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宝宝补钙,及过量补钙的危害

2016-11-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钙在国内育儿生活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一个“微量元素”的概念,以至于在很多保健科医生以及家长的眼中,孩子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缺钙上,头发长的慢——缺钙,头发颜色不好看——缺钙,半夜哭——缺钙,走路晚——缺钙,说话晚——缺钙,智商问题——缺钙,不爱吃饭——缺钙,蛀牙——缺钙。基本上到马路上随便找个爸妈大喊一声你孩子缺钙,就对了。

国人热衷补钙已经很多年了,补钙在某些特定年代,不发达地区,或者针对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就现在都市孩子,尤其是海淘补钙剂不眨眼的家庭来说,缺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把“钙”比作“砖瓦”是对的,也仅仅如此,吃多了就是一堆“垃圾”,附着在血管壁上就造成血管硬化。在八十年代,疯狂“补钙”的年代,一批婴儿主动脉硬化,皆因过度补钙。国内的“补钙”情结,起于八十年代的商业炒作,贻害不浅,阴魂不散。自然食物,均衡膳食就够了。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补钙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拿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的现行标准中,关于0-12岁儿童的钙摄入推荐量做个对比,如下:

  

  *为AI值(adequateintake),简单说就是通过观察同阶段健康母乳宝宝的摄入值作为标准目标。

那宝宝每天吃的钙够么?不同妈妈的母乳中钙含量会跟妈妈本身的饮食习惯相关。哺乳妈妈,每天大约需摄取毫克钙,使分泌的每升乳汁中含有毫克以上的钙。乳汁分泌量越大,钙的需要量就越大。由于哺乳妈妈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骨更新钙的能力较差,所以哺乳妈妈别忘了多喝牛奶补充钙质。6个月左右宝宝一天大约喝-毫升母乳,摄入钙在毫克以上,可能接近。母乳妈妈只要自己钙摄入足够,没道理担心自己孩子缺钙,因为钙摄入量的标准就是按母乳来计算,母乳是宝宝最好最标准的食物。之所以妈妈们选择母乳不就是坚信这样最好么?如果总担心缺这个那个营养,干嘛不去选配方奶,钙肯定足足的。

配方奶的钙摄入量很好计算,对照成分表做个乘法就好,一般配方奶每毫升中含钙50-60毫克。0-6个月的宝宝每天喝到毫升,因此钙摄入量在-毫克。因为奶粉中钙的吸收不如母乳好,因此会超过标准推荐值一些。所以0-6个月无论是母乳、配方奶还是混合喂养的宝宝,只要奶量喝够,钙都是充足的。

对于宝宝来说,充足的钙摄入,对人生各个阶段的骨骼健康都非常重要。钙对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保持骨骼健康,以及对维持正常的血管神经和心脏功能都必不可少。在婴儿期以及儿童时期获得充足的钙质,不仅可以影响小朋友目前的健康,可能还会推迟或预防老年时期的骨质疏松。

尽管钙营养这样重要,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调查都显示,亚洲/亚裔小朋友的钙摄入相对西方的小朋友更少,很多亚洲小朋友的钙摄入也没有达到该年龄段推荐的钙摄入值。家长们都非常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来自家长的错误育儿方法,而家长又反过来用错误的补钙来掩盖这些问题,比如:

宝宝出汗多

第一个可能是给孩子捂太多了,还有一个就是很多宝妈经常问我的:“我家孩子总出汗,出的特别多,一问别人就说是缺钙,我应该补钙吗?”出汗并不是缺钙的原因,原因是,汗是由皮肤汗腺分泌的,汗腺是人体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结构之一。小儿时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平时活动量大,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小儿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晚上也爱出汗,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有枕秃

大部分孩子都会有,是婴儿正常发育中常见现象,与缺钙无关。枕秃出现于孩子1-2个月后,随着剃胎发而被发现,随着长大逐渐明显,1岁后逐渐减少,2-3岁后消失。下一篇会转载关于枕秃的文章给大家看。

宝宝出牙晚

宝宝到了一定年龄段还未长牙,许多家长就会认为是宝宝缺钙了,因此毫不犹豫地加大补钙力度。其实完全是错误的,大部分的宝宝都会按照正确顺序出牙,但是由于出牙的快慢和顺序是与遗传因素及牙胚的深浅有关,胎儿期牙胚即已形成,出生后在不断生长(长牙),萌出(出牙),成熟。整个过程个体化。因此的确有不少宝宝出牙并不一定都按正确顺序长出。宝宝出牙的时间和顺序具有独特的个性。人体中只有1%的钙质在牙齿,95%以上在骨骼。对出牙晚的婴儿不要扣上“缺钙”的帽子,与缺锌等更无关。若真的钙质沉着不足,也是长出的牙有裂缝。其实,几乎没有理由给孩子额外补钙,只有母乳喂养儿需添加维生素D。不要认为婴儿特别容易缺钙!

