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钙血症处理
2017-6-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治疗高钙血症最根本的办法是去除病因,即行病变甲状旁腺切除术。由于高钙血症造成的各系统功能紊乱会影响病因治疗,严重时高钙危象可危及生命,短期治疗通常能有效地缓解急性症状、避免高钙危象造成的死亡,争取时间确定和去除病因。
对高钙血症的治疗取决于血钙水平和临床症状。通常对轻度高钙血症患者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暂无需特殊处理;对出现症状和体征的中度高钙血症患者,需积极治疗。当血钙>3.5mmol/L时,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均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钙水平。
治疗原则包括扩容、促进尿钙排泄、抑制骨吸收等。
(1)扩容、促尿钙排泄:高钙血症时由于多尿、恶心、呕吐引起的脱水非常多见,因此需首先使用生理盐水补充细胞外液容量。充分补液可使血钙降低0.25~0,75mmol/L。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一是纠正脱水,二是通过增加肾小球钙的滤率及降低肾脏近、远曲小管对钠和钙的重吸收,使尿钙排泄增多。但老年患者及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慎重。细胞外液容量补足后可使用呋塞米(速尿)。速尿和利尿酸钠可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抑制钠和钙的重吸收,促进尿钙排泄,同时防止细胞外液容量补充过多。速尿的应用剂量为20~40mg静脉注射;当给予大剂量速尿加强治疗时需警惕水、电解质紊乱。由于噻嗪类利尿药可减少肾脏钙的排泄,加重高钙血症,因此绝对禁忌。
(2)应用抑制骨吸收药物:此类药物的早期使用可显著降低血钙水平,并可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生理盐水和速尿造成的水及电解质紊乱。①双膦酸盐:静脉使用双膦酸盐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治疗高钙血症的方法。高钙血症一经明确,应尽早开始使用,起效需2~4d,达到最大效果需4~7d,大部分患者血钙能降至正常水平,效果可持续1~3周。国内目前用于临床的为帕米膦酸钠(pamidronate)、唑来膦酸(zoledronicacid)和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帕米膦酸钠推荐剂量为30~60mg,1次/静脉滴注,通常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4h以上。唑来膦酸推荐剂量为4mg,1次/静脉滴注,通常加入100ml液体静脉滴注15min以上。伊班膦酸钠推荐剂量为2~4mg,1次/静脉滴注,通常加入500ml液体中输注2h以上。用药前需要检查患者的肾功能,要求肌酐清除率>35ml/min。少数患者可出现体温升高、有时会出现类似流感样症状,可予以对症处理。②降钙素:降钙素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但效果不如双膦酸盐显著。使用降钙素2~6h内血钙可平均下降0.5mmol/L。常用剂量为:鲑鱼降钙素2~8IU/kg,鳗鱼降钙素0.4~1.6U/kg,皮下
或肌内注射,每6~12h注射1次。降钙素半衰期短,每日需多次注射。但其降低血钙的效果存在逸脱现象(多在72~96h内发生),不适于长期用药。故降钙素多适用于高钙危象患者,短期内可使血钙水平降低,用于双膦酸盐药物起效前的过
渡期。
③其他: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不能应用上述药物的高钙危象患者,还可使用低钙或无钙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顽固性或肾功能不全的高钙危象,可达到迅速降低血钙水平的目的。此外,卧床的患者应尽早活动,以避免和缓解长期卧床造成的高钙血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