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民营养周,右医附院带来满满干
2021-6-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全球流行,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除隔离防控和医药治疗,我们机体的免疫力也是抵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如何提高自我的免疫力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科学饮食、健康生活。首先,保证合理、均衡的膳食,各种类的营养素摄入满足机体健康需求。其次,保证心理健康,进行合理运动。最后,避开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如:食品污染、环境污染等。
合理平衡膳食,保证身体免疫基础针对国人的饮食问题,年中国营养学会就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提出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如上的膳食宝塔为正常成年人的一天推荐。其特点包括食物多样、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和少油、少盐、少糖。简单来说,就是在秉承传统,借鉴各种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实现食物间的营养优势互补。当然我们平衡膳食的同时,也要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蛋白质是维持免疫系统高效活力第一要素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生命的表现形式,本质上都是蛋白质功能的体现,因此生命离不开蛋白质。而对于免疫系统而言,良好的蛋白质营养就是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优质蛋白是个宝,提高免疫少不了优质蛋白质就是其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种类和比值更接近于人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优质蛋白质的生物价高,将更好的给予免疫细胞和分子补充,而保证免疫力。对于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蛋白质的质量,适当提高优质蛋白质摄入比例(一般占40-50%)。维持良好抵抗力的饮食诀窍:优质蛋白质挂帅,多样化平衡膳食。以下给出十大优质蛋白生物价(氨基酸评分)表,既分数越高,营养价值越好:特别说明:除了上述的优质蛋白外,因老年人胃肠功能的消吸收能力下降,我们营养师还可根据个性化推荐使用相应的肠内营养粉剂—医用食品,其优点是预消化、吸收快、生物价高,通过快速的营养补充,维持老年人的免疫力。特殊人群的优质蛋白质推荐优质蛋白质膳食增强婴幼儿、儿童免疫力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7-24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指南”和“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中给出的喂养和膳食建议,就充分体现了优质蛋白质作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类优质蛋白质食物。1.母乳:对于出生后的婴儿,最好的食物是母乳。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糖和无机盐。母乳中白蛋白与酪蛋白的比值是6:4,更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能阻止有害菌和病毒在婴儿身体里生长。母乳中所含的乳糖比值较高,对婴儿的脑发育有促进作用。母乳中的脂肪球少,有助于脂肪的消化。母乳中钙磷的比例是2:1,更易于吸收,对预防佝偻病有确切作用。《指南》建议,满6月龄以前的婴幼儿,应给予完全纯母乳喂养;满6月龄后,再继续母乳喂养基础上,开始添加辅食,母乳喂养至两岁。1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摄入食物品种日渐丰富,但母乳仍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2.肉鱼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基本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儿童辅食应该足量食用畜禽瘦肉和鱼虾类食物。畜禽瘦肉不仅提供优质蛋白质,而且还是铁、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密集的食物。鱼类除提供优质蛋白质,还提供很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那些偏食不爱吃肉的孩子,家长应该要注意了。生长发育跟不上,抵抗力差、经常生病的孩子,每天一定要摄入足量的鱼虾和瘦肉。3.蛋类:鸡蛋蛋白质一般是用作优质蛋白质的标杆,其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被机体吸收,利用率可以达到98%以上,而且食用方便。1岁以后的儿童,每天要吃一个鸡蛋。4.动物乳:奶类营养成分齐全,易于消化吸收,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约3%,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要,和鸡蛋一样,牛奶蛋白质也被认为是优质蛋白质的标杆。母乳之后,1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应有ml左右的奶量,有母乳最好,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幼儿配方奶,也可以配合适量的鲜牛奶、酸奶等作为幼儿辅食。2岁以后儿童每天应饮奶ml~ml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的生物价低,其中最好的要算大豆蛋白质,但是,对于婴幼儿和儿童来说,如果有条件得到肉蛋鱼乳等动物性食物的话,最好不要太依赖大豆类食物提供蛋白质。病患人群优质蛋白摄入建议
