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尿毒症的毒素种类

2017-5-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刮痧要注意什么?

一、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量<,除无机物质中的无机磷、氢离子、某些酸根离子如SO42-外,有机物质主要包括:

  (1)胍类:是蛋白质代谢产物,仅次于尿素,主要包括:

  ①肌酐:在人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毒性增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溶血、嗜睡、乏力等神经肌肉症状;

  ②甲基胍:由肌酐转化而来,带正电荷,与细胞膜磷脂结合,可引起各系统损害,还可抑制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促使肠道排钠、抑制钙吸收,引起低钠、低钙血症发生;

  ③胍基琥珀酸:由精氨酸转化而来,可抑制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促进溶血。

  (2)酚类:肠道细菌代谢产物,包括甲酚、4-羟基苯甲酸、二羟苯甲酸和酚酸,后者是芳香族氨基酸(苯甲氨酸、酪氨酸)脱氨、脱羧和氮化而成。酚类化合物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还可引起抑制体内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活性。

  (3)尿酸:嘌呤代谢产物,分子量.2,主要引起痛风。尿酸能干扰1,25-(OH)2D3的产生和代谢,尿嘌呤醇不仅能降低血尿酸、还能提高1,25-(OH)2D3水平。尿酸和胍类分子结构均有类似之处,说明有些胍从尿酸衍生而来。

  (4)尿素: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分子量60,含氮28,其血浆浓度超过生理剂量时产生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尿素的分解产物氰酸盐N端结合引起神经蛋白氨甲酰化导致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功能降低。

  (5)胺类:肠道细菌代谢产物,包括:①脂肪族胺:来源于肌酐和胆酸代谢产物,可引起肌阵挛、扑翼样阵颤及溶血作用;②芳香族胺: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引起脑组织抑制;③多胺:包括精胺、精咪、尸胺,来源于鸟氨酸和赖氨酸,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蛋白尿,对促红细胞生成素、Na+-K+-ATP酶、Mg2+-ATP酶有抑制作用。另外,多胺还能增加循环的通透性,是尿毒症性肺水肿、脑水肿、心包积液及顽故性“肾性腹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6)马尿酸:由苯甲酸在肝脏代谢产生或肠道细菌直接分解而来。肾衰时血浆浓度升高,大于20mg/l时使骨髓红细胞明显受抑制。实验表明马尿酸与残余肾功能相关,可作为反映残余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7)矿物质:除高磷血症、高钾血症之外,近来对高铝血症有新认识。人体铝总量为30~50mg,每日从食物中摄取2~3mg仅有10~30μg被吸收含柠檬酸的化合物能增进铝的吸收。大部分从尿中排出,因此,肾衰患者如透析液中铝含量高或口服铝制剂则易导致铝中毒。铝对神经细胞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引起钙调蛋白的变性影响其与钙结合,对成骨细胞具有直接毒性及阻断骨的矿化过程,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急性神经系统脑中毒、铝相关性骨病、小细胞性贫血等。

二、中分子物质:相对分子量~0,包括①血内储留过多的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周围神经病变、左心室摄血分数减少、免疫功能降低、皮肤瘙痒、软组织坏死、钙化、骨质疏松、性功能障碍,均与PTH导致细胞内高钙有关;②正常代谢时产生的中分子物质;③细胞代谢紊乱时产生的多肽,后两者研究较少。

三、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量大于0的物质,包括主要在肾脏降解的内分泌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岛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红细胞膜Na+-K+-ATP酶、Mg2+-ATP酶活性下降、抑制肾小管Na+-K+交换,与水钠储留有关,还可引起脂肪和肝细胞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异常,加重尿毒症糖代谢紊乱;2-微球蛋白:透析患者体内β2-MG增高,可引起淀粉样变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和各系统继发性淀粉样变。

本文转载自网络









































北京中科中医院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ys/5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