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k4护士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2016-9-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5ik4护士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此部分内容为逐日考点分享,再浏览以后可退回主界面回复“T”,则有与此内容相对应的真题可以做哦~~,若有任何建议请回复,谢谢~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1、病因(★★)

引发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我国以胆道疾病为常见病因,西方国家则以大量饮酒引发者多见。

1.胆道系统疾病

国内报导约50%以上的急性胰腺炎并发于胆石症、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胆道系统疾病,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的因素可能为:

(1)胆石、感染、蛔虫等因素致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使十二指肠壶腹部出口阻塞,胆道内压力高于胰管内压力,胆汁逆流入胰管,引发急性胰腺炎。

(2)胆石在移行进程中损伤胆总管、壶腹部或胆道感染引发Oddi括约肌松弛,使富含肠激酶的10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引发急性胰腺炎。

(3)胆道感染时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等,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散布到胰腺,激活胰酶,引发急性胰腺炎。

2.胰管阻塞

3.酗酒和暴饮暴食

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都可致胰液分泌增加,并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使胰管内压增高,胰液排出受阻,引发急性胰腺炎。慢性嗜酒者常有胰液蛋白沉淀,构成蛋白栓梗塞胰管,致胰液排泄障碍。

4.其他

(1)手术与创伤:

腹腔手术,特别是胰、胆或胃手术,腹部钝挫伤等,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和胰腺的血液供应引发胰腺炎;

(2)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任何原囚引发的高钙血症或高脂血症,可通过胰管钙化或胰液内脂质镇静等引发胰腺炎;

(3)感染: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可增加胰液分泌引发急性胰腺炎,但症状多数较轻,随感染康复而自行消弱;

(4)药物:

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磺胺类等,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使胰液分泌或粘稠度增加,引发急性胰腺炎;

(5)特发性胰腺炎:

虽然急性胰腺炎病因繁多,多数可找到致病因素,但仍有8%~25%的病人病因不明。

2、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取决于其病因、病理类型和医治是不是及时。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1)症状

1.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产生。疼痛剧烈而延续,呈钝痛、钻痛、绞痛或刀割样痛,可有阵发性加重。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一般胃肠解痉药无效。水肿型腹痛一般3~5天后减缓。坏死型腹部剧痛,延续较长,由于渗液散布可引发全腹痛。极少数年老体弱病人腹痛极轻微或无腹痛。

2.恶心、呕吐及腹胀

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大多频繁而持久,吐出食品和胆汁,呕吐后腹痛其实不减轻。常同时伴随腹胀,乃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发热

多数病人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延续3~5天。若延续发热1周以上并伴随白细胞升高,应斟酌有胰腺脓肿或胆道炎症等继发感染。

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者可有显著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伴血钾、血镁、血钙下降,部份可有血糖增高,偶可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

5.低血压和休克

见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极少数病人可突然出现休克,乃至产生猝死。亦可逐步出现,或在有并发症时出现。其主要原因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胰腺坏死释放心肌抑制因子致心肌收缩不良、并发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

(2)体征

1.轻症急性胰腺炎

腹部体征较轻,可有上腹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可有肠鸣音减弱。

2.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人常呈急性重病面容,痛苦表情,脉搏增快,呼吸急促,血压下落。病人腹肌紧张,全腹显著压痛和反跳痛,伴麻痹性肠梗阻时有明显腹胀,肠呜音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移动性浊音,腹水多呈血性。少数病人由于胰酶或坏死组织液沿腹膜盾间隙渗到腹壁下,致两侧腰部皮肤呈暗灰蓝色,称Grey-Turner征,或出现脐周围皮肤青紫,称Cullen征。

Cullen征因只有一个单词,故在中央(脐周围),而Grey-Turner征由两个单词组成,故可以出现在两侧腰部。

3.并发症主要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有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

3、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

多有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淀粉酶测定

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6~12h开始升高,48h后开始下落,延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便可诊断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应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常在病发后12~14h开始升高,延续1~2周逐步恢复正常,但尿淀粉酶受病人尿量的影响。

3.血清脂肪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常在病后24~72h开始升高,延续7~10天,超过1.5U/L(Cherry-Crandall法)时有意义。

4.C反应蛋白(CRP)

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

5.其他生化检查

可有血钙下降,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若低于1.5mmol/L则预后不良。暂时性血糖升高较常见,持久空腹血糖高于1Ommol/L反应胰腺坏死。另外,可有血清AST、LDH增加,血清清蛋白下降。

