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持续摄入gt50000iu天,才
2024/10/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目录:1.维生素D明确中毒仅占病例总量的4.8%2.维生素D中毒的诊断依据不止血液25-(OH)D3.维生素D相关疾病的防治高小鹿发现,家长们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一次或几次服用比平时剂量稍大的维生素D就会导致过量甚至中毒。但其实,维生素D中毒的“门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低。
按照-iu/天服用绝对不会引起维生素D过量中毒,即使血液25-(OH)D达到ng/ml也不会引起中毒症状。反而现实情况是,全球约有75%缺乏维生素D,包括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其中我国居民维生素D缺乏比例高达90%。
1
维生素D明确中毒仅占病例总量的4.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曾发布过一篇文献,医院收集-年全部关于维生素D中毒、过量的文献报道,并对报道病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曾发布过一篇文献,医院收集-年全部关于维生素D中毒、过量的文献报道,并对报道病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报道例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病例,其中仅23例(4.8%)符合维生素D中毒诊断;17例(3.6%)明确维生素D过量。以下是关于部分患儿中毒的剂量及诊断情况:根据表1,这些患儿在一个月内服用了超过30万iu的维生素D,即平均1万iu/天,而这还只是这些病例中出现的最低剂量。(排除缺乏诊断依据且无需治疗的第一个疑似病例)同时,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患儿的血液25-(OH)D最低已经达到了2.88mmol/L,即2800nmol/L(115ng/ml),比起理想状态50ng/ml简直是“天文数值”。根据表2,患儿一次性或长期服用了巨量的维生素D,部分儿童血液25-(OH)D远超出正常范围,还有部分儿童甚至出现了高钙血症,然而却难以明确是否过量或中毒诊断。这是为什么呢?2
维生素D中毒的诊断依据不止血液25-(OH)D在临床医学中,初期的临床症状表现,血清25-(OH)D等维生素D代谢产物水平升高,以及高钙血症都是诊断维生素D中毒的重要实验室指标,而尿钙则可能是比血钙反应更快速的一个诊断依据。
这是因为,维生素D中毒早期缺乏特异临床症状,常见厌食、恶心、呕吐、烦躁、尿频、烦渴、便秘、乏力等症状部分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重叠。年多伦多大学教授Rvieth收集了大量文献,发现过去泛滥于医学界的认为维生素D很容易引起中毒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此观点被以后的研究作为参考文献广泛引用。在之后的研究亦证明,每天摄入超过iu时,血液中25-(OH)D达到nmol/L(ng/ml),才能引起维生素D过量的症状。血钙浓度3mmol/L(12mg/dl)是高钙血症诊断依据,也是诊断维生素D中毒必备实验室指标。尿钙在血钙上升以前就已升高,因此高钙尿症可能是一个更敏感的指标,尿钙/肌酐比值1mmol/mmol更适用于临床诊断高钙尿症。3
维生素D相关疾病的防治在中国,部分儿科医生和家长担心长时间补充维生素D会导致中毒,这一认识误区造成了很多儿童和青少年不能及时和足量地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提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多晒太阳,服用足量维生素D;同时,应用维生素D注意掌握剂量和时间,密切观察、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