。
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治白癜风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