6.影象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哨兵袢”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并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征象;腹部B超与CT显像可见胰腺弥漫增大,其轮廓与周围边界模糊不清,坏死区呈低回声或低密度图象,对并发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的诊断有帮助。

4、医治原则

医治原则为减轻腹痛、减少胰腺分泌、防治并发症。多数病人属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经3~5天积极医治多可治愈。重症胰腺炎必须采取综合性医治措施,积极抢救。

(1)轻症急性胰腺炎的医治要点

1.禁食及胃肠减压;

2.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腹痛剧烈者可给予哌替啶;

4.抗感染:

因我国大多数急性胰腺炎与胆道疾病有关,故多运用抗生素;

5.抑酸医治:

常静脉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医治要点

除上述医治措施外,还应:

1.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保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重症病人应给予清蛋白、全血及血浆代用品,休克者在扩容的基础上用血管活性药,注意纠正酸碱失衡;

2.营养支持

初期一般采取全胃肠外营养(TPN),如无肠梗阻,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以增强肠道黏膜屏障;

3.抗感染医治

重症病人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胰腺坏死并发感染,经常使用药物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甲硝唑及头孢菌素类等;

4.减少胰液分泌

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和降钙素能抑制胰液分泌,尤以生长抑素和其类似物奥曲肽疗效较好,首剂1OOμg静注,以后生长抑素/奥曲肽按每小时μg/25~50μg延续静滴,延续3~7天;

5.抑制胰酶活性:

仅用于重瘟胰腺炎的初期。

(3)其他医治

1.并发症的处理

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伴腹腔内大量渗液者,或伴急性肾衰竭者,可采用腹膜透析医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除药物医治外,可作气管切开和运用呼吸机医治;并发糖尿病者可使用胰岛素。

2.中医医治

对急性胰腺炎效果良好。主要有:柴胡、黄连、黄芩、积实、厚朴、木香、白芍、芒硝、大黄(后下)等,根据症状加减用量。

3.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

可用于胆源性胰腺炎,适用于老年病人,不宜手者。

4.腹腔灌洗

腹腔灌洗可清除腹腔内细菌、内毒素、胰酶、炎性因子等。

5.手术医治

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内科医治无效,或胰腺炎并发脓肿、假性囊肿、弥漫性腹膜炎、肠穿孔、肠梗阻及肠麻痹坏死时,需实行外科手术医治。

5、护理问题

1.恐惧与腹痛剧烈及病情进展急骤有关。

2.潜伏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心功能不全、DIC、败血症、ARDS。

3.知识缺少

缺少有关本病的病因和预防知识。

6、护理措施(★★)

(1)疼痛

腹痛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或出血坏死有关。

1.休息与体位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下降机体代谢率,增加脏器血流量,增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因剧痛展转不安者应避免坠床,周围不要有危险物品,以保证安全。

2.禁饮食和胃肠减压

多数病人需禁饮食1~3天,明显腹胀者需行胃肠减压,其目的在于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以减轻腹痛和腹胀。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禁饮食的意义,病人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

3.用药护理

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等止痛药,但哌替啶反复使用可致成瘾。禁用吗啡,以防引发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注意监测用药前、后病人疼痛有没有减轻,疼痛的性质和特点有没有改变。

(2)潜伏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1.病情视察

注意视察呕吐物的量及性质,行胃肠减压者,视察和记录引流量及性质。视察病人皮肤黏膜的色泽与弹性有没有变化,判断失水程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作为补液的根据。定时留取标本,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做好动脉血气分析的测定。重症胰腺炎病人如有条件应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周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2.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禁食病人每天的液体人量常需到达ml以上,故应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输入液体及电解质,以保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注意根据病人脱水程度、年龄和心肺功能调理输液速度,及时补充因呕吐、发热和禁食所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特别注意病人血压、神志及尿量的变化,如出现神志改变、血压下落、尿量减少、皮肤黏膜苍白、冷汗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人工呼吸器、气管切开包等。

(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

(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输注液体、血浆或全血,补充血容量。根据血压调剂给药速度,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以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4)如循环衰竭延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

7、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点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主要引发因素和疾病的进程,教育病人积极医治胆道疾病,注意防治胆道蛔虫。

2.生活指点

指点病人及家属掌握饮食卫生知识,病人平时应养成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腹痛减缓后,应从少许低脂、低糖饮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应避免刺激强、产气多、高脂肪和高蛋白食品,戒除烟酒,避免复发。

看完后请记得答题巩固额~~~~~









































白癜风怎么能好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cs/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