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症
2021-10-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补钙要多样化,18-49岁的成年人,每天毫克的钙就够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消化吸收量在下降,对于他们来讲,每天要到毫克。特殊人群,孕中晚期的孕妇和哺乳期的乳母和青春期的孩子也是需要毫克。可以多选一些含钙量高的,吸收又好的食物,就可以满足每天-毫克钙的摄入量。
奶制品补钙。1、奶是比较常见的优质的补钙来源,它含钙量高,每克的牛奶含钙毫克。2、奶吸收好,奶里面有乳糖,钙磷比也特别合适,都可以促进钙很好的吸收。3、喝牛奶量大,能保证数量。
从补钙的角度来说,我们摄入克的奶是基本合格的,克达标。中国人喝奶比较少,如果喝奶少膳食里面钙的摄入量就很难达标。膳食指南要求大家每天需要摄入克的液态奶,或者营养价值相当的奶制品的摄入,这样就能保证钙的基本需求。但是对于特殊人群,他们对钙的需求量是增加的,需要至少要喝克的奶。酸奶选择低脂或者无糖的。
众多的奶制品里,钙的含量差别不是很大。钙主要不是存在于脂肪中,所以不管是脱脂还是低脂对于里面的钙影响不大。如果怕热量太高或者有高脂血症的,怕肥胖的可以选脱脂的和低脂的牛奶。酸奶和舒化奶都是低乳糖的,都是针对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对于糖尿病人群,他常常糖代谢异常,也伴随着脂代谢异常,可以选择低脂或者脱脂的奶更好一些。
豆制品补钙。我们把豆制品尤其是大豆制品叫植物肉,因为他蛋白质含量高,豆制品里面钙的含量很高,豆制品也是我们补钙的最佳选择。干大豆要加水才能制成豆腐或者豆制品,那么加水的多少会影响钙的含量,因为有个稀释的作用。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因为含钙多含水少,每天吃克就可以达标了。零食类的豆干虽然也可以补钙,但是为了调节口味,很多油、盐和一些添加剂的含量就会多一些,不要当作日常食品,大量的吃,还是选择新鲜的豆制品比较好。
虾皮因为比较轻,当作零嘴来吃也就吃个10-15克,克要两只手来捧,所以吃虾皮补钙有个问题就是吃不到那么多的量。虾皮的壳吃到胃里不容易磨碎,这个钙也不太好吸收,虾皮特别咸,克的虾皮它含的钠折合成食盐,将近13克(每天每人食盐摄入不能多余6克)。从补钙效果上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河虾,小黄花鱼的钙含量也可以。肉类补钙效果并不好。
如果每天钙的摄入量不足,可以补充钙片。对于孕妇可以选择有机钙和新型钙,对胃肠道刺激特别小,而且溶解度好,吸收也好。对于老年人,可以选择有机钙里的柠檬酸钙和乳酸钙,如果血糖没有问题的话,葡萄糖酸钙、醋酸钙也都没有问题。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如果饮食不规律,或者偏食的比较厉害,有的也需要补钙,以有机钙和新型钙为主。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尽量选液体的钙或者冲剂,大一点的可以选咀嚼型的。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过量的补充钙,钙剂量补得太大了,有可能造成骨骺的提前闭合。
钙吃对、吃够也不一定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钙吃进去之后在胃里分解,分解成钙离子,然后进入小肠里边,通过粘膜吸收入血,没有被吸收的钙被排除体外了,从消化道流失了。吸收入血以后的钙,它会随着血液流经身体各处,经过肾脏的时候,有一部分钙会随着尿液流失,因此,不是说吃进多少钙就能留住多少钙,要想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达到最好的补钙效果,不光要开源补足,还要注意节流,尽量减少钙在消化道和尿液的流失。
晒太阳:太阳里面有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到我们皮肤上,就能帮助皮肤底下我们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也叫维生素D原)转化成维生素D3。如果我们晒太阳很少的情况下,体内维生素D的量就会很少,维生素D像一个搬运工一样,他可以促进肠道里面钙的吸收,维生素D少了,钙的吸收也会减少,钙的吸收加少了,我们把钙搬运到骨骼里进行沉积的作用也会减弱。多晒太阳,体内维生素D合成的就多,搬运工就多了,钙吸收的就多,血里的钙就会充足,维生素D就会把更多的钙运送到骨骼里面,让他去沉积新的骨骼。
维生素D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它的活性,维生素D充足了,成骨细胞就使劲的在这工作,建设骨骼,所以这个成骨的作用就会增强。维生素D是钙的黄金搭档。
运动:运动也有促进骨形成,帮助钙沉积在骨骼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骨密度。所以说运动也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钙的流失。运动是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的,经常进行运动锻炼的老年人的骨密度,是明显要高于那些只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老年人的。
规律的有氧运动和适量的抗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结合的效果更好。有氧运动可以选择走路、慢跑、瑜伽、太极拳、舞蹈等,抗阻运动(力量练习)他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肌肉强壮了,它会产生对于骨骼的牵拉力,骨骼里面的成骨细胞工作的动力,就在于骨骼肌对它的牵拉,骨骼肌强壮以后,他这种牵拉的力量会更强,成骨细胞工作会更积极,这样形成新股的作用也会更好,就可以增加我们的骨密度。
尿钙:指尿里面排出的钙的量,尿里排钙也是钙排除的方式之一,如果晨起空腹尿钙的数值升高,确实是意味着有骨钙的流失,这个主要跟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关系,比如吸烟、饮酒,咖啡、碳酸饮料等。
烟里面有尼古丁,尼古丁影响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如果钙在消化道的吸收减少,那么没有被吸收的钙就会从肠道排出去。烟里有烟碱,能够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激活破骨细胞的活性,时间长了,骨密度就会下降。
长期大量的喝酒会造成体内很多激素分泌的紊乱,这样一些对骨骼起保护作用的激素的力量就弱了,容易造成骨骼里面钙的丢失,大量喝酒容易造成维生素D代谢的异常,所以饮酒也会造成钙流失的,也需要限量。
每天3杯以上的咖啡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咖啡有咖啡因,有兴奋神经和收缩血管的作用,这个血管一收缩,就用利尿的作用,尿量多了后,同步从尿里面排出的钙量也会增加,咖啡喝多了,尿里钙流失也会增加。喝咖啡添加牛奶,可以补充因为喝咖啡而流失的钙。
碳酸饮料里都含有磷酸,如果大量的喝碳酸饮料,磷酸的摄入量就会增加,磷酸高了以后,会影响钙的吸收,这样也会增加钙的流失。碳酸饮料除了磷酸的问题,还有糖的问题,每人每天糖不能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基本能达到40-50克,所以,不管从预防钙流失的角度还是从添加糖摄入的角度,碳酸饮料不能超过克。
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就很难逆转,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都是不可控因素,改变不了,但是像一些生活方式,偏食、不晒太阳、缺乏锻炼、喝酒、吸烟、咖啡、碳酸饮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生活方式,把这个可控因素给去除,加大可控因素的作用。如果确诊了骨质疏松症就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