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疗中,如何应对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2016-1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癌痛治疗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正确认识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用药的前提,本篇介绍癌痛治疗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1便秘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反应,但便秘会长期持续存在,无法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耐受和缓解。因此,预防和治疗便秘始终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便秘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阿片类药物及一些辅助药物(阿米替林、加巴喷丁)的常见不良反应。某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恶心呕吐也可能与便秘有关,通畅大便则可能缓解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建议医师一旦为患者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就应该同时用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预防多饮水,适当运动,增加膳食纤维和液体摄入量;
缓泻剂:适量用作用温和的缓泻剂。应告诉患者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调节饮食结构、调整缓泻剂用药剂量,并且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
治疗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分析可能引起便秘的因素(包括一些药物因素);
增加泻药的用药剂量,必要时可超说明书用药(与家属或患者沟通);
重度便秘可选择刺激性泻药或联合用药:硫酸镁、磷酸钠盐,比沙可啶等,必要时灌肠;
使用中药或中成药辩证施治;
适当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或重新调整镇痛方案。
2恶心呕吐
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及其严重程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癌症患者既往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反应严重者,初用阿片类药物容易产生恶心呕吐。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恶心呕吐,如便秘、脑转移、化疗、放疗、高钙血症、精神心理因素等。恶心呕吐一般出现在用药初期1周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预防对有恶性呕吐倾向的患者提前给予药物预防,如化疗前给予止吐药物;
当患者服用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时,应同时给予止吐药;
及时处理便秘、给予心理安慰也是减轻恶心呕吐症状的重要措施。
治疗应按时给与止吐药,初始单一用药,效果不佳时考虑联合用药。可选用的药物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HT受体拮抗剂。前者包括胃复安和多潘立酮等;后者包括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但此类药物可致便秘,使用不当可能加重恶心呕吐。
对于持续性重度恶心呕吐的患者,应了解是否合并便秘和其他潜在因素,可考虑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也可以改变给药途径。
3嗜睡及过度镇静
少数患者在最初几天内可能出现,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初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数日内的过度镇静状态可能与疼痛控制后失眠状态明显改善有关。如果患者出现显著的过度镇静症状,则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待症状减轻后再逐渐调整剂量至满意镇痛。
少数情况下,患者的过度镇静症状持续加重,此时应警惕出现药物过量中毒及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出现嗜睡及过度镇静时应注意排除引起嗜睡及意识障碍的其他原因,如合并使用中枢镇静药。
预防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剂量不宜过高,剂量调整以25%—50%幅度逐渐增加,老年人尤其应注意谨慎滴定用药剂量。
治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或减低分次用药量而增加用药次数,或改变给药途径和换用其他镇痛药物。
(未完待续)
药师app下载下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