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骨转移,两肾余一,这次又要放死神鸽子
2020-6-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场考试,总有几道题会超纲。于是,“我太难了”成为热词。眼看着时光流转,只剩下两个月,很多人依然抄不到答案。
赵先生,今年已过古稀,双肾都出现问题,右肾已切除,左肾患肾盂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节骨眼上,还发生了骨转移,全身酸痛,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差点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肉体和精神都对他说“我太难”了。
红圈处从上往下,依次为:肩胛骨转移、胸椎骨转移、肾盂癌、骶椎转移
但虚弱躯体下深藏荷马史诗巨灵的搏斗,求生的欲望让他找到美中嘉和。与骨转移的无硝烟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还是武器?如果说放疗、化疗等方式是武器,那专家就是军师,治疗方案就是作战方针。
奋战于生死边缘,挽救无数患者生命的美中嘉和医生团队,守初心,担使命,践承诺,用行动告诉他,“别怕,有我们在”。且看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将给出怎样的治疗建议?
会诊纪实
国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个性化的诊疗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多处问诊、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和负担。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几十人的医疗队伍,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历
上下滑动框内文字,了解患者详细病情▼
诊断
肾盂癌术后骨转移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75岁
年体检发现右肾占位,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右肾细胞癌,术后辅助干扰素+白介素治疗半年左右。
年7月因肉眼血尿,查CTU增强:左肾盂癌(2.8*2.0cm),累及输尿管移行段。年9月10日尿细胞学:找到癌细胞。
年9月,PET-CT:骨转移可能(左侧肩胛骨、左侧髂骨体),左侧肩胛骨CT平扫三维重建:左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左肾按“肾盂癌”行GP化疗4次(GEM+DDP)。
年8月,PET-CT:右肾术后缺如,左肾下极见高代谢等密度灶;左侧肩胛骨,第10、11胸椎及第一骶椎椎体左缘骨质破坏伴代谢异常增高,SUVmax17.9,第10胸椎体旁高代谢软组织,肩胛骨较前进展,胸骶椎较前新增。
年8月19日在外院行胸椎体成形术,术后病理:骨髓中见少量异型细胞巢,不排除转移性。年9月23日开始GP方案化疗1周期。
年9月27日术后病理:(胸椎肿瘤)骨髓中见少量异型细胞巢,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符合转移性低分化癌,首先考虑肾(尿路上皮)来源。
讨论时刻
如何缓解骨转移疼痛?
对于癌症的骨转移,一旦发现,应该尽早开始治疗。越早治疗,价值越大,这包括患者致残率越低,并发症越少,患者生活质量越高。骨转移除了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功能障碍、病理性的骨折、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骨骼并发症,脊椎转移还可发生脊髓压迫以致截瘫。在放疗开始时能行走的患者,有80%的机会保持行走能力;在下肢轻瘫的患者中,恢复行走能力的概率下降到了40%的概率,在截瘫患者中,最多只有7%的机会恢复行走能力。
目前该患者的癌细胞已转移到肩胛骨、髂骨体、胸椎等处,可采用姑息放疗。一方面能控制肿瘤进展,另一方面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放疗设野时,需要考虑避开肾脏。
是否采用化疗?
对于手术后肾盂癌骨转移的患者,可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吉西他滨因其固有抑制DNA复制和修复的特性,适合与破坏DNA的顺铂联合应用,对治疗肾盂癌存在获益。
化疗能对全身癌细胞进行大面积杀灭,但同时副作用在于化疗药物不具靶向性,对肾盂癌病人身体正常细胞、组织、器官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疼痛等多种副作用。因此肾盂癌病人在化疗的同时,常需要配合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该患者目前只余下一个肾,需评估肾功能,继续行升血小板治疗,待情况好转后,行一周期GP方案化疗。
是否可采用免疫治疗?
目前,PD-1免疫疗法是最受期待的新疗法,在癌症的治疗上,这种疗法多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肾盂癌的免疫治疗方法对肿瘤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更能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在免疫治疗后,将会有明显感觉,如疼痛减轻、食欲好、精神状态好等。
但在做免疫治疗前,建议行PD-L1相关检测。理论上PD-L1表达越高,免疫治疗的有效率就越高。
会诊结论
经过详细讨论,会诊专家给出如下意见:
1、诊断左肾肾盂癌伴骨转移,右肾透明细胞癌;
2、先行骨转移病灶的姑息放疗;
3、继续行升血小板治疗,评估肾功能,待情况好转后行一周期GP方案化疗;
4、建议行活检病理PD-L1免疫组化检测,考虑全身免疫治疗可能。
肾盂癌来源于肾盂或肾盏处的尿路上皮细胞,主要以肉眼血尿为初诊症状。早期肾盂癌以手术切除为主,中晚期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肾盂癌即便转移复发,也非无计可施,选对方法才是硬道理。
文章审较:王斌医生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
傅深教授
国际多学科会诊组长
上海专家组:
李成州影像科副主任医师
张小建放疗科副主任医师
程红岩影像科主任医师
朴京虎放疗科副主任医师
广州专家组:
MatthewCalister美国籍放疗专家
袁太泽放疗科副主任医师
新加坡专家组:
OngKongWee肿瘤外科专家
DanielTanYatHarn放疗科专家
OoiWeiSeong肿瘤内科专家
ProfSeow-Cheon肛肠外科专家
JonathanThe放疗科专家
DavidTan放疗科专家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简称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是由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讨论,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疗。是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次倡导并推广,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行之有效的诊疗方式。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医院等的专家资源,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严谨、高质量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推荐阅读
昨天今天明天——乳腺癌治疗篇(上)
中医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
锻炼到底是早上好还是晚上好?原来有这么大的差别!
化疗次数,到底是谁来决定的?
癌症病人如何与抗生素相处?
入群交流
美中嘉和已经建立肺癌、乳腺癌、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以及其他癌种的病友交流群。加入美中嘉和病友群,听肿瘤专家讲座,问肿瘤医生问题,学肿瘤治疗进展,说肿瘤治疗心得。
合作
文章转载授权等合作事宜,您可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