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错了钙,别说一口气上五楼,小心反而一身

2017-8-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自打吃了××钙,

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

一天一片,

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儿!

还能……”

你是听着这段广告词长大的吗?

“一口气”上五楼?

还不费劲?

电视广告、药店促销,

每天都在强调补钙,

我们逐渐认为,

似乎活着就得补钙。

我们真的那么缺钙吗?

在铺天“钙”地的宣传下,

补钙到底该怎么补?

现在就跟着养生君,

一起走出补钙小误区吧。

补钙要因人而异

婴幼儿

婴幼儿严重缺钙时可能会导致佝偻病。食物中钙摄入不足,婴幼儿会出现厌食、哭闹、盗汗、骨骼畸形,如脊柱畸形、楔形变,肋骨外翻,漏斗胸,额头变大、变形,颅囟闭合较晚等现象,严重影响内脏的生理机能。这就需要补钙满足婴幼儿生理需求,纠正缺钙。

成年人

成年人能够正常进食,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现象。当然,由于疾病也会出现严重骨质疏松现象。例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等,在补钙的基础上,一定要治疗原发病,否则效果会很差。

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迅速减少,会出现明显的脱钙,脱钙导致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又易引发骨折,以及脊椎骨的楔形变,产生驼背现象。这就需要在补钙的基础上,增加口服女性激素,以减少钙的流失。

老年人

老年人补钙一定要非常谨慎。一般老年人的骨质并不缺钙,所谓的骨质疏松,是由于骨胶原蛋白减少造成的,相对来说钙是增加的。这就造成老年人骨质较脆、较硬、易骨折的特点,所有老年人更应该补充胶原蛋白,增加骨的柔韧性,而不是一味的补充钙能量。据最新研究证明,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是,30岁之前将自己的骨骼锻炼的粗壮。人的骨头就和树木一样,年轻时多锻炼,骨头粗壮一些,疏松的时间就会慢一些。

补钙过量的危害

“钙虽好,可不要贪吃哦!”

不然,

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补钙过量的风险,

可不止一条。

◆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发现,钙不仅不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相反,骨质疏松患者在摄入高钙后髋部骨折的危险性上升了50%。

◆增加结石病风险

当过多摄入钙却不能吸收,又同时摄入了草酸类物质(多种蔬菜中含有,如菠菜),就可能结合后形成草酸钙结石,较大的结石不能随尿液排出,可能引起肾绞痛,严重者将引起肾损伤。

◆增加心脏损伤风险

过量补钙可能导致血液中钙含量增加,高钙血症会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导致异位钙化,最终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加速心脏病的形成。

◆影响矿物质吸收

人体中的营养素含量需要处于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这有利于相互促进吸收,否则反之。试验证明,高钙的补充会明显抑制铁、锌、镁、磷的吸收。

◆出现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的早期表现有严重便秘、持续头痛、食欲减退、烦躁、精神抑郁、口中金属味、疲软等。后期表现有倦睡、意识模糊、高血压、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尿量增多等。由此可见,任何药物都要一分为二,不能掉以轻心。

◆胃肠道不良反应

过量补钙可刺激胃黏膜促使反弹性胃酸分泌,导致胃酸及胃液大量分泌,可能会引起黏膜充血肿胀,黏膜糜烂或溃疡。过量补钙还可能诱发便秘,对健康构成不利影响。

补钙小窍门

补钙不是吃进去就好,

身体吸收了才是关键。

少量多次补钙效果比一次大量补钙吸收效果好。在吃钙片的时候,可以选择剂量小的钙片,每天分两次或三次口服。同样毫升牛奶,如果分成2~3次喝,补钙效果要优于1次全部喝掉。

选择最佳的补钙时间。钙容易与草酸、植酸等结合,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补钙最佳时间应是在睡觉前、两餐之间。注意要距离睡觉有一段的时间,最好是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即可,因为血钙浓度在后半夜和早晨最低,最适合补钙。

最后,养生君建议:

想要身体好,

不能仅仅依靠补钙,

健康饮食、适度运动,

这样才能均衡发展。

指导专家

孙成祥

广医院

急诊科主任

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年。对泌尿外科及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开展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研究。

曾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编著出版了多部泌尿外科专著,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曾担任市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及市级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现为深圳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擅长

前列腺增生、泌尿系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END——

来源:广医院急诊科孙成祥

编辑:养生深圳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赞赏

长按







































昆明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专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zl/6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