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森肿瘤检测

2018-4-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爱森生物基因检测癌症项目主要包括以下:

检测项目:肺癌

适用人群: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症状体征: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胸闷、气急,声音嘶哑,发热,消瘦和恶病质。

检测项目:贲门癌适用人群:

贲门是一个特殊的解剖部位,是食管通向胃的开口,组织学上食管的鳞状上皮与胃的柱状上皮在此截然分界,其远方0.5~4cm的一圈环形区内有不规则分布的贲门腺体,或呈管状,或呈分支状。此区域大多宽约2cm。近30年来,胃癌总的发病率在持续下降,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贲门癌发病相对地有所增加。这也提示贲门癌的病因学与胃其他部位的癌有所不同。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进行分析研究。症状体征:早期贲门癌病人并无阳性体征,中晚期病人可见贫血貌、低蛋白血症、消瘦、脱水或低蛋白性水肿。如果腹部出现包块、肝大、腹水征、盆腔肿物。

检测项目:肝癌适用人群: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症状体征: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差、消瘦或发热等。体检时在中上腹部可扪及肿大的肝脏,或质地坚硬有触痛的硬结节,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和腹水等。

检测项目:胆囊癌适用人群:

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他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根据国内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症状体征: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黄疸,发热,右上腹肿块。

检测项目:胰腺癌适用人群: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症状体征:腹痛,黄疸,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腹部包块,症状性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精神症状,腹水。

检测项目:膀胱癌适用人群: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症状体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

检测项目:肾癌适用人群: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学术名词全称为肾细胞癌,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的肿瘤和肾盂肿瘤。症状体征:腰痛和血尿,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

检测项目:甲状腺癌适用人群: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60%)、滤泡状腺癌(20%),但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甲状腺癌中以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症状体征: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或家人与医生偶然发现颈部甲状腺有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多无自觉症状,颈部肿块往往为非对称性硬块,甲状腺结节肿块可逐渐增大,随吞咽上下活动,并可侵犯气管而固定,肿块易较早产生压迫症状,如伴有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局部压痛等压迫症状,颈静脉受压时,可出现患侧静脉怒张与面部水肿等体征,为甲状腺癌的特征之一,如肺转移与骨转移等,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而以颈,应仔细检查甲状腺,晚期则多甲减。

检测项目:喉癌适用人群:

喉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喉癌指原发部位在喉部的肿瘤,以鳞状细胞癌(90%)最为常见。继发性喉癌指来自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喉部,较为少见。症状体征:喉癌症状主要为声嘶、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

检测项目:鼻咽癌适用人群:

鼻咽癌(carcinomaofnasopharynx)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为高发区。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症状体征:1.鼻部症状早期可出现回缩涕中带血或擤出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多不引起患者重视,瘤体的不断增大可阻塞鼻孔,引起鼻塞,始为单侧,继而双侧。2.耳部症状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该侧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鼓室积液,临床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3.颈部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转移者较常见,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60%,转移肿大的淋巴结为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呈进行性增大,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4.脑神经症状瘤体经患侧咽隐窝由破裂孔侵入颅内,常先侵犯Ⅴ、Ⅵ脑神经,继而累及Ⅱ、Ⅲ、Ⅳ脑神经而发生头痛,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等脑神经受累症状;由于瘤体的直接侵犯或因转移淋巴结压迫均可引起Ⅸ、Ⅹ、Ⅺ、Ⅻ脑神经受损而出现软腭瘫痪、呛咳、声嘶、伸舌偏斜等症状。5.远处转移晚期鼻咽癌可出现转移,常见者有骨、肺、肝等。

检测项目:胃癌适用人群: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症状体征: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晚期胃癌病人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检测项目:脑胶质瘤适用人群: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口。如同其他肿瘤(疾病)一样,胶质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症状体征: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

