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
2017-3-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前言
为规范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C)和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肾上腺学组主要参考年以来发表在《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和《ClinicalEndocrinology》上的指南及meta分析并结合国内研究,完成了专家共识的初稿,在肾上腺学组会议上讨论后修改定稿。本共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表述推荐强度及证据质量的方法,即“强烈推荐冶使用“推荐冶和数字1表示,如按此处理则利大于弊;“一般推荐冶使用“建议冶和数字2表示,需依据患者个体情况来决定最佳方案。证据质量:●○○○,表示极低质量证据;●●○○,表示低质量证据;●●●○,表示中等质量证据;●●●●,表示高质量证据。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一)定义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andparaganglioma,PPGL)是分别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交感神经链的肿瘤,主要合成和分泌大量儿茶酚胺(CA),如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并造成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肿瘤位于肾上腺称为PCC,位于肾上腺外则称为PGL。PGL可起源于胸、腹部和盆腔的脊椎旁交感神经链,也可来源于沿颈部和颅底分布的舌咽、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节,后者常不产生CA。PCC占80%~85%,PGL占15%~20%,二者合称为PPGL。
(二)流行病学特征
PPGL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国内尚缺乏PPGL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数据。
二、病因
PPGL的发生与致病基因的种系突变有关,目前已知有17个致病基因。
三、临床表现
PPGL依据患者的基因类型不同,其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不同基因突变的患者在PPGL的肿瘤部位、良/恶性、CA分泌类型及复发倾向上均明显不同(表1)。
PPGL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CA分泌所致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由于肿瘤持续性或阵发性分泌释放不同比例的E和NE,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可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或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阵发性加重:阵发性高血压为25%~40%;持续性高血压约占50%,其中半数患者有阵发性加重;约70%的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另有少数患者血压正常。由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种组织和细胞,故患者除高血压外,还有其他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表3),如头痛、心悸、多汗是PPGL高血压发作时最常见的三联征,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检查
(一)筛查对象
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PPGL的筛查:
1.有PPGL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有阵发性高血压发作的患者。
2.使用DAD2受体拮抗剂、拟交感神经类、阿片类、NE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可诱发PPGL症状发作的患者。
3.肾上腺意外瘤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
4.有PPGL的家族史或PPGL相关的遗传综合征家族史的患者(表2)。
5.有既往史的PPGL患者。
(二)生化检验
激素及代谢产物的测定是PPGL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测定血和尿NE、E、DA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和终末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VMA)浓度。
推荐诊断PPGL的首选生化检验为测定血游离MNs或尿MNs浓度(1
●●●●),其次可检测血或尿NE、E、DA浓度以帮助进行诊断。
1.MNs水平测定:
(1)血浆游离MNs:
(2)24h尿MNs:
(3)建议使(1)测定血浆游离或尿MNs水平用于诊断PPGL的敏感性高,但假阳性率也高达19%~21%。如果以NMN或MN单项升高3倍以上或两者均升高做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MS/MS)或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LC-ECD)测定MNs(2
●●○○)。
点评:判断标准则假阳性率可降低,但临床应进一步检查以进行确诊;对MNs轻度升高的患者应排除影响因素后重复测定。(2)坐位NMN水平的参考值上限是仰卧位的2倍,故应使用同一体位的参考值来判断结果。(3)NMN水平随年龄增加,故需按不同年龄调整参考值上限以减少假阳性。(4)应避免应激、食用咖啡因类食物对MNs测定结果的影响;严重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时可出现假阳性结果。(5)避免使用直接干扰检测方法的药物(表5)。选择性琢1鄄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及钙拮抗剂对血和尿MNs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2.CA水平测定:
(1)24h尿CA排泄水平:
(2)血CA浓度:
(3)建议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HPLC)进行CA浓度测定,其诊断PPGL的敏感性69%~92%,特异性72%~96%。
点评:(1)PPGL患者在持续性高血压或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其血浆或尿CA水平较正常参考值上
限增高2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血浆CA结果可受环境、活动等因素影响,如应激时和焦虑状态患者的血浆CA水平亦升高。(2)停用对尿CA测定结果有干扰的药物,如利尿剂、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扩血管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外源性拟交感药物及甲基多巴、左旋多巴亦可导致假阳性结果。
3.尿VMA水平测定:
4.药理激发或抑制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并有潜在风险,故不推荐使用。
(三)影像学检查
应在首先确定PPGL的定性诊断后再进行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定位,常用方法如下。
1.建议首选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作为肿瘤定位的影像学检查(2
●●●○),CT对胸、腹和盆腔组织有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并可发现肺部转移病灶,增强CT诊断PPGL的敏感性为88%~%。
2.推荐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以下情况(1
●●●○):(1)探查颅底和颈部PGL,其敏感性90%~
95%。(2)有肿瘤转移的患者。(3)CT检查显示体内存留金属异物伪影。(4)对CT造影剂过敏以及如儿
童、孕妇、已知种系突变和最近已有过度辐射而需要减少放射性暴露的人群。
3.根据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基因结果可选择进行下述功能影像学检查:
