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小知识过犹不及且谈钙

2017-6-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在提到透析患者肯远期并发症时,我们常常提到高磷低钙高PTH血症,因此有些患者误解为透析过程中钙应当摄入越多越好,于是造成口服营养性维生素D、含钙磷结合剂和1.75mmol/L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的不规范使用,往往到达另一个极端——高钙血症。

骨骼之外的钙仅占体内总钙量的1%,但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血钙水平过高会造成多系统的症状,尤其是神经肌肉系统的兴奋性受到抑制,轻则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情绪抑郁,重则昏睡木僵甚至昏迷。高钙血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是严重的,急性期可诱导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长期可增加患者发生血管钙化以及其他组织的转移性钙化风险,增加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死亡风险。

中晚期的CKD患者常并发低钙血症,

那么高钙血症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1、在肾脏功能正常时,每天大约有mg的钙经肾脏排泄,当透析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甚至无尿,此部分钙排泄相应减少或消失。

2、为了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活性维生素D和含磷结合剂等药物的不规范应用,增加了高钙血症的风险。

3、继发性甲旁亢后,PTH持续升高,增加破骨细胞活性,使钙从骨骼中释放出来,此时破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导致高钙血症。

4、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液的钙离子浓度影响总钙平衡。研究表明,血透患者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5mmol/l和1.75mmol/L透析液体内均发生钙蓄积,透后血钙增高;而腹膜透析使用1.75mmol/l钙离子浓度透析液的患者高血钙的发生非常普遍。

5、除却以上因素,一些原发病,如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相关的CKD、肿瘤骨转移形成溶骨性改变、淋巴瘤等都可引起高钙血症。

那么要预防高钙血症,就要针对以上因素一一对应:

1、控制钙的总摄入量。

美国(KDOQI)指南建议,CKD患者每日钙离子总摄入量不超过0mg,包括药物和饮食。

2、合理使用含钙药物。

如减少或停用含钙磷结合剂;对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控制继发性甲旁亢的,一旦出现血钙升高时应减量或停药,更优选择自然是不会引起钙离子增高的拟钙剂西那卡塞。

3、合理选择透析液的钙离子浓度

研究发现,选择钙离子浓度1.25-1.5mmol/l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更少发生透析后高钙血症;同样也有研究提示选择钙离子浓度1.25mmol/l透析液进行腹透的有助于减少腹透患者高钙血症的发生。

4、监测

针对CKD-MBD患者,监测血钙水平的波动,才能更好地预防患者高钙血症的发生。

高钙血症和低钙血症一样,会给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针对患者的分期、使用药物的不同制定血钙监测频率,及时发现血钙的异常,调整药物及透析治疗方案,才能让患者血钙维持在不高不低的正常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白癜风传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ys/5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