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ECC2015重点壁报TOP
2018-5-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编者按:
本期《肿瘤瞭望》带您概览第40届欧洲临床内科肿瘤学会(ESMO)年会暨第18届欧洲癌症大会(ECC)泌尿生殖系统重点壁报。后附会议精美PDF版摘要,欢迎下载!
壁报:TERRAIN研究结果:恩杂鲁胺vs比卡鲁胺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TERRAIN试验(NCT)比较了恩杂鲁胺(ENZA)vs比卡鲁胺(BIC)在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拮抗剂(LHRHa)或双侧睾丸切除后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患者服用ENZAmg/d,例患者服用BIC50mg/d。
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FACT-P(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和EQ-5D(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对基线水平及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混合使用重复测量模型(MMRM)和图形混合模型(PMM)对两种量表生活质量分数基线水平的平均变化进行纵向分析。分析采用第61周的数据(W61)。有临床意义的生活质量恶化由最小重要区别(MID)阈值定义(Cellar等,VIH;Pickard等,HQLO)。
表1评分表
*从基线水平至治疗期间P值有意义,不符合标准的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基线评分相似;ENZA组患者第一次感受生活质量退化的平均时间为11.7个月,BIC组为5.8个月。从表1可以看出,ENZA组基线水平至61周生活质量退化的平均时间慢于BIC组患者。从FACT-P评分中基线的变化(超出MID上限的范围)反应的临床相关恶化仅见于BIC组患者。
除身体健康外,ENZA组患者的首次恶化时间长于BIC组。EQ-5D实用指数、FACT-G、FACT-P评价差异都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ERRAIN试验证明,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率方面ENZA优于BIC。服用ENZA的患者,除了PFS及PSA方面的获益外,与服用BIC的患者相比,还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及更晚时间出现首次生活质量衰退,
这两项在多个指标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壁报原文:德国,A.Heidenreich等.Impactofenzalutamide(ENZA) 膀胱癌发生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仅15个月,而且近15年来这一数据都少有改观。目前无标准的二线化疗方法用于复发患者。已有研究报道在部分膀胱癌中存在获得性突变导致的PI3K/AKT通路的失调。抑制mTOR信号通路是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的一项新选择。mTOR抑制剂坦西莫斯(Temsirolimus)已用于治疗肾癌,本研究中学者评估了坦西莫斯用于已接受过一线化疗的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终点采用治疗2个月的疾病无进展,根据RECISTv1.1标准在8周时按照无进展情况(分为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及病情稳定)评估疗效。按照两阶段优化Simon设计,5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15名病情无进展者参与了疗效评估。患者接受坦西莫斯(每周25mg)治疗,4周1个疗程,一直持续至肿瘤出现进展、药物毒性难以耐受或停药。研究纳入年11月~年7月来自7个法国医疗中心的54名患者。第一阶段终点,17名患者中有6名在治疗2月后疾病无进展,导致研究第二阶段再纳入了37名患者。36名患者符合主要疗效终点的评估条件。
结果
☆2个月时总计有18名(50%)患者无疾病进展。其中,部分应答2名,病情稳定16名。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是2.8个月(95%CI=1.8–3.7),5名患者接受超过6个月的治疗;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7.2个月(图1)。
☆在19名(35.2%)患者中观察到25类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道反应及乏力。
☆获得了15名患者的1周完整药代动力学数据,目前正在进行分析。
图1.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
结论
☆本研究首次为坦西莫斯用于复发性膀胱癌的疗效提供了临床证据。到目前为止,只有长春氟宁被批准作为复发性膀胱癌的二线治疗选择,而本研究也显示坦西莫斯中位OS稍高于长春氟宁(7.2vs6.9月)。
☆坦西莫斯的不良反应大部分可以耐受,只有少数达到3/4级。
☆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基因突变情况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可有助于寻找预测坦西莫斯治疗膀胱癌应答的指标。
壁报原文:法国N?MES医院HouédéN.等,SafetyandefficacyofTemsirolimus(Torisel?)assecondlinetreatmentforpatientswithrecurrentbladdercancer.
壁报:转移性肾细胞癌二线靶向治疗的新预后因子
对初治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预后和肿瘤组织学类型。对于使用一线靶向治疗后疾病仍然进展的初治患者,使用哪种治疗方案最优尚不清楚。目前可以使用二、三线靶向治疗,但需要更好的预后评价模型。
早先的二线治疗预后模型套用了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和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MDC)的模型。MSKCC模型基于-年间接受一线治疗的患者(n=,50%为免疫疗法),确定了3个影响预后的因素:Karnofsky活动状况(KPS)、高钙血症和贫血。IMDC模型基于-年间接受一线治疗的患者(n=,22%为免疫治疗)。从6个因素中确定了5个提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PS、从明确诊断到治疗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钙水平。IMDC模型的预测能力较MSKCC模型更好。
二线治疗预测套用一线治疗模型是否合适?本文研究了既往因素和三个新因素“一线治疗到二线治疗的时间、一线治疗期间肿瘤的缩小、二线治疗前的肿瘤负荷”是否可以提高预后预测的能力。
研究方法
基于GustaveRoussy研究所开展的一项临床试验,分析了-年间接受二线靶向治疗(抗VEGF药物或者mTOR抑制剂)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并剔除不能使用二线靶向治疗或将免疫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地收集一线和二线靶向治疗前的患者信息和结果数据,包括:组织学类型、一线治疗期间肿瘤的缩小(TS)、一线治疗到二线治疗的时间、IMDC预后因素、肿瘤负荷(TB),以及二线治疗前肿瘤转移的位置和数量。
研究结果
IGR数据库中有例患者接受了二线靶向治疗。其中,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并进行了最后分析。中位随访时间49.4月(2.3~97.1月),中位生存期是16.8月。在单因素分析中,之前由IMDC确定的所有不良预后因素中,除高钙血症以外,都与较短的生存有关。新因素中TB、TS以及新的转移部位与较短的生存有关。
多因素分析表明:IMDC模型6个预后因素中的5个是不良总生存的独立因素,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它因素比如新的转移部位和数量并没有统计学意义。TB和从一线治疗到二线治疗的时间被认为是新的独立预后因素。TS和从一线治疗到二线治疗时间之间也存在强的相关。
最终获得的模型由8个因素组成(见表1)。
表1模型比较
结论
本研究对接受过靶向治疗的mRCC患者提供了新的预后模型。本模型具有更高的提示预后的特性和合理性。需要进一步验证OS的预后危险分层。
壁报原文:法国/意大利,L.Derosa等.Newprognosticfactorsforsecondlinetargetedtherapy(TT)in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mRCC).
Tips: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在浏览器中打开即可下载相关PDF文件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