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沉默杀手肾癌
2020-10-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1250.html
为什么说肾癌是沉默杀手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简称为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由于临床上并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据不完全统计体检时偶然发现的概率可达50%~70%。
肾癌的发病率约为4.5/10万人,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居恶性肿瘤第14位,近年来受大气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的影响,我国肾癌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发病人群出现年轻化,以往肾癌高发年龄在50~70岁之间,近年来30岁以下人群中也时常发生肾癌。此外,统计数据表明,肾癌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女性的2倍。由于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及病情的特殊表现,有必要和大家介绍一下,以免造成漏诊,耽误治疗。
肾癌,查体是非常必要的检查手段
大多数肾癌发生于一侧肾脏,为单个肿瘤,双侧发病者(先后或同时)仅占肾癌的2%~4%。肿瘤多位于肾脏上、下两极,常有假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肾癌的常见病理类型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性细胞癌和Bellini集合管癌,其中透明细胞癌最多,约占71.8%。
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生成尿液,当肿瘤没有累及肾盂时,尿检也是正常的。常常不易被发现,因此,大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明显,或刚发觉时已转移。有报道表明无症状肾癌的发现率逐年升高,约占50%,体检时偶然发现的概率可达50%~70%。因此对于肾癌而言,查体是非常必要的检查手段。
在常规体检中,B超是发现肾癌最经济有效的方式,B超发现异常者,可进一步行CT或核磁检查确诊是否为肾癌。成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者,应坚持每年进行肾脏B超检查,特别是有肾癌家族史,或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肾病等的高危人群更应该重视定期体检。
肾癌的“三联征”——血尿、疼痛和肿块
血尿是发现肾癌的最常见症状,但血尿只有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才会出现,因此不是早期病状。人们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具体表现如下:
①常为无痛性、间歇性发作,肉眼可见,多为全程血尿,肉眼血尿的间歇随病变发展而缩短,但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出血较多时可伴肾绞痛;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此时不做尿液检查不易发现。
②疼痛见于为数不多的病例,多为晚期症状,肾包膜或肾盂被逐渐长大的肿瘤牵扯所致,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③肿块亦是晚期症状,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一定体积之前肿块很难发现,有些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
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检的普及,目前临床出现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症”的已经不到6%~10%,这些患者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约10%~40%的患者出现“副癌综合征”,通常是由于人体对肿瘤分泌的类激素样物质、毒素以及生物活性多肽等产生一系列反应,可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等。30%为转移性肾癌,常由于肿瘤转移到骨和肺部所导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这些全身性、中毒性或内分泌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因此易被忽视。
肾癌的治疗
被诊断为肾癌的患者也不要惊慌,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目前的医学手段已经可以达到治愈。目前的临床研究证实,早中期肾癌最佳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数据表明,T1a(直径小于4厘米)的肾脏肿瘤,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T1b~T2期(直径大于4厘米,但肿瘤局限于肾内)肾癌手术后1~2年内约有20%~30%的患者发生转移。通俗来讲,体检发现的大多数肾肿瘤(直径小于4厘米),通过手术五年后健康生存的几率可达90%以上;直径大于4厘米的肿瘤(无其他部位转移),手术切除后2年内再次复发和转移的概率不超过30%。且早期发现的肾癌,位置合适(肿瘤体积不大,肿瘤位于上、下极,外凸生长等),可做“保留肾单位手术”,仅清除肿瘤部分,两侧肾脏都可以保留。对于符合要求的肾癌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
对无法耐受手术、晚期肾癌,或者手术后出现了转移的患者,近年兴起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应用较多的肾癌靶向药物多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它可使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最有效的全身治疗方式。尽管靶向治疗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手术仍是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已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辅助的靶向治疗是一个新的命题,许多相关的临床试验已经在国内外展开,目前还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肾癌属于腺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研究表明,化疗对肾癌的有效率很低,总反应率平均6%左右,且患者的总生存期并未提高。白介素和干扰素的免疫治疗,反应率低、毒性作用大,在肾癌中的应用亦不理想。此外,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微波等,可能适用于老年、晚期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疗效尚待验证。肾癌危害大,不容易早期发现,重视预防很有必要。肾癌发病和遗传有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富贵病”,吸烟、肥胖及高血压均与肾癌有关。
预防肾癌从以下做起
1.主动了解防癌知识,做到对肾脏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本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
2.戒烟,避免放射线侵害,加强对铅化合物接触的防护,减少化学性致癌物质的接触,是预防本病不可忽视的措施。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宜清淡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新鲜水果,适当进食鱼、鸡蛋及少量动物瘦肉。肾癌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芦笋,因为芦笋中含有芦笋素、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及多种甾体等物质,对癌症、高血压、疲劳、水肿、排尿困难等症有一定的疗效。此外,应少饮酒,少食腌制食品,避免食用霉变腐烂食品。
4.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增强抗病能力。
5.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保持情绪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沉默杀手”——肾癌危害的关键。多数肾癌没有明显症状,需要依赖检查手段发现,除了需要增加对肾癌的了解,做好预防工作,降低肾癌患病风险以外,最重要的是坚持定期体检,让肾癌无处遁形。
保健医苑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