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风湿年会听课笔记
2020-8-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男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102/4508628.html
演讲:医院吴振彪教授整理:北医三院魏慧(weihui
bjmu.edu.cn)一、概论
模拟血管炎与原发血管炎临床表现极其相似:模拟血管炎为非免疫因素本身导致,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原发血管炎由自身免疫异常导致,治疗上需应用免疫抑制剂。
血管炎存在破坏血管壁的炎症病理过程,导致血管狭窄、扩张、动脉瘤、甚至撕裂。血管炎的病理特征: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壁及周围炎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
模拟血管炎为非血管炎症性疾病导致血管狭窄、扩张、动脉瘤、甚至撕裂。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或病理上类似血管炎表现。
鉴别真假血管炎至关重要。血管炎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模拟血管炎治疗:治疗原发病及诱因,不需激素+免疫抑制剂(可能加重)。
模拟血管炎可能的原因:(1)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2)肿瘤:实体肿瘤、淋巴瘤、血管内淋巴瘤等;(3)药物: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精神药物、别嘌醇、众多抗风湿药;(4)可卡因:尤其掺加左旋咪唑;(5)其他系统疾病、血栓性病变、动脉硬化;(6)遗传性疾病。
二、模拟小血管炎
抗磷脂综合征、动脉栓塞性疾病、胆固醇栓塞、钙过敏、高嗜酸细胞综合征、血栓性疾病(心脏粘液瘤、心脏血栓、心内膜炎、真菌性动脉瘤、其他)、感染性疾病(心内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落矶山斑点热等)、血管内淋巴瘤、药物诱发血管炎、淋巴瘤样肉芽肿、恶性萎缩性丘疹(Degosdiseas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案例1:男性,65岁,足趾缺血坏死。ANCA阴性,ANA阴性,免疫学检查无异常。皮肤活检:胆固醇栓塞。
胆固醇栓塞(cholesterolcrystalembolism),也称“Trashfoot”。危险因素:
①男性,白种人,大于60岁;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⑤常于动脉壁损伤的血管手术(包括血管内、造影)同时或之后发生;⑥其他诱因:肝素或华法林抗凝或溶栓。
胆固醇栓塞特点:①足趾缺血坏死(尤其是腹部粥样栓子),腿部网状青斑;②四肢缺血常突然发作:轻微寒冷、变蓝色,发绀,疼痛;③皮损脆弱,易进展为溃疡、趾端坏死、坏疽;④外周脉搏通常正常,死亡率64-81%;⑤可有腹痛,50%肾脏受累,10%消化道出血;⑥中枢神经受累,发热,体重下降;⑦有时无症状,活检诊断。治疗方面无特殊治疗,以抗凝及辅助治疗为主。
(2)案例2:25岁男性,四肢及躯干瘙痒性丘疹,皮疹范围增大,白细胞/μL,嗜酸性粒细胞/μL(42.2%),肝功轻度异常,ANA1:+,ANCA(-),ESR正常,IgE正常,病毒检测阴性,无呼吸症状,逐渐出现双下肢肿胀,肝酶升高,发热,皮疹破溃,伴出血性水泡。皮肤活检:大量嗜酸细胞,偶见坏死性血管炎。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器官损害,男性女性,30-60岁多发。诊断标准:嗜酸性粒细胞大于×/L至少6月,器官中有嗜酸细胞浸润。需鉴别的血管炎:EGPA,结节病,炎性肠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HES的器官受累:心血管病(58%),皮肤损害(56%),神经损害(54%),肺的损害(49%),肝脏损害(30%),胃肠道(14%)。
HES治疗根据亚型决定:FIP1L1/PDGFRA基因突变首选治疗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淋巴细胞变异则选择激素、羟基脲、IFN-α、化疗药。EGPA治疗则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HES和EGPA治疗方法不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3)案例3:75岁女性,双侧四肢及躯干弥漫分布的红斑或紫罗兰色丘疹,皮下结节坚硬,偶尔变软。活检:真皮广泛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脂肪浸润,CD3/CD4+T细胞,分散存在不典型CD20+B细胞,TCR基因重排结果不明确,不能确定诊断。腹部、胸部、盆腔CT:双肺弥漫多个结节,无肿大淋巴结,未发现转移灶。追问病史:可偶素、咳白色泡沫痰2个月,无发热、气短、寒战、乏力,气管镜活检未发现特殊(大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抗酸及真菌染色阴性、T淋巴细胞大量增生、不典型CD20+B细胞、及多病灶的坏死及淋巴细胞性血管炎)。原位杂交:不典型B细胞20-30%,EBV-RNA阳性。诊断:l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