检测项目:脑瘤适用人群: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是起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则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邻近组织肿瘤的侵入。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20~50岁最多。症状体征:肢体的乏力、瘫痪及麻木,抽搐或癫痫发作,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嗅觉障碍,神经性耳聋,语言障碍,平衡失调,智能衰退,精神症状及内分泌失调、发育异常等。

检测项目:脑膜癌适用人群:

脑膜癌病(meningealcarcinomatosis,MC)是指恶性肿瘤弥漫性或多灶性软脑膜播散或浸润,临床表现为脑、脑神经和脊髓受损的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特殊分布类型,是恶性肿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脑、脑神经、脊神经根受损三组症状。50%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脑部病变,如头痛、呕吐、眼底水肿、脑膜刺激征、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等;12对脑神经均可受损,但以第Ⅱ~Ⅷ对脑神经受损最为常见,如视力丧失、眼肌麻痹、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等;脊神经症状常见有腰骶部疼痛向双下肢放射、四肢无力伴感觉异常、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等。有的患者表现为Fisher综合征。

检测项目:食管癌适用人群:

食管癌是(esophagealcarcinoma)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食管肿瘤的90%以上,在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中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是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症状体征:主要特征性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或咽下痛,进行性吞咽困难,晚期病人因咽下困难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恶病质。若有骨、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可出现骨痛、黄疸、腹水、昏迷等症状。

检测项目:胸腺瘤适用人群: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起源于胚胎时期第3(或第4)鳃弓内胚层,系原始前肠上皮细胞衍生物,随胚胎生长发育而附入前纵隔。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症状体征: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

检测项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适用人群: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骨髓以髓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90%以上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中位生存期3~4年。症状体征:常见的症状包括:贫血、脾区不适、出血及乏力、体重减轻和低热等代谢增高的表现。

检测项目: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适用人群: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它器官中发现。症状体征:出血时间延长或过量出血,皮肤青紫,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月经周期异常,皮疹或皮肤病变,针尖样红斑(瘀点),皮伏青紫(瘀斑),苍白,疲劳,感染,胸骨压痛,骨痛和压痛,胸骨(胸骨),关节痛,髋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足痛,多为足部小关节疼痛,肩关节疼痛,肘关节疼痛,腕关节疼痛,手痛,多为手部小关节疼痛,淋巴结病(淋巴结肥大),无意识的体重减轻,发热,牙龈,肿胀,呼吸短促(运动后加重),可感觉到不规则的心脏跳动(心悸)

检测项目:多发性骨髓瘤适用人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症状体征:除骨痛、病理骨折外,还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自骨髓向外浸润,侵及骨皮质、骨膜及邻近组织,形成肿块。在多发性骨髓瘤,这种骨骼肿块常为多发性,常见部位是胸肋骨、锁骨、头颅骨、鼻骨、下颌骨及其他部位。贫血及出血倾向。反复感染。肾脏损害。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神经系统损害。淀粉样变性。肝脾肿大及其他。

检测项目:皮肤癌及黑色素瘤适用人群:

各类皮肤癌的早期表现多为红斑状皮损,伴有鳞片状脱屑或痂皮形成,仅凭肉眼观察非但难以区分其组织学类型,而且易与牛皮癣,湿疹等良性皮肤疾患相混淆,常需借病理检查才能确诊。症状体征:①经久不愈或时好时犯或有少量出血的皮肤溃疡,②凡日光性角化病出现有流血,溃烂或不对称性结节突起等状,③往日射线照过的皮肤或旧疮疤,或窦道处出现溃破或结节突起时,④久不消退的红色皮肤疤,其上显示轻度糜烂时当警惕原位癌之可能。

检测项目:基底细胞癌适用人群: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cellepithelioma),年由Jacoh首先报告。根据其分化的方向可分为毛发、皮脂腺、顶泌汗腺或汗腺4类良性附属器肿瘤。症状体征: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30岁后,70岁为高峰,85%患者发生于头颈曝光部位。掌跖和黏膜罕见。皮损通常单发,但亦有发生数个甚至多数者。

