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治肾癌的症状成因及医治
2016-9-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慢病防治肾癌的症状成因及医治
肾癌,又称为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男女之比约为2:1,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多发年龄岁。随着体检的普及,愈来愈多的初期肾癌得到了及时诊断。不吸烟及避免肥胖是预防肾癌产生的重要方法。
肾癌的病发缘由不明。可能的缘由有:
1.吸烟:大量的前瞻性视察发现吸烟与肾癌病发正相干。
2.肥胖和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是与男性肾癌病发危险性升高相干的两个独立因素。
3.职业:有报导长时间接触金属镉、铅的工人、报业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业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者肾癌病发和死亡危险性增加。
4.放射:长时间暴露于某种弱放射源中可能增加患肾癌的风险。
5.遗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括:①VHL(视膜和中枢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病)综合征;②遗传性乳头状肾癌;③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④BHD综合征(一种显性遗传综合征)。
6.饮食因素:调查发现高摄取乳制品、动物蛋白、脂肪,低摄取水果、蔬菜是肾癌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肾癌危险性的食品及药物:咖啡、女性激素(雌激素)、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利尿剂及红藤草又名“千根”等。
7.在进行长时间保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发现肾癌的病例有增多的现象。因此透析超过3年者应每一年B超检查肾脏。有报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产生肾癌。肾癌患者中14%得了糖尿病,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5倍。
肾癌是一种具有独特病发机制的恶性肿瘤,产生机制极其复杂。播散途径:肿瘤逐步生长,可直接侵入肾盂,肾盏,乃至输尿管。癌细胞穿破肾被膜,可侵犯肾上腺和肾周围脂肪组织。另外,肾癌常侵入肾静脉,有的在静脉腔内构成条索向下腔静脉延伸,乃至达右心房。癌组织血管丰富,初期便可产生血路转移,最常转移到肺、骨髓和对侧肾脏。淋巴道转移常首先到肾门及主动脉旁淋巴结。
多发人群
有遗传性肾癌家族史者;中年以上的吸烟、酗酒、患高血压的“胖”男人。
疾病症状
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其实大多数病人救治时三联征俱全者仅占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愈。所以全面了解肾癌的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显得非常必要。
1、无明显症状:目前,临床上40%以上的肾癌是因健康体检或其他缘由检查而偶然发现的,无明显症状或体征,且其发现率逐年升高,大部分为初期病变,预后良好。定期体检很重要。
2、典型局部症状: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在临床出现率已15%,常预示病变已至晚期。多数病人只出现“三联征”中的一个或2个症状。
1.血尿:约40%的肾癌病人出现血尿,可为肉眼血尿,也可为镜下血尿。大量血尿有血块构成时可出现肾绞痛、排尿痛、排尿困难,乃至尿潴留。
2.肿块:肾脏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腹部触诊时摸不到,只有当肿瘤较大或位于肾下极才可触及到肿块,约10%~40%患者可扪及腹部肿块,有时可为唯一的症状。
3.疼痛:腰痛是因肿瘤长大后肾包膜张力增加或侵犯周围组织而产生,表现为持续性钝痛。肿瘤出血致肾被膜下血肿也可出现钝痛或隐痛。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如腰大肌或神经可引发延续而严重的腰背部疼痛。疼痛发生率为20%~40%。有相干表现应及时救治,以避免耽误病情。
3、全身表现: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约2%~3%的病例出现精索静脉曲张或腹壁静脉扩大。
4、转移症状:约10%病人以转移症状救治。初诊病例中30%已有转移,可由于肿瘤转移而至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救治。肾癌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有了上述症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必要的相干检查。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
疾病预防
预防肾癌要尽早从改变本身习惯开始做起。
1.预防肾癌首先应不吸烟或尽早戒烟。其次,水是最好的预防“药物”,多饮水可以下降毒素的有效浓度,减少患肾癌的概率。
2.饮食和环境因素等也和肾癌产生有关。要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坚持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高血压。多吃香蕉、胡萝卜和甜菜等果蔬可以明显下降患癌风险。
3.得了肾囊肿等肾脏疾病应积极医治,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早日恢复健康。
4.避免放射线侵害,慎用激素。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用霉变腐烂腌制食品。宜用平淡饮食,适当进食鱼、鸡蛋及少许动物瘦肉。
6.解热镇痛剂,如非那西汀等药物应在医生的指点下使用。
7.常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增加机体免疫力。
年第期总第期
本期:王远军审核:胡俯茂
中科UM-D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