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经典作用

2021/7/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骨质疏松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1]。骨强度反映骨骼的骨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是指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第二类为促进骨形成药,但无论是哪一类药物都必须与基础治疗联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基础治疗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外,还需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剂,本文将对维生素D和钙剂作为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维生素D的代谢

维生素D分为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主要存在于经紫外线照射的蘑菇中,维生素D3主要存在于多脂肪的海鱼中,这种鱼类包括野生三文鱼、鳕鱼、沙丁鱼、鲭鱼、金枪鱼等[2,3]。由于富含维生素D2或D3食物种类很少,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机体皮肤内的合成,皮肤组织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维生素D3原,后者在皮肤温度作用下生成维生素D3。维生素D2和D3(统称为维生素D)被吸收入血后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随后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维生素D经25-羟化酶(CYP27A1)羟化后转化为25-(OH)D,后者是维生素D在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反映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唯一指标。25-(OH)D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肾脏1α-羟化酶(CYP27B1)催化下生成活性代谢产物1,25-(OH)2D。1,25-(OH)2D进入血液循环后,同样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并随血液循环达到其作用的靶器官,如小肠、骨骼及肾脏,分别与上述组织细胞中的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后发挥其生物效应。

肾脏及其他许多1,25-(OH)2D的靶器官中含有24-羟化酶(CYP24A1),该酶可将25-(OH)D和1,25-(OH)2D羟化为无活性的24,25-(OH)2D和1,24,25-(OH)3D。1,25-(OH)2D可激活细胞内的24羟化酶,从而促进25-(OH)D、1,25-(OH)2D分别向24,25-(OH)2D和1,24,25-(OH)3D的转化,使25-(OH)D和1,25-(OH)2D的水平降低[2]。维生素在体内的代谢还受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性激素、降钙素和催乳素等因子的调节[4]。

维生素D对骨骼的作用

1,25-(OH)2D作用于肠道、肾脏、骨骼以调节钙磷代谢,在小肠中,1,25-(OH)2D促进钙、磷的吸收[5],在肾脏中,1,25-(OH)2D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6],以维持正常的血钙、磷水平,从而维持正常的骨代谢平衡。在骨骼中,1,25-(OH)2D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所知的作用包括:①促进骨基质形成及类骨质的矿化[7];②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促进碱性磷酸酶[8]、骨钙素等蛋白[9]的合成;③诱导RANKL的表达,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化[10]。因此,1,25-(OH)2D对成骨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对破骨细胞有间接刺激作用。虽然1,25-(OH)2D对骨骼有直接作用,但有研究资料[11]表明,对于VDR缺乏的患者及VDR敲除的小鼠,可以通过补充足够的钙、磷而改善甚至完全纠正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佝偻病,但通过补钙所形成的骨骼在质量上是否与正常骨骼相同仍存争议。尽管如此,这些研究仍然提示,1,25-(OH)2D需要通过钙才能完全发挥作用,而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部分弥补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骨骼缺陷。

维生素D的水平

人体内1,25-(OH)2D的半衰期较短,只有15min,受PTH、钙和磷的调节,因此血液循环中1,25-(OH)2D的水平通常比较稳定,相比之下,25-(OH)D半衰期较长,可达1~2个月,且不受PTH、钙和磷的调节,故血清25-(OH)D水平能真正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2]。

年美国医学[12]提出血清25-(OH)D水平维持于20ng/ml即可满足至少97.5%的人群的需要。而美国内分泌协会提出的《临床实践指南》[12]提出血清25-(OH)D水平应维持在30ng/ml以上。多数专家认为维生素D缺乏是指血清中25-(OH)D浓度小于20ng/ml(50nmol/L),20~29ng/ml(50~72nmol/L)为维生素D不足,≥30ng/ml为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D中毒时,血清25-(OH)D浓度往往大于ng/ml(nmol/L)[2,13-17]。血清25-(OH)D与PTH(甲状旁腺素)呈反比关系,血清25-(OH)D水平降低时,血钙降低,PTH上升,这实际上是机体的一个代偿过程,上升的PTH刺激1α-羟化酶的活性,使25-(OH)D转化为1,25-(OH)2D的效率提高,同时,PTH还作用于肾小管和骨骼,结果使血钙回升,因此PTH可以作为维生素D缺乏的生物活性标记物。既往研究显示,在成年人,PTH达平台期时,血清25-(OH)D水平在30~40ng/ml[18,19]。因为目前所能测定的血清25-(OH)D水平为总25-(OH)D水平,即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的25-(OH)D的水平,并非游离的25-(OH)D水平,因此,在测定血清25-(OH)D水平时需综合考虑患者肝功能、白蛋白水平、有无肾脏丢失蛋白、是否怀孕或使用雌激素等情况。

