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磷血症的危害和治疗
2017-6-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高磷血症在透析患者中十分普遍,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血磷平衡机制被打破,出现高磷血症。血磷水平的升高及骨化三醇的减少,不断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进而使骨组织释放大量磷。不仅加重高磷血症,又可导致肾性骨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患病率为57.4%,腹膜透析患者其患病率为47.4%,而血磷控制达标率只有38.5%。目前对于透析患者,建议将血磷水平维持在1.13-1.78mmol/L。高血磷会引起尿毒症骨病、心脏瓣膜及血管钙化、皮肤瘙痒等一系列尿毒症并发症。大型荟萃分析显示尿毒症患者血磷升高(大于1.78mmol/L)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血清磷每升高1mg/dL,全因死亡率增加18%,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0%。随着透析治疗的普及,防治高磷血症避免并发症这一临床难题已经刻不容缓。
控制血磷首先需要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结合磷结合剂的应用,并增加磷的透析清除。患者依从性较差是治疗和控制血磷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延长透析时间或采用每日透析法可以加强血磷的清除,但磷绝大多数存在于人体细胞内,血透清除的磷相对较少。因此,在保证充分透析的前提下,饮食干预以及合理使用磷结合剂显得尤为关键。其中,饮食干预是控制血磷的第一步。而磷的摄入与血磷水平成正比,对患者3天饮食中的含磷量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患者从饮食中摄入的磷超过mg/d,饮食中磷含量过高不利于血磷的控制。
责任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可以向患者推荐含磷量相对较低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胸肉,猪蹄筋,土豆等。而不要尽量减少食用高含磷食物,鸡蛋黄,牛奶,花生,水产品,动物内脏,芝麻,花生,核桃,蜂蜜,茶叶,各种干果等。广大患者可以在网上找一找常见食物的含磷表格,或到腹透中心获得相关资料。
常用的磷结合剂是碳酸钙,它的使用不当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高磷血症发生率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没有在进餐的同时服用,而是在餐后或餐前服用,另有些患者经常忘记服用,间断服药或自行停药。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与个别患者本身的依从性差有关外,也与医务工作人员强调或宣教不够相关。因此,应该让患者充分了解磷结合剂的作用和正确服用方法。并且定期对体内钙磷,PTH进行监测,一般每1-2月复查一次。
新型磷结合剂主要包括司维拉姆、碳酸镧,含铁磷结合剂,可有效降低血磷水平,改善高磷血症并发症,还可以减少高钙血症的发生。
附图就是典型的高磷血症所致全身广泛钙化:
(A)胸片示双侧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箭头所示)。“T”代表气管钙化。
(B)右侧肩关节平片示软组织钙化(箭头所示)。
(C)腕关节平片示钙化(箭头所示)。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