◆间碘苄胍(MIBG)显像:建议有转移或转移风险的患者用I-MIBG显像结果来评价I-MIBG治疗的可能性(2
●○○○)。
点评:拟交感神经药、阻断CA转运药物如可卡因和三环类抗抑郁药、钙通道阻滞剂、α-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可减少I-MIBG浓聚,故需停药2周后再行MIBG显像。音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故推荐可用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来筛查恶性PGL的转移病灶。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PET/CT):建议用于肾上腺外的交感性PGL、多发性、恶性和(或)SDHB相关的PPGL的首选定位诊断,其对转移性PPGLs的诊断敏感性为88%(2
●●●○)。
(四)基因检测
推荐对所有PPGL患者均应进行基因检测,可根据患者的肿瘤定位和CA生化表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基因检测(表1,图1)(1
●●●○);建议对所有恶性PPGL患者检测SDHB基因(2
●●●○);对有PPGL阳性家族史和遗传综合征表现的患者可以直接检测相应的致病基因突变;建议应到有条件的正规实验室进行基因检测。
五、治疗
(一)手术治疗
确诊PPGL后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但手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药物准备,以避免麻醉和术中、术后出现血压大幅度波动而危及患者生命。
1.术前准备:
◆药物:建议除头颈部PGL和分泌DA的PPGL外,其余患者均应服用琢鄄受体阻滞剂做术前准备(2
●●○○)。此外,患者应摄入高钠饮食和增加液体入量,以增加血容量,防止肿瘤切除后发生严重低血压(1
●●○○)。
◆术前药物准备充分的标准:
2.手术:
◆推荐对大多数PCC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1
●●○○),如肿瘤直径6cm或为侵袭性PCC,则应进行开放式手术以确保肿瘤被完整切除;为避免局部肿瘤复发,术中应防止肿瘤破裂。
◆推荐对PGL患者行开放式手术(1
●○○○),但对于小肿瘤、非侵袭性PGL,建议可行腹腔镜手术(2
●○○○)。
◆建议对双侧PCC患者手术时应尽量保留部分肾上腺,以免发生永久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
●○○○)。
◆术中血压监测及管理:手术中应持续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心电图,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监测肺动脉楔压;术中如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可静脉滴注或持续泵入酚妥拉明或硝普钠;如心率显著增快或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在先使用琢鄄受体阻滞剂后,再静脉用速效型半衰期较短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治疗。
◆如切除肿瘤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或出现低血压,则应立即停用琢鄄受体阻滞剂并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的中心静脉压,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推荐术后24~48h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1
●●○○)。
3.术后监测及随访
◆术后应注意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或孤立性肾上腺行单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患者可能存在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风险。
◆术后2~4周应复查CA或MNs水平以明确是否成功切除肿瘤。
◆需对术后患者进行终身随访,建议每年至少复查1次以评估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而对有基因突变的PPGL患者应3~6个月随访1次。随访观察内容包括症状、体征、血/尿MNs或CA,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2
●●○○)。
(二)恶性PPGL的治疗
1.I-MIBG治疗:
2.化疗:
3.其他治疗:
六、特殊病情的诊断治疗
(一)CA心肌病
高CA血症引起的心脏损害称为CA心脏病。CA心肌病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较多使用以下标准:
1.有PPGL的实验室和影像学证据。
2.有心脏异常的临床和(或)实验室发现:临床表现有胸痛,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心电图提示持续3个或3个以上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S-T段偏移或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肌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室壁运动异常等。
4.Takotsubo心肌病,又称为短暂性左心室心尖球样综合征,是极罕见的PPGL心肌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左心室造影显示心尖部及心室中部室壁运动障碍和心底部过度收缩运动异常,而冠状动脉无异常。
CA心肌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是PPGL患者手术前的最常见死因。手术切除肿瘤后,大部分CA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消失,心电图及心功能恢复正常,心室肥厚也能逆转,但心肌梗死病灶会长期存在。
(二)PPGL危象
PPGL危象发生率约为10%,临床表现可为严重高血压或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出现心、脑、肾等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如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肌病、心源性休克;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脑血管意外、脑病、癫痫;麻痹性肠梗阻、肠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导致休克,最终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PPGL危象可因大量CA突然释放而发生,也可因手术前或术中挤压、触碰肿瘤、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茁鄄受体阻滞剂、胃复安、麻醉药)以及创伤、其他手术应激等而诱发。
PPGL高血压危象发作时,应从静脉泵入琢鄄受体阻滞剂,可从小剂量开始并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变化,根据患者对药物的降压反应,逐渐增加和调整剂量;当高血压危象被控制,患者病情平稳后,再改为口服琢鄄受体阻滞剂治疗做手术前准备。如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时,除静脉泵入琢鄄受体阻滞剂外,还需另建一条静脉通道进行容量补液、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纠正低容量休克。PPGL危象死亡率较高,需多学科合作,密切监测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治疗。
七、PPGL的诊治流程
由于PPGL是一种疑难复杂的内分泌性疾病,其肿瘤可位于全身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多个部位,故对其进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核素治疗等也涉及多个学科,医院开展以内分泌科为主的多学科分工合作及术后随诊等是保障该病诊治成功的关键。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4.4
白瘢风的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名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