钙在骨骼中的作用与需要量

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都需要钙的参与,包括神经肌肉活动、细胞膜功能、激素分泌、酶活性、血液凝固及骨骼矿化[7]。食物为人体钙的主要来源,吸收部位主要在空肠,其次在回肠和结肠。成人体内钙的总量一般约g,其中99%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则分布在体液及软组织中。在骨骼中,钙、磷、镁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决定骨骼的机械强度,并作为矿物质的储存池。足够的钙摄入可以补偿人体从尿液及消化液中钙的丢失,并防止钙从骨骼中释放[7]。世界各国的钙推荐摄入量有所不同,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以元素钙计算为mg,这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持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每日钙推荐量为mg[1]。

维生素D和钙在骨质疏松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目前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而维生素D和钙为所有药物治疗的基础,更何况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伴有维生素D的不足甚至缺乏。年美国医学会(IOM)依据骨骼健康所需,制定了维生素D的推荐每日摄入量[12],建议不足1岁的婴儿每日推荐摄入量为IU,大于1岁的幼儿、儿童及小于70岁的成人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IU,大于70岁的老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IU。而美国内分泌协会(ES)提出的《临床实践指南》[12]则建议不足1岁的婴儿的每日需要量为~IU,1岁以上的幼儿及儿童每日需要量为每日~IU,19岁及大于19岁的成年人需要量为每日0~IU。

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临床和经济学会(ESCEO)推荐将50nmol/L(20ng/ml)作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OH)D最低浓度标准,以确保最佳的骨骼健康。低于此水平时则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3~IU,每天0IU为补充维生素D3的上限,对于存在摔倒及骨折高风险的老年患者,ESCEO建议血清25-(OH)D水平维持在75nmol/L(30ng/ml)[20]。

由于许多抗骨质疏松药物需要在充足的钙及维生素D时才能发挥最大效应[21],所以保证足够的钙剂及维生素D的摄入应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的同时,如果不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钙将从血液进入骨骼,使血钙降低,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从而使骨吸收增加,最终将抵消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效应。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补钙能够有效地减少绝经后妇女的骨量丢失,尤其对于每日摄钙较少的女性(mg/d)[22]。有研究表明,补钙每年可以减少1%的骨量丢失[23]。一项包括15项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每日补充钙剂可以减少晚期绝经期妇女的骨量丢失[24]。目前最常见钙剂为碳酸钙,其他的包括乳酸钙、葡萄糖钙、柠檬酸钙和羟磷灰石。其中以碳酸钙最常用、含钙量最高,但在肠道的吸收效率不如柠檬酸钙。碳酸钙在酸性环境下吸收更好,对于老年人,碳酸钙与食物一起服用时,由于食物的刺激使胃酸分泌增多,可使钙的吸收效率提高。而柠檬酸钙为有机钙,无需胃酸活化,不必与食物同服。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补钙和维生素D可以预防骨折,可以纠正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同时提高骨密度,改善肌力,从而减少跌倒风险[25]。但一项包含了项研究的Meta分析[26]表明,婴儿的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之间并无相关关系,虽然儿童和成人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BMD)之间呈正比关系,但血清25-(OH)D水平与跌倒并无相关关系。

一项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单独补充维生素D或与钙剂合用可以使17%骨质疏松患者的跌倒风险减低[27]。据报道,小剂量维生素D3(~IU/d)对BMD并无影响,而每日IU维生素D3与每日~mg元素钙合用时则可以预防腰椎和股骨颈的骨丢失。有证据显示,即使轻度维生素D的不足对青春期的女性及儿童的骨密度都有不良影响[28,29]。