检测项目:遗传性硬纤维瘤适用人群:

硬纤维瘤也称韧带样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肌腱膜过度增生,据估计每年在百万人口中发生3.7例新病例。它发生于肌肉、腱膜和深筋膜等处,十分坚硬。本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腹壁,也可发生于腹内及骨骼肌内。硬纤维瘤多发生于30~50岁,以女性多见。也可见于青少年。

检测项目:大肠癌适用人群: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症状体征: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检测项目:结肠腺癌适用人群:

结肠腺癌是结肠腺上皮来源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结肠癌多种病理类型中的一种。症状体征:早期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逐步为血便、痢疾样脓血便,里急后重,有时呈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或糊状大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检测项目:直肠癌适用人群: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检测项目: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适用人群:

林奇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15%,既可见于癌症患者,也可见于尚无癌症者。该综合征定义为由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引起的对结直肠癌及某些其他癌症(如子宫内膜癌、胃癌)的遗传易感性。这些MMR基因突变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主要包括MLH1、MSH2、MSH6及PMS2基因突变,前二者较多见。患HNPCC的人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约为80%,而且其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早,平均诊断年龄约45岁。患HNPCC的女性一生中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约为20%~60%,子宫内膜癌平均诊断年龄约46-62岁。

HNPCC的诊断有其临床标准,即阿姆斯特丹标准(AmsterdamCriteria),但目前认为其诊断金标准为:经分子遗传学检测在错配修复基因中发现致病性种系突变。阿姆斯特丹标准又被称为“3-2-1-0标准”,即至少3个家系成员有HNPCC相关肿瘤(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输尿管癌或肾盂癌),其中1人应为其他2人的一级亲属;至少连续2代受累;至少1人诊断年龄低于50岁;应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目前认为与HNPCC相关的4个错配修复基因包括:hMLH1、hMSH2、hMSH6、hPMS2。其中hMLH1和hMSH2突变约占检出的种系突变的90%,hMSH6突变约占7%-10%,hPMS2突变占不到5%。

林奇综合征相关的初步筛查性检测包括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免疫组化(IHC)检测以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BRAF突变者不大可能存在林奇综合征,可免于MMR基因检测)。诊断性检测则包括对先证者的特异性MMR基因的DNA测序、MMR基因缺失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目前国内多采用先从肿瘤组织提取DNA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者,再以免疫组化法检测hMLH1、hMSH2和hMSH6蛋白表达情况,一旦某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说明该组织存在相应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再据此进行相关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位点的测定。目前最常用的突变检测方法是直接测序。一旦该患者确诊为HNPCC(即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则他的亲属也需要对同一基因进行突变检测,以判断是否也携带有基因突变。

目前尚无证据建议改变先证者的结直肠癌治疗。但应让先证者知晓其亲属接受林奇综合征咨询和检测的好处。对于诊断为林奇综合征(MMR基因突变阳性)的亲属,应更早给予更密集的结肠镜检查,对于罹患林奇综合征的女性先证者或亲属,可能还要考虑进一步监测子宫内膜癌危险,但支持证据较少。对未发生结肠癌的基因突变携带者,应从20岁~25岁起(或在家族中最早确诊结肠癌者诊断年龄前10年)进行结肠镜检查,每1~2年1次,35岁后每年1次,并切除检查中发现的结肠腺瘤,可有效的预防结直肠癌。通常不推荐预防性结肠切除。女性基因突变携带者建议每年接受一次妇科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血清CA水平检查,以预防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如果绝经后或生育后可考虑预防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此外,由于我国HNPCC相关肠外肿瘤中胃癌的发生率较高,对胃癌的监测也十分重要。

