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知识孩子有必要查微量元素吗
2018-1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现在的爸妈,总是担心孩子是不是缺什么。
孩子晚上睡觉爱出汗,有枕秃了,就担心是不是缺钙。孩子不爱吃饭了,就担心是不是缺锌。孩子头发黄,是不是缺啥微量元素……
不靠谱的爸妈,通常就会马上开始给孩子各种补补补。
稍微靠谱一点的爸妈,就会想,是不是要带孩子去检测下微量元素?但是,这项检测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关于这一点,卫生部早在年,就已经发文要求:
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
年,卫生部再次发文通知:
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微量元素检测,但要规范取血技术操作和保存流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详细说来,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1、国际上对微量元素检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没有标准,检验得出的结果,就算是医生也很难判断,缺多少算缺呢?最后还是从临床症状上做诊断。
2、检测出来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的营养状况
即使是静脉抽血检测出来的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孩子体内的含量。比如,钙主要沉着于骨骼,血钙水平就不代表骨骼内的钙的水平,血钙的钙含量只占人体钙质的1%。
3、测头发、尿液、指血,检测结果其实都不准确。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包括测头发、测尿液、采指血、抽静脉血等,其中后面两种居多。
以头发来说,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反映儿童的微量元素状况。
很多人会以为,查血的是不是会比较准一点呢?并不一定。因为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本来就极少,仅仅靠几滴血做的检测,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因素。比如,从指间取血过程中,组织液和血液会一同被挤出,造成血液稀释;空气中含有微量营养素,如果采血后没有马上化验,那么空气中的微量营养素也会沉淀在血液里面。
纠正误区:钙不属于微量元素
日常工作中,不止一次的遇到小宝宝出现枕秃、颅骨软化、鸡胸、肋骨外翻等体征,同时还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很明显是缺乏维生素D的问题,可是家长出示孩子测查微量元素的结果血钙却是正常的。如果给家长解释其中的道理,就会容易理解了。人体缺钙时,甲状旁腺素会将骨骼里的钙释放到血液中。这种源源不断释放的结果,会使血钙又逐渐恢复正常。但此时血钙虽然正常了,骨骼本身的缺钙状态依然存在,甚至加重了。所以,仅凭血钙正常就判断孩子不缺钙,是不全面的。因此,判断孩子缺钙要结合临床症状。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家长似乎对于微量元素中的锌更为重视。认为补上锌,孩子的情绪、个头、吃饭、睡眠等就会迎刃而解了。可您还没有发现,再补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孩子出现了贫血。家长感觉吃饭刚好几天孩子怎么又不爱吃饭了?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育儿中确实有些家长对自己宝宝的健康状况心里没底。孩子发育本来很正常,可在她们看来,宝宝稍有“不适”就是“缺什么”造成的,非常热衷于和过度信赖微量元素的测查和补充。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确实很重要,尤其对于正处于发育快速阶段的婴幼儿来说更是要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妈妈们应该怎样认识微量元素的检测?
1、研究表明:由于小儿发育快速等生理因素影响,7岁以下大部分儿童人群中微量营养素缺乏和不均衡是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营养态势。查阅了许多对7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以锌为例:0岁至6岁儿童缺锌比例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七十多不等。这种现象令人质疑的是参考标准的统一性?因此,孩子如果发育很正常,家长切不要因宝宝检测出缺锌而过于紧张,这也许就是正常现象。2、微量营养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微量营养素缺乏伴随多种相关联的微量营养素的同时缺乏,产生相互影响,比如:2岁以下小儿是营养不良性缺铁性贫血的好发年龄段,而贫血的宝宝食欲差、消化能力下降必然会造成其他的营养素的缺乏。
3、微量元素的检测是临床为发生疾病的儿童制定治疗方案的辅助参考。更主要的是医生以小儿生长发育的状况来进行评价的手段。
支招如何正确补钙补锌
1、奶制品是钙最好的来源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每天喝奶达到了ml,基本上能满足人体的钙需求。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钙制剂呢?以下四种宝宝需要补钙:一是出现了佝偻病;二是体重很轻的早产儿;三是长得过快的孩子;四是营养不良、体格矮小的孩子,需要适当补充一些钙。
2、多晒太阳可以补钙
太阳是很好的天然钙。晒太阳也是有学问的,晒太阳不是裹得严严实实抱出去晒,一定要裸露孩子的肌肤。光线不能跟皮肤接触,晒太阳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小婴儿,可以把孩子的衣服和尿片脱掉,趴在毯子上晒日光浴。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是上午9-10点,下午4-5点以后,每天保证孩子活动1-2个小时。由于冬天阳光不充足,因此在冬天孩子更容易患佝偻病,这时候就更需要补充鱼肝油。夏天可以根据孩子晒太阳的情况和身体表现情况,判断是否有必要每日补充维生素D。
3、缺锌的孩子多吃肉
锌元素主要存在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含锌比较少。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肉、牛肉等;豆类;坚果(核桃、花生、板栗等)。李主任说:“一些小孩不爱吃肉,这样的小孩就容易出现缺锌。”
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最好是通过食物补充。如补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或者菠菜、韭菜;补铜可多吃一些海产品;补碘可食用海带。
最后,再叨叨一遍,不要随意给孩子补补补。
本来没啥问题,补多了,就可能真的补出问题来,比如,锌过量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钙过量会导致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
平时“自然食物、均衡膳食”才是真理,孩子是否缺什么,要补什么,还是先问问医生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