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疼痛不只是腰椎双下肢原因,也可能

2021-1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近日,医院肿瘤科成功为一名右肾癌患者行“右肾癌根治术”。

患者覃某,男,55岁,因“腰疼伴双下肢疼痛1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行腰椎CT检查,查出右肾上极占位性病变。患者后行双肾增强,检查出右肾上极实性占位,考虑肾细胞Ca。后转入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行全身类PETCT,排除全身转移。因患者肿瘤较大,且肾癌与肝脏粘贴较紧,经苏医院内外科会诊后决定对患者行“右肾癌根治术”。

在医院帮扶专家李磊的指导下,麻醉科、手术室医务人员的配合下,肿瘤科主任谭文强带领科室医生历经3个多小时攻关克难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且双下肢疼痛明显改善,现已痊愈出院。

肾癌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学术名词全称为肾细胞癌,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由于平均寿命延长和医学影像学的进步,肾癌的发病率比前增加,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肾癌日见增多,可达50%~70%。肾癌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的肿瘤和肾盂肿瘤。

临床表现

肾癌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才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状。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具有1个~2个病状,三联征俱全者占不到10%,很少有可能治愈。

1.血尿: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间歇期随病变发展而缩短。肾癌出血多时可能伴肾绞痛,常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肾癌血尿的血块可能因通过输尿管形成条状。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腰痛为肾癌另一相对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已如前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

3.肿块:肿块亦为相对常见症状,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相当大体积以前肿块很难发现。一般腹部摸到肿块已是晚期症状。

4.疼痛:疼痛约见于为数不多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包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5.其他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刚发觉时已转移,有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咳嗽和咳血等肺部症状。另外,肾腺癌的作用是由肿瘤内分泌活动而引起的,包括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低血压、高钙血症,发热综合症。虽然这些全身性、中毒性和内分泌的作用是非特殊性的,但约30%的病人首先有许多混合的表现。因而是有价值的线索,这种发现考虑为肿瘤的系统作用。

治疗

肾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效果不理想,亦不肯定,靶向药物疗效确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运用于临床中。

预后

Ⅰ、Ⅱ、Ⅲ、Ⅳ期肾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92%、86%、64%、23%。

治疗后随诊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是否有复发、转移和新生肿瘤。对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患者术后4~6周应行腹部CT扫描检查,以便医生掌握手术后肾脏形态的变化情况,可为今后的复查做对比之用。

各期肾癌随访时限:Ⅰ期、Ⅱ期肾癌患者手术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连续3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Ⅲ期、Ⅳ期肾癌患者治疗后应每3个月随访一次,连续2年,第3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主编:王忠强

编审:石贵标

编辑:蔡庆润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hl/12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