宝宝个头矮小

需要纠正这样一个误区:钙营养充足,孩子才长得高。实际上,孩子的身高的确跟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应该说,营养和基因共同决定着孩子的身高。在营养相当的情况下,同一年龄段的小朋友的个子会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波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6年的生长曲线),如果小朋友的个子低于该年龄段的正常水平,那么,几乎可能肯定的说,这个小朋友的营养状况不是特别好。然而,研究却发现,单独看钙营养,却对身高没有影响。无论是在宝宝出生前给妈妈补钙,还是在宝宝出生后,以及儿童期补钙,对孩子的身高均没有影响。所以说,营养决定身高,这里指的“营养”是均衡的营养搭配,没有任何一种营养素比另外一种更加重要。要想通过后天的努力,让孩子长得更高,需要的是合理的搭配膳食,加上适当的户外运动。

宝宝头型难看

更可能因为睡觉姿势不对,俯卧时间过少导致......

所以家长没发现自己育儿方法的错误,又需要安慰,只好补钙。

其实现在最普遍也是最无趣的怀疑孩子缺钙的理由,是来自孩子发育比隔壁王奶奶家宝宝晚几天、个子高低、走路早晚、头发长短、牙齿几月出几颗、腿型是什么样子。每个宝宝的特点都不一样,生长曲线不同,所以不要拿标准数据平均值来看,也不要没事天天想争第一,没好处。

是否随便就给出缺钙的结论,是区分靠谱和不靠谱儿科医生的最简单方法。每次看到家长在后台转述被诊断缺钙的理由,都想给医生送一副“铁口半仙,直断生死”的锦旗:孩子个子高会导致钙不足要赶快补钙,个子矮的是缺钙长不高。出牙早缺钙,出牙晚也缺钙。敢问医生你是医学院还是龙虎山毕业的呢?

满足那些只需要一个简单粗暴答案来安心的家长是很简单的事情,做个结果毫无意义的微量元素、骨密度之类的检测,开几瓶补钙剂,就可以把家长打发回家。医生、药商、家长都开心了,孩子呢?      

家长最合理的态度,是永远不要把“补钙”放到你的词典里面去。当代中国育儿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钙有关的可能性非常小,真的缺钙也不会仅仅是出汗枕秃这些表现,最重要的是,缺钙不是靠补钙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宝宝缺钙,这可能意味着他的饮食结构出现重大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某些疾病或服药影响钙吸收,最可能的原因还是缺乏维生素D。 

VD摄入过少而不是钙摄入过少,才是缺钙的主要原因。VD促进钙的吸收,调节骨钙血钙平衡。没有足够的VD,吃再多的钙也吸收不了。母乳中VD含量不足,因此母乳宝宝出生后几天内就开始补充VD,尤其对于冬天较少户外活动的北方家庭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家长应了解:认真补充VD,及时添加辅食,保持饮食平衡就不可能出现摄入钙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医生说你家宝宝要补钙,一样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有坚持补充维生素D,出门晒太阳么?

2,有及时添加辅食么?

3,辅食的种类是否丰富平衡?