淋巴瘤样肉芽肿,是主要累及肺部的少见综合征,为与EBV相关的骨髓增生性B细胞疾病。男/女比例2:1,40-60岁多发。少部分发生于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潜在免疫缺陷者,主要累及肺部60-90%,表现为浸润和结节。皮肤和神经损害(大脑、小脑、外周神经)发生于1/3的患者。需鉴别的血管炎:GPA、EGPA、结节病。诊断依靠组织病理:除实质组织外,动脉和静脉也会出现多形态细胞浸润的非典型形态淋巴细胞,很难与某些血管炎鉴别,如GPA;LMPG尽管有实质脏器的浸润坏死,但是很少出现血管坏死(这是真正血管炎的特点);组织中有巨噬细胞,纺锤型细胞存在,却不存在典型的栅栏样和肉芽肿。该病死亡率高达38-71%,有认为是一种形式的淋巴瘤。治疗主要是化疗,将其与原发血管炎鉴别。
(4)案例4:散在分布的不规则小白色丘疹,周边红斑。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Malignantatrophicpapulosis,MAP),也叫Kohlmeier-Degos病,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胃肠道。目前报道不到例。病因不明,与家族常染色体病及自身免疫病有关。
临床表现:类似丘疹(0.5-1cm)的皮损,白色的萎缩,中心周围环绕红斑,躯干四肢均有可能出现。皮损在脏器损害前数周或数年即出现,胃肠道受累比例50%,神经系统受累比例20%。2-3年死亡率达50%。诊断依靠皮肤活检。病理特点:①伴有内膜增生的血栓性血管病变和小动脉血栓;②偶见淋巴细胞性血管浸润,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③C5b-9在血管缺损沉积;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纤维化。治疗方面,无确定证据,有尝试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抗血小板及肝素抗凝;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Ceculizumab、C5抑制剂被证明有效,远期效果未知。
(5)案例5:女性,服用超大剂量钙及维生素D后,大腿侧面出现焦痂样皮损。
钙过敏(Calciphylaxis),非炎性血管病变,小-中动脉壁异位钙沉积,导致血管壁阻塞、缺血、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可见于4%血液透析者(钙化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也见于非尿毒症,如甲亢、肿瘤、慢性肝病、急性肾功能不全、IBD、华法林抗凝、自身免疫病。50-60岁发病,女性多见,低蛋白血症及使用激素可诱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钙磷代谢异常有关。
病变主要累及脂肪组织:大腿、臀部、腹部,表现为紫罗兰色的硬斑点和结节、溃疡、坏死焦痂、紫癜样皮疹,皮肤损伤非常疼痛且容易感染。病理表现:①中间钙质沉积,内膜增生/纤维化;②皮下动静脉血栓形成;③血栓导致缺血、坏死、继发炎症(钙化性间隔性脂膜炎)。实验室检查:除外终末期肾病,血肿钙磷检测基本正常。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血管和血管外钙质沉积。诊断依靠皮肤活检。需鉴别的血管炎:PAN、冷球蛋白血症、AAV、华法林导致的皮肤坏死、原发和软组织感染、胆固醇动脉栓塞、APS、嗜中性皮肤病。治疗方面:无明确方法,纠正高磷血症,或偶尔出现的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切除可能有帮助。
(6)案例6:
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Scurvy),皮肤擦伤、关节痛、瘀点、关节肿,踝部肿胀,齿龈受累。皮肤特点:发毛碎裂、卷曲,毛囊出血、过度角化。骨骼肌肉:疼痛性关节积血,骨膜下出血。皮疹:皮肤干燥、角化、瘀点、紫癜。活检:无血管炎,毛囊周围出血。治疗:补充维生素C。
(7)案例7:42岁男性,发热,皮疹。按蜂窝织炎治疗无效,出现耳部疼痛及破损,腿部原有皮疹出现疼痛性水泡,血培养阴性,ANA、冷球蛋白、ANCA阴性。尿液检查:可卡因阳性。诊断:可卡因诱导的血管炎。可卡因导致中线破坏性皮损,模拟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