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科学站仅靠补钙拯救骨质疏松这只

2018-5-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医院订阅哦!编者按

  网络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也带来了挥之不去、避之不及的种种干扰与困惑,网络谣言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科学知识的欠缺,让一些谣言、谎言在人群中流传,引发社会   许多人认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或是治疗的方法就是多晒太阳、多补钙。但这只是最基础的做法。对于高风险人群,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或是既往有过脆性骨折的患者而言还远远不够。骨质疏松的防治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事半功倍。

  生活方式的调整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十分重要。要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将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避免嗜烟、酗酒,使用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时应多咨询医护人员。老年人要积极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的疾病和药物,必要时要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补钙确实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钙的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质的矿化。我国营养协会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为mg(元素钙),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mg,故平均每日应额外补充钙剂约~mg。这里提醒注意的是,补钙强调的是摄取元素钙的含量,而不是绝对钙含量。在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各种补钙保健品时,应该   补钙的同时应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维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及降低骨折风险均有益处。成年人推荐剂量IU/d;老年人若缺乏日照或摄入和吸收障碍时,推荐剂量为~IU/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该为~1IU/d。

一旦确诊了骨质疏松症,光靠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还远远不够。“开源”还要“节流”,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不同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以减少骨质的丢失。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就需考虑选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1)骨密度测定确诊骨质疏松者,无论是否有过骨折;2)骨量低下患者并存在一项以上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无论是否有过骨折;3)无骨密度测定条件时,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者OSTA筛查为高风险的患者。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多种,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下面介绍几种临床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1

双膦酸盐类

主要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骨吸收,目前使用有口服和静脉使用的剂型。

2

降钙素

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降钙素类药物另一突出的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骨折或骨骼变形所致的慢性疼痛及骨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痛均有效。更适合有骨痛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目前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制成鼻喷剂或是注射制剂供临床选择。

3

雌激素类

雌激素类药物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能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非椎体骨折风险。在各国指南中均被明确列入预防和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药物。但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活动性肝病及结缔组织病为这类药物使用的绝对禁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该类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

4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包括1,25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和1α羟基维生素D3(α-骨化醇)。前者因不再需要肝、肾羟化酶的转化就有活性效应,故得名为活性维生素D。而1α羟基维生素D3则需要经25羟化酶羟化为1,25双羟维生素D3才具活性效应。所以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1α羟化酶缺乏的患者。

5

甲状旁腺激素(PTH)

PTH是当前促进骨形成药物的代表性药物。国外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男性和女性严重骨质疏松症,国内即将上市。这类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用药期间应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治疗的时间不宜超过2年。

6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SERMs不是雌激素,其特点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与不同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发生不同的生物效应。如已在国内外上市的雷洛昔芬在骨骼上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出类雌激素的活性,抑制骨吸收。而在乳腺和子宫上,则表现为抗雌激素的活性,因而不刺激乳腺和子宫。国内已被批准的适应症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是,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暂不宜用。

7

植物雌激素及中药

目前尚无有力的证据表明这两类药物对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等有明确疗效,同时这两类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也需进一步的研究。

来源: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公众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cs/8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