如果这三个答案是肯定的,就基本就可以无视对方。

1.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钙能与铁及某些维生素形成螯合物,肠道中过多的钙会抑制铁、锌等二价离子的吸收,造成继发性的缺锌和缺铁,从而导致宝宝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贫血、乏力、生长发育缓慢和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发生;

2.胃肠道不良反应:刺激胃黏膜促使反弹性胃酸分泌,导致胃酸及胃液大量分泌,可引起黏膜充血肿胀、溃疡;

3.造成体重减轻,运动失调;

4.引起精神抑郁,烦躁,哭闹;

5.骨骼钙化不长个儿:骨骼过早钙化,导致宝宝长骨骨骺早闭,使长骨发育受到影响,终末身高受到抑制;

6.易骨折:骨中钙的成分过多,使骨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7.高钙血症:血钙过高使软骨过早钙化,前囟门过早闭合,形成小头畸形,制约了宝宝大脑发育空间。也会让人出现倦怠、软弱无力、嗜睡、健忘等;

8.高尿症:患儿早期有轻微的腰痛,尿液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红细胞,严重的还可有肉眼血尿,还有可能形成泌尿道结石,此过程约需经历半年至数年;

9.心脏功能受损:过多补钙使血压偏低,在血管壁沉积将加重血管硬化,钙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影响了心脏功能,增加了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

10.鬼脸综合症:极少数宝宝过量补钙会患上“鬼脸综合症”,表现为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距离远。

1.是否有肓目补钙、重复补钙和过量使用维生素D制剂的情况,这是诊断钙过量的前提条件;

2.其次是观察宝宝日常饮食和情绪;

3.结合体检,查看宝宝是否有前囟过早闭合,骨骼X线检查是否有骨龄提前,组织异常钙化及尿钙量检测是否过高等。

1.一旦发现钙过量,就应该停止补钙,或者及时调整补钙的剂量;

2.通常只要将补钙剂量及维生素D剂量做恰当调整,钙过量的症状就会很快消失;

3.但是,骨骼的钙化一旦形成,往往没有很好的办法加以消除。避免再次过量补钙和维生素D制剂,可能是延缓进一步钙化最好的措施。

1.德国VigantolettenD(不含氟)

这款爱拉肚子肠胃不好的宝宝和乳糖不耐受的宝宝都可以吃。还有国外的水一般都是含氟的,所以外国宝宝小时候用的牙膏都是无氟的,而国内除部分高氟地区以外,给宝贝选择牙膏都是需要含氟的,才会对牙齿好,那么吃维生素D就可以选择不含氟的。这款也是元宝一直吃的VD。

2.德国ZymafluorD(含氟)

3.法国ZymaD(滴剂)

4.加拿大DdropsD3(滴剂)

可以补充VD的还有很多,以上部分推荐,妈妈们请根据情况自己选择!

※※※需要注意的※※※

1.宝宝从出生两周后就可以补维生素D,国内儿科医生推荐宝宝们补充的是是“鱼肝油”而不是“鱼油”,“鱼油”是指DHA之类的补充剂,母乳和配方奶里都含有足够的DHA,所以不需要给宝宝补充。而“鱼肝油”是指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合剂(如伊可新),欧美等国家的儿科医生建议常规补充维生素D即可,因为维生素A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肝损伤的风险;

2.补充维生素D,光照和饮食也不能缺少。

饮食上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类,鸡蛋黄等食物,但是乳类,谷物,蔬菜,水果的含量却很少。

光照上,虽然阳光照在皮肤上可产生维D,但不建议婴幼儿接受阳光直晒皮肤,因过度暴晒有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增加皮肤癌可能。所以尽量避开中午12点阳光最足的时候,还有夏季烈日下也要以对皮肤防护为主。让婴儿尽早参与户外活动,尽量让婴儿暴露头面部和手足等;

3.纯母乳喂养婴儿需要每天补充UI的维生素D至两岁;

4.高危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等出生后就应该补充~UI的维生素D,3个月后改为每日UI;

5.混合喂养的宝宝要酌情补充维生素D;

6.奶粉喂养的宝宝,可根据配方奶粉上的营养配比自行决定是否添加或添加多少维生素D;

7.维生素D是相对安全的营养补充剂,不太容易过量中毒,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因此建议随餐服用,食物中的油脂能促进吸收。

8.胶囊类的维生素D可以挤到小勺子里喂宝宝,可防止胶囊掉入宝宝嗓子引起危险。滴剂类的维生素D可直接喂,不建议挤在奶嘴头上或混合配方奶一起喂,因为容易粘在上面,导致宝宝吃不到完全剂量!

假如宝爸宝妈看到这里心里还没底,请看一下身边十几岁的孩子,有多少人是因小时候缺钙或者任何营养不良而出现后遗症,又有多少人被家长喂成营养过剩的小胖墩,那你应该担心的是什么呢?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医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zl/1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