纠正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补充维生素D时,应首选维生素D3,如果不能得到维生素D3时,可用维生素D2代替,因为维生素D2在维持血清25-(OH)D水平的能力约为维生素D3的30%[30,31]。每天口服IU的维生素D3大约可以提高10nmol/L的25-(OH)D的血清水平。维生素D缺乏时,25-(OH)D水平降低,1,25-(OH)2D的合成减少,血钙降低,刺激PTH分泌,PTH刺激1α-羟化酶的活性,转而使1,25-(OH)2D的水平恢复正常甚至偏高,此时如果补充普通维生素D将可提高体内25-(OH)D的水平,使1,25-(OH)2D的合成恢复正常,从而纠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但如果给予活性维生素D,由于活性维生素D的半衰期较短,使升高的PTH不能得到持续性的抑制,不能很好地纠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且,在给予活性维生素D时,活性维生素D的峰值过高,体内的24-羟化酶被诱导,加速25-(OH)D和1,25-(OH)2D的降解,从而使血液循环中的25-(OH)D和内源性的1,25-(OH)2D水平进一步下降,使得血液中1,25-(OH)2D水平的“低谷”加深;活性维生素D升高血磷后使FGF23产生过多,FGF23抑制1α-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体内1,25-(OH)2D的生成,使1,25-(OH)2D水平的“低谷”进一步加深;此外,由于循环中的25-(OH)D水平的下降,导致骨骼中参与骨钙的转运及释放的24,25-(OH)2D合成减少[32];活性维生素D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由于上述原因,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活性维生素D不如普通维生素D的效果好,也不如普通维生素D安全。但如果患者有肾脏器质性损害,1α-羟化酶的数量及活性均降低,或在某些其他病理情况下,如FGF23分泌过多、PTH分泌减少或糖皮质激素过多,使1α-羟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不能被激活,给予活性维生素D将比补充普通维生素D更加优越,但由于给予活性维生素D时,维生素D的缺乏不仅不能得到纠正,反而会加重,因此,在给予活性维生素D时,建议同时补充普通维生素D,以保证有合成1,25-(OH)2D能力的细胞得到充足的底物。

《美国内分泌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了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纠正维生素D缺乏的方法[33]:①0~1岁的婴儿:每日补充IU的维生素D2或D3,或每周给予00IU维生素D2或D3,连续6周,以使血清25-(OH)D水平高于30ng/ml,随后给予每天~IU的维持量;②1~18岁的患儿:每日补充IU维生素D2或D3,或00IU的维生素D2,每周一次,连续6周,以使血清25-(OH)D水平高于30ng/ml,随后给予每天~IU的维持量;③所有成人:每周给予00IU维生素D2或D3,连续8周,或每日0IU的维生素D2或D3,连续60天,以使血清25-(OH)D水平高于30ng/ml,随后给予每天0~IU的维持量;④患有肥胖、吸收不良综合征和服用影响维生素D代谢药物的患者:建议较高的剂量(2~3倍),至少每日0~0IU维生素D使血清25-(OH)D水平高于30ng/ml,随后每日予以0~0IU维持量。每日给予的方式更能模拟人体自然产生维生素D的方式。无论以何种方式补充维生素D,需定期监测血清25-(OH)D和钙的水平,而并非监测1,25-(OH)2D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4(1):2-17.

[2]Holick,MF.VitaminDdeficiency[J].NEnglJMed,,(3):-.

[3]DavisCD,MilnerJA.Nutrigenomics,vitaminDandcancerprevention[J].JNutrigenetNutrigenomics,,4(1):1-11.

[4]ChristakosS,AjibadeDV,DhawanP,etal.VitaminD:metabolism[J].EndocrinolMetabClinNorthAm,,39(2):-.

[5]Christakos,S.Mechanismofactionof1,25-dihydroxyvitaminD3onintestinalcalciumabsorption[J].RevEndocrMetabDisord,,13(1):39-44.

[6]FriedmanPA.Mechanismsofrenalcalciumtransport[J].ExpNephrol,,8(6):-.

[7]FrancisRM,AndersonFH,PatelS,etal.CalciumandvitaminDinthepreventionofosteoporoticfractures[J].QJM,,99(6):-.

[8]ManolagasSC,BurtonDW,DeftosLJ.1,25-DihydroxyvitaminD3stimulatesthealkalinephosphataseactivityofosteoblast-likecells[J].JBiolChem,,(14):-.

[9]LianJ,StewartC,PuchaczE,etal.StructureoftheratosteocalcingeneandregulationofvitaminD-dependentexpression[J].ProcNatlAcadSciUSA,,86(4):-.

[10]KurodaY,MatsuoK.Molecularmechanismsoftriggering,amplifyingandtargetingRANKsignalinginosteoclasts[J].WorldJOrthop.,3(11):-.

[11]AmlingM,PriemelM,HolzmannT,etal.RescueoftheskeletalphenotypeofvitaminDreceptor-ablatedmiceinthesettingofnormalmineralionhomeostasis:formalhistomorphometricandbiomechanicalanalyses[J].Endocrinology,,(11):-.

[12]PramyothinP,HolickMF.VitaminDsupplementation:guidelinesandevidenceforsubclinicaldeficiency[J].CurrOpinGastroenterol,,28(2):-.

[13]HolickMF.HighprevalenceofvitaminDinadequacyandimplicationsforhealth[J].MayoClinProc,,81(3):-.

[14]Bischoff-FerrariHA,GiovannucciE,WillettWC,etal.Estimationofoptimalserumconcentrationsof25-hydroxyvitaminDformultiplehealthout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ys/11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