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要点小结0519

2018-4-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l定义: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约10%为恶性肿瘤。

l部位: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约占80%~90%,大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称为副神经节瘤,主要位于腹部,多在腹主动脉旁。

l产生物质:可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前者为主。嗜铬细胞瘤还可产生多种肽类激素,其中一部分可能引起嗜铬细胞瘤中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面部潮红(舒血管肠肽,P物质),便秘(鸦片肽,生长抑素),腹泻(血管活性肠肽、血清素、胃动素),面色苍白、血管收缩(神经肽Y)及低血压或休克(舒血管肠肽、肾上腺髓质素)等。

l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为最主要症状,有阵发性和持续性两型,持续性者亦可有阵发性加剧。其中,阵发性高血压为特征性表现。持续性高血压可伴随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可能为循环血容量不足,以及维持站立位血压的反射性血管张力下降。

低血压、休克:本病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或出现高血压和低血压相交替的表现。

心脏表现:心律失常、心机退行性变、坏死、心肌肥厚等。

代谢紊乱

基础代谢增高:肾上腺素可作用于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下的代谢过程,使患者耗氧量增加。代谢亢进可引起发热、消瘦。

糖代谢紊乱:可引起血糖过高,糖耐量减低。

脂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血游离脂肪酸增高。

电解质代谢紊乱:可出现低钾血症和高钙血症。

其他:肠蠕动及张力减弱;血细胞重新分布等。

l诊断

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

持续性高血压型患者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香草基杏仁酸(vanillylmandelicacid,VMA)及甲氧基肾上腺素(metanephrine,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皆升高,常在正常高限的两倍以上,其中MN、NM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摄入咖啡、可乐类饮料及左旋多巴、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普萘洛尔(心得安)、四环素等药物可导致假阳性结果;休克、低血糖、高颅内压可使内源性儿茶酚胺增高。

药理实验

对于阵发者,如果一直等不到发作,可考虑做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

影像学检查

应在用α受体阻断药控制高血压后进行。其中,射性核素标记的问碘苄胍(MIBG)可被肾上腺素能囊泡浓集,故用此物作闪烁扫描可显示儿茶酚胺的肿瘤,特别适用于转移性、复发性或肾上腺外肿瘤,并可显示其他的神经内分泌瘤。

l治疗

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前采用α受体阻断药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的负担,并使原来缩减的血管容量扩大。

在手术治疗前,α受体阻断药的应用一般不得少于2周,宜用到手术前一日为止。术前β受体拮抗药不必常规应用,在用β受体拮抗药之前,必须先用α受体拮抗药使血压下降,如单独用β受体阻断药,则由于阻断β受体介导的舒血管效应而使血压升高,甚而发生肺水肿,尤其是分泌肾上腺素为主的患者。

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血压多能恢复正常,但在手术后第1周,血压仍可偏高,同时尿、血儿茶酚胺也可偏高。其原因可能为手术后的应激状态,或是患者原来体内储存的儿茶酚胺较多,因此在手术后1个月左右,根据血压状态和血、尿儿茶酚胺,方能更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小部分患者手术后仍有高血压,可能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或儿茶酚胺长期增多损伤血管所致。由于嗜铬细胞瘤有可能为多发性或复发性,故术后应随访观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hl/7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