对于身患疾病的病友,适量的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有利于增强身体免疫,对抗病魔。但是也应该注意有些疾病蛋白质要限制或暂时禁食,如有肾脏相关的疾病应严格按需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急性胰腺炎患者必要时应禁食蛋白质等可刺激胰液分泌的食物等。1、患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对蛋白质的生理需求增加,如感染性疾病、肿瘤患者。而肿瘤患者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且优质蛋白应占50%以上,考虑到肿瘤患者对蛋白质增量的需要,以及因为肿瘤本身或治疗导致的厌食、纳差等消化系统症状,造成肿瘤患者不能正常经口摄食或摄食不足的情况持续1~2周,应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借助肠内营养(EN)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等来提供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各类营养素和能量,同时,还应注意补充乳清蛋白粉,一般每日20-30g为宜。2、长期慢性病的患者,对蛋白质的摄入应该适量,如糖尿病的患者不仅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蛋白质的摄入量亦不应该太多,而且优质蛋白质应在50%以上,特别是出现严重的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更要依据病情做出相应的限制蛋白的摄入。3、手术恢复期的患者对蛋白质的生理需求也会增加,而高生物价的优质蛋白可加快患者创伤的修复,也可以借助肠内营养(EN)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来提供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各类营养素和能量,而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还应根据病情补充人血白蛋白或ONS(经口肠内营养)补充乳清蛋白粉。对于营养缺乏或存在营养相关问题的患者,可到右医附院营养科门诊咨询,并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行个性化的饮食治疗,合理、健康的膳食,适量补充营养粉剂。营养治疗是一个长期有效的过程,注重营养可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增强免疫,对抗病魔!维生素与免疫力1、维生素A—免疫力第一道防线的“守护神我国成人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为男性μgRAE/d、女性μgRAE/d。研究表明,实际生活中,我国成年人维生素A的摄入量普遍是不足的,含维生素A最多的是食物是肝脏,16g猪肝就可满足成年男性一日维生素A的需要。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月食用1-2次,每次1-2两左右,轻松满足维生素A的需要。鸡蛋中也富含维生素A,由于蛋黄中胆固醇较高,推荐健康成人每周吃4到7个鸡蛋。蔬菜水果当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尤其是深绿色和红黄色的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等含类胡萝卜素比较多,也可以起到补充维生素A的作用。2、B族维生素—“辅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维生素B1和B6在肉类、蔬菜、谷物、豆类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2在食物中分布较广,动物性食物中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肝、肾、蛋类、牛奶等。每天吃50-克全谷物或杂豆类(大麦、小麦、黑米、小米、黄豆、绿豆等)、1-2两的肉类,喝克牛奶,吃“半斤水果,一斤菜”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B12绝大部分来自肉类(如鱼类、动物内脏类、蛋类、奶类等),素食者容易缺乏,这个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补充剂来满足需要。3、维生素C——增强免疫功能的“头号帮手”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mg/d。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西兰花、辣椒、白菜和刺梨、猕猴桃、草莓等,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足以提供每日所需维生素C,一般人群不需要额外补充。蔬菜和水果要吃新鲜的,因为放久了之后维生素C含量会大大减少。维生素C受高温容易分解,对于蔬菜,能生吃的就生吃,建议不要过度烹饪,炒菜时,建议急火快炒,尽快食用。菜汤中会留下很多维生素C,用健康油脂烹饪的菜汤,喝了既能补维生素C,也能补充优质脂肪。4、维生素D—免疫力的调节剂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当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会出现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免疫细胞,故其能参与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另外,维生素D既能增强先天性免疫应答,又能抑制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0μg/d。维生素D在动物类食物(肝脏、蛋类、奶制品等)中含量丰富,富含脂肪的鱼类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维生素D也被称为“阳光维生素”,日光照射是维生素D最主要(80-90%)、最天然和最经济的来源。每天和太阳公公打个卡,像植物一样享受正午阳光(UVB射线最强烈),大自然就会免费回赠我们满满能量和维生素D。5、维生素E—抗脂质过氧化的第一道防线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为14mgα-TE/d。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分布广泛,食用油通常是人们从膳食中摄取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另外,在豆类、坚果和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平均每天吃一小把坚果,炒菜用20-25克的植物油就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世上最好的医生莫过于我们自身免疫系统。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来说必不可少,通过健康均衡的日常饮食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从而为身体铸造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结合上述的推荐,我们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应该荤素搭配,合理、平衡的膳食,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避免暴饮暴食,维持健康的体重。我们日常生活中应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和作为参考,指南中注重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倡导传承中国优秀饮食文化,通过合理膳食,维持身体健康,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打好免疫基础!合理的膳食方式,是免疫之基石!看完今天的文,您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说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哦!^_^
右医院“右医附院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