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光补钙大错特错这些对症药物你得
2021-8-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谈到骨质疏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补钙,真的是补钙就行了吗?其实,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不止钙剂一种,今天就介绍一下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以及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哪些
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药物和中药,下面逐一介绍各种药物的特点。
1.骨吸收抑制剂
主要药物有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以及鲑降钙素等。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慢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流失。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阿仑膦酸钠时应使用~毫升白开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直立姿势,避免平卧,同时避免进食任何食品,包括牛奶、果汁等。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慎用。
2.骨形成促进剂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药物主要有特立帕肽,是一种人体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它可刺激骨形成和骨吸收,减少绝经后妇女骨折的发生率。但在应用该药期间应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治疗时间不超过2年。
3.其他机制药物
①钙剂:钙是人体骨骼形成的基本元素,充足的钙摄入对减缓骨质丢失、促进骨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非常重要。根据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毫克。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
其中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钙利用率最高。但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钙剂可引起上腹部不适和便秘,有肾结石、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钙剂。
②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和降低跌倒风险。根据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IU/天;65岁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机体摄入、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IU/天。
用于防治骨质疏松时,维生素D甚至可用到~1IU/天。具体药物有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
③绝经激素类药物:主要为雌/孕激素,能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髋部及非椎体骨折的风险,同时可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使用该类激素总体来说是安全的,需要注意的是,有血栓性疾病、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不明原因阴道出血、活动性肝病等患者应避免使用。
4.中药
主要有骨碎补总黄酮制剂、淫羊藿苷类制剂和人工虎骨粉制剂,其功能主治为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健骨,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见腰背疼痛、足膝酸软、乏力等,需要根据病情辨证用药。
骨质疏松如何用药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比较常见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可分为三种: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③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病因未明。骨质疏松症的类型不同,用药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可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同时,联合使用骨吸收抑制剂和绝经激素类药物。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血钙水平和雌激素水平。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在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的同时,推荐首选双膦酸盐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症。当双膦酸盐类药物效果欠佳时,可选择骨形成促进剂。老年女性还可以适当补充绝经激素类药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老年患者由于胃肠道蠕动、吸收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减弱,使用钙剂时可能更容易发生便秘,所以可联用一些润肠通便药物,以缓解便秘症状。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该病至今病因未明,治疗上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相同,除了绝经激素类药物外均可使用。除了以上药物防治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必不可少,如加强营养,均衡膳食,保持充足的日照,规律运动,戒烟酒,避免饮用过量咖啡和碳酸饮料等。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疾病,只要用对药物,配合生活方式调节,防治并不难。
本文图片来源于构思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