加强监测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芬兰一项长期非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例林奇综合征高危亲属中,接受结肠监测者发生10例(8%)结直肠癌,而未接受监测者则发生了26例(22%),这相当于结直肠癌危险降低了62%,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率也显著降低。荷兰一项纳入户林奇综合征家庭(例受试者)的队列研究也提供了支持证据:接受结肠监测者的标化死亡率显著低于未接受监测者(6.5对23.9,P0.)。

检测项目:淋巴瘤适用人群: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女之比为:2—3:1。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症状体征:常有全身无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及不规则发热,少数HD可有周期性发热。

检测项目:神经母细胞瘤适用人群: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为一种肾上腺起源的肿瘤,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癌症,其中32%新生儿患者伴发皮肤转移癌,其他年龄组3%伴发皮肤转移癌。在老年患者中,类癌肿瘤偶尔转移到皮肤上。支气管类癌为最常见的转移到皮肤上的原发性肿瘤。Merkel细胞癌常局部复发并转移到包括皮肤在内的远隔部位。甲状腺癌转移到皮肤上,男性为10%,女性少见。症状体征:神经母细胞瘤皮肤转移癌为散在坚实性,蓝色皮下结节,无触痛,可以移动。局部刮搓后变白并持续30~60min。类癌肿瘤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性真皮或皮下结节,可有疼痛。

检测项目:颅内动脉瘤适用人群: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症状体征:血压升高,体温升高,脑心综合征,胃肠出血。

检测项目:骨肉瘤适用人群:

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其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症状体征: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检测项目:酗酒相关肝癌适用人群: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要通过乙醛脱氧酶2(ALDH2)来完成,人体内的乙醛脱氧酶2,其功能就是将乙醛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当乙醛脱氧酶2正常基因发生变异之后,便会使该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饮酒后血中的乙醛浓度增高6倍多,长期酗酒,体内的乙醛就会蓄积,最终可能导致肝癌发生。

检测项目:睾丸癌适用人群:

睾丸肿瘤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它几乎都是恶性的,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婴儿期以卵黄囊瘤(婴儿型胚胎性瘤)为多;20~40岁间可见各类型睾丸肿瘤,但仍以精原细胞瘤为多,70岁以后主要为精原细胞瘤。症状体征:睾丸肿瘤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由患者自已、家属或医生常规检查时偶然发现,有半数患者常觉睾丸沉重,有时觉阴囊或下腹部、腹股沟牵拉感,在跳跃或跑步时明显,站立过久与劳累后始有局部症状加重伴下坠感或轻度疼痛,当遇有偶然碰击或挤压时,可使疼痛加剧。

检测项目:视网膜母细胞瘤适用人群:

在婴幼儿眼病中,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的威胁和危害。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发生于5岁以下,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症状体征:由于视力丧失,瞳孔开大,经瞳孔可见黄白色反光,称为“黑矇性猫眼”,目前据国内外文献报告,临床仍以“猫眼”为本病最易发现的早期症状,事实上瞳孔出现黄白色反光时,病情已发展到相当程度,因此,临床上可以婴幼儿斜视为早期发现本病的线索,并充分散瞳检查眼底,以诊断或排除本病。开始在眼内生长时外眼正常,因患儿年龄小,不能自述有无视力障碍,因此本病早期一般不易被家长发现,当肿瘤增殖突入到玻璃体或接近晶体时,瞳孔区将出现黄光反射,故称黑蒙性猫眼,此时常因视力障碍而瞳孔散大,白瞳症或斜视而家长发现。

检测项目:前列腺癌适用人群:

前列腺癌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在欧美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第1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前列腺癌发病率远低于欧美,但有增长趋势。症状体征:1.阻塞症状可以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疼痛、血尿或尿失禁。2.局部浸润性症状3.其他转移症状前列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开始可无病状,也有因骨转移引起神经压迫或病理骨折就医时始发现前列腺癌。

爱森生物基因检测专家

赞赏

长按







































刘云涛
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cs/7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