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骨病

2017-6-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转载自: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

      

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肝移植术后6-12个月骨折的发生率可高达24%—65%,以肋骨和椎骨最为常见,骨丢失一般在术后6个月左右停滞,随后出现骨量增加。

但根据原发病、代谢快慢、术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不同骨丢失持续时间及程度也不完全相同。

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在骨丢失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故对于原发病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术后需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预防。

钙调蛋白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Tac)和环孢素(CsA)均可导致骨代谢异常,但他克莫司导致的骨丢失程度低于环孢素。

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

①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症状,以腰背痛多见,仰卧时减轻,久立加重,日间疼痛轻,夜间加重。

②身长缩短:身长缩短多在疼痛后出现,主要是脊柱椎体压缩变形和背曲加剧所致。

③骨折: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④呼吸功能下降:呼吸功能下降为椎体骨折、脊椎后弯和胸廓畸形的结果。

2、诊断:

依据病史、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确诊;骨折除疼痛、畸形、运动障碍等表现外主要依据X线检查确诊。

★★

治疗:

1、移植前筛查:

移植前筛查有助于发现需要立即给予治疗的病人,筛查内容包括:骨密度、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甲状腺功能及骨转换标记物测定、性激素测定、尿钙和骨吸收标记物测定。

2、改善生活方式:

移植后2个月开始体育锻炼,持续半年,每周1天腰部伸肌运动,每周2天上、下肢运动。

3、补充钙和维生素D

作为整体治疗的一部分,补充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具有重要意义。推荐器官移植者每天摄入mg钙和IU维生素D。

4、补充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

骨化三醇及其类似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移植术后的骨质疏松。应用该类药物时序经常检测血钙和尿钙,警惕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等并发症。

5、二磷酸盐:

二磷酸盐为骨吸收抑制药,可以预防移植术后早期骨吸收迅速增加导致的骨丢失。静脉应用二磷酸盐能够预防器官移植术后的骨质丢失。口服阿仑膦酸钠也可有效预防抑制术后早期和晚期的股骨颈和腰椎骨丢失。

二磷酸盐为最有效的防治移植术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应在移植后立即开始,对于骨质和矿物质状态需要病人的积极配合进行长期的随访监测。

    

推荐阅读:

实体器官移植与骨质疏松

2.移植肾受者的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长按绿叶,







































云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cs/5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