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EF病例双下肢乏力多部位骨痛

2019-3-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年5月20日,在中国药品评价高峰论坛典型病例报告并系统性文献回顾专场上,中国人医院李全民教授结合一例双下肢乏力-多部位骨痛病例,分享了对这种疾病诊疗的临床思考。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9岁。主因“双下肢乏力伴疼痛1年余”于年12月10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1年前出现双下肢乏力伴疼痛,以久站或活动后加重,经休息后可缓解。4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出现翻身、起立困难,无法独立行走及负重,伴双侧胸肋部及双髋疼痛。其后,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患者平日饮食习惯良好,否认挑食,蛋奶肉摄入量可,否认身高明显变矮、骨折史,否认长期不接触阳光,否认慢性腹泻,否认光过敏、关节疼痛、雷诺现象,否认口干、眼干,否认皮肤反复出血点,否认牙缝变宽、牙齿脱落等。

既往史

高血压病3年,血压最高/mmHg,口服“罗布麻片2片3/日”治疗,平日血压控制在~/80~90mmHg;曾行剖宫产手术。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婚育史

孕3产3,末次月经年12月6日。年3月第3次分娩,入院前已停止哺乳。

体格检查

脉搏67次/分,血压/85mmHg,身高cm,体重82.5kg。家人搀扶入病房。走路左右摇摆呈“鸭步”;双侧季肋部有压痛。胸廓对称无畸形。中下腹可见陈旧手术瘢痕。四肢及各关节未见畸形及肌肉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Ⅴ级。余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钙磷及相关指标检查示血磷低、尿磷高,血碱性磷酸酶(ALP)高,血钙曾正常或略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曾正常及轻度增高。血常规、凝血功能、便常规、血气分析、乙肝、丙肝、肝功、血脂、肾功、血糖、心肌酶谱、自身抗体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甲功、甲状腺摄取率、骨代谢指标及HLA-B27正常。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旁腺肿大。ECT甲状旁腺动态显像未见明确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征象。腰椎正侧位及左右斜位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腰3~5椎间盘病变不除外。骨扫描可见多处肋骨、胸锁关节、脊柱、骨盆等放射性浓聚(图1)。骨密度检查见骨量低下。

图1.箭头所示为压缩性改变,未见骨折线,尚不能判定为骨折;骨盆和手的平片提示骨质磨玻璃样改变,骨小梁结构模糊、消失

诊治思路

从临床表现来看,该患者可能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产后妊娠哺乳相关的骨质疏松症(PLO)及低磷血症所致的低磷性骨软化症。进一步分析可见,PTH和ALP升高、血磷低、尿磷升高的特点符合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但血钙却正常或轻度降低,故不符合;腰背痛、行走困难、产后7个月出现症状的特点符合PLO表现,但骨密度未达到骨质疏松的程度,疼痛与骨密度不一致且血磷水平低,故可除外。因此,考虑患者可能为低磷血症导致的低磷性骨软化症。

进一步分析和追查患者出现低磷性骨软化症的原因发现,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正常,排除胃肠道磷吸收减少所致;尿常规及自身抗体正常且无特殊药物史,可排除肾小管功能异常所致;患者无遗传史,考虑可能为肿瘤相关性骨软化症(TIO)。遂进一步检查以寻找致病肿瘤。99Tcm-奥曲肽显像未见明确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变,左胫骨平台内侧有异常所见和甲状腺右叶摄取稍高;进一步行左膝关节MRI发现患者存在:①髌骨软化、软骨损伤(Ⅲ度);②胫骨内侧份骨骺线走行区异常信号,考虑良性骨改变,伴周围骨髓水肿,符合骨软骨病变?③退行性骨性关节炎;④关节少量积液。

请骨科医生会诊,考虑患者左侧胫骨部位异常信号不似肿瘤影像学征象,不建议手术治疗。经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沟通后,建议其采用保守治疗(补充钙、维生素D及中性磷)。随访半年,患者仍存在疼痛,且疼痛影响日常活动。随访期间复查血磷水平处于正常下限,用药6个月后患者自行停用中性磷,其后症状明显加重,需拄拐行走、易跌倒,起立、翻身困难加重,胸廓、腰部及骨盆活动后明显疼痛,且平卧时有憋气感。医院就诊发现血磷降低,ALP增高。进一步采用对于TIO更敏感的68Ga-DOTATATEPET/CT检查以明确肿瘤定位;然后行全麻下经后路骶尾骨部分切除(S4前方骨质)、骶骨旁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血磷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继续服用碳酸钙D3、骨化三醇治疗1个月,门诊随访指标正常后停药。目前患者术后随访3年余,无疼痛、乏力等症状,日常生活无影响。至此,该患者TIO诊断彻底明确。

讨论

低磷性骨软化症是由于低磷血症和活性维生素D产生不足引起的骨基质不能正常完成矿化的代谢性骨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其中,遗传性包括X染色体连锁低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XLH)、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血磷性/佝偻病(ADHR),二者常有遗传家族史;获得性原因中最常见的是TIO。

自年首例TIO病例报道以来,目前全球已报道余例。患者呈散发性,青中年起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该病是一种以肾小管重吸收磷障碍、低磷血症为特征的副肿瘤综合征,主要临床特点是低磷血症、骨软化、骨痛、近端肌无力、骨折和功能性残疾。致病肿瘤通常为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多为良性。鉴于纤维或间叶组织肿瘤位置隐匿,生长缓慢,肿瘤一般较小,故不易被发现,造成诊断困难。因此,对于TIO的治疗,致病肿瘤的定位诊断至关重要。一旦明确致病肿瘤部位,首选手术切除。完全切除致病肿瘤后,绝大多数TIO患者血磷可完全恢复正常,骨骼疾病可缓解,患者得以康复。但有研究提示,术后患者可能会复发,故应注意随访观察。

总的来说,对于临床表现为骨痛、行走困难、肌无力等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血磷的检测,对于疑似TIO者应积极寻找原发灶,在明确诊断后进行手术切除。需强调的是,TIO肿瘤病灶体积通常较小、生长缓慢且影像学表现缺乏明显恶性征象,不易被发现。因此,临床上在详细体格检查的同时,需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进行准确定位。对于高度怀疑TIO但无法准确定位肿瘤者需密切随访,并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以尽早发现致病肿瘤。

专家简介

李全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全军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糖尿病学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副组长,火箭军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DiabetesCare中文版、《药品评价》《国际糖尿病》《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医学综述》杂志编委,《中华糖尿病》审稿专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0项。主编或参编著书6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余篇。

相关阅读

?中国药品评价高峰论坛在郑州顺利举行

?CDEF

高尿酸血症,应如何规范管理?

?CDEF病例

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一例

?CDEF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的重点与难点

?CDEF

新生儿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选择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李全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zd/9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