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送康复职考基础知识习题做一

2020-1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基础知识——习题

一、A1/A2型题

1.有关男性尿道正确的是

A.仅仅具有排尿功能

B.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C.全程有两个膨大

D.提起阴茎耻骨下弯可变直

E.全程有4个狭窄

B

男性尿道可分为三部分(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尿道有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三个膨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和两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耻骨下弯是恒定的,耻骨前弯位于阴茎根与阴茎体之间,将阴茎向上提起时,此弯曲可变直而消失。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来自

A.肺的弹性回缩

B.呼吸肌的舒缩

C.气体的分压差

D.肺内压的变化

E.胸内压的变化

B

肺本身不具有主动张缩的能力,而是由横膈的升降和胸廓的张缩所引起呼吸运动。吸气肌主要是膈肌,膈肌收缩时,增大了胸腔的上下径,胸腔和肺容积增大,产生吸气。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都向上提,肋骨下缘还向外侧偏转,从而增大了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肺容积增大,产生吸气。

3.影响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

A.每搏输出量

B.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

C.心输出量

D.心指数

E.射血分数

B

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影响收缩能力,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凡能增加兴奋后胞浆Ca2+浓度(或)肌钙蛋白Ca2+亲和力的因素,均可增加活化横桥的比例,导致收缩能力的增强。

4.关于韧带的生物力学,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棘上韧带起到稳定脊柱活动的作用

B.棘间韧带不能起到加强脊柱的外在稳定的作用

C.腰椎前屈时,黄韧带受到拉伸

D.腰椎后伸可使黄韧带松弛

E.腰椎间盘退变后,椎间距缩小,使黄韧带松弛,易使其变肥厚

B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均能起到稳定脊柱活动的作用,又能加强脊柱的外在稳定。所以B答案错误。

5.下列关于气管和主支气管正确的描述是

A.气管位于食管后方

B.气管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C.全程分为颈部和胸部两段

D.左主支气管比右侧者粗短

E.颈段气管较胸段的长

B

6.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

A.心脏的射血,推动血液流动

B.产生收缩压

C.维持舒张压

D.使心脏跳动

E.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E

7.维持人体姿势和产生运动的动力是

A.重力

B.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拉力

C.机械摩擦力

D.支撑反作用力

E.以上都不是

B

肌肉的收缩产生的主动拉力可以维持人体姿势和产生运动,所以选择B答案。

8.下列各项中是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A.情绪变化

B.情绪与情感的两极矛盾

C.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较大的发展

D.个性成熟、特点鲜明

E.意志坚定、自我意识明确

A

老年期的心理发育特征为:情绪变化、感知功能退化、记忆力减退、智力改变、人格改变。情绪与情感的两极矛盾是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征;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较大的发展是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个性成熟、特点鲜明及意志坚定、自我意识明确是中年期的心理发育特征。所以选项为A。

9.立体干扰疗法需使用的电极有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E.10个

C

10.体内细胞膜的功能是

A.物质转运功能

B.跨膜信息传递

C.能量转换功能

D.渗透功能

E.物质转运、跨膜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功能

E

11.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C

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包括细菌的胞外酶和荚膜与其他表面结构物质。芽孢与细菌的生存力有关。

12.血液运输O2的形式是

A.物理溶解

B.化学结合

C.两者兼具,化学结合为主

D.两者兼具,物理溶解为主

E.氧离为主

C

血液中的0°以溶解的和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溶解量极少,仅占血液总0°含量的约1.5%,结合的占98.5%左右。

13.子宫

A.位于膀胱的前方

B.位于直肠的后方

C.子宫颈阴道上部位于阴道内

D.位于骨盆中部,膀胱直肠之间

E.位于骨盆前

D

14.对内脏痛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以无髓鞘的C纤维传导

B.定位准确

C.器械牵拉、缺血、炎症等刺激可加重疼痛

D.疼痛缓慢,持续时间较长

E.可以引起某些皮肤区域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B

15.下颌下腺管开口于

A.舌下阜

B.舌下襞

C.口腔前庭的颊黏膜

D.上颌第3磨牙相对的颊黏膜

E.上颌第2磨牙相对的颊黏膜

A

16.蛙有髓神经纤维绝对不应期持续时间为2.0ms,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次数不可能超过

A.50次

B.次

C.次

D.次

E.次

B

17.力矩的单位为

A.N·㎡

B.N/m

C.N·m

D.N2·m

E.N/㎡

C

力矩的单位为牛顿·米(N·m)。

18.动作电位最基本的特点是

A.局部反应

B.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D.动作电位产生后,出现电紧张性扩布

E.具有“全或无”现象

E

19.下列不是原始反射的是

A.拥抱反射

B.手握持反射

C.紧张性颈反射

D.跟腱反射

E.紧张性迷路反射

D

原始反射是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反射,所以原始反射称为新生儿反射。常见重要的原始反射包括拥抱反射、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手握持反射、足握持反射、阳性支持反射、侧弯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跟腱反射是本体反射,不是原始反射,所以选项为D。

20.骨骼的哪部分应力最大

A.骨膜

B.骨髓质

C.骨皮质

D.软骨

E.骨小梁

C

骨皮质部分接受的应力最大。

21.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钾排钠

B.保钠排钾

C.排水排钠

D.保钠保钾

E.排氢排钾

B

22.下列哪些不属于免疫细胞

A.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上皮细胞

D.巨噬细胞

E.巨核细胞

E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包括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和NK1.1+T细胞。巨核细胞不属于。

23.影响正常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循环血量

B.心输出量

C.阻力血管的口径

D.血液黏滞度

E.血管长度

C

阻力血管的口径变小时,外周阻力加大,则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

24.短波电流的频率范围是

A.3~30MHz

B.30~50MHz

C.50~60MHz

D.60~80MHz

E.MHz

A

25.下列不是新生儿的触觉高度敏感部位的是

A.嘴唇

B.前臂

C.手掌

D.脚掌

E.眼睑

B

26.免疫是指

A.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E.机体清除衰老和死亡细胞的功能

C

27.长期卧床病人易造成

A.高钙血症,高钙尿症

B.高钙血症,低钙尿症

C.低钙血症,高钙尿症

D.低钙血症,低钾血症

E.高钙血症,高钾血症

A

卧床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钾、钠、氮均增加。由于钙自骨组织中转移至血,产生高钙血症。血中多余的钙又经肾排出,产生高钙尿症。

28.下列有关语言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

B.4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

C.6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声音

D.11个月的婴儿出现双音节

E.12个月的婴儿能说出简单的词和重复的字

D

7个月的婴儿单音节继续发育,并出现双音节;11个月的婴儿能自己说出个别有意义的字或词,所以选项为D项。

29.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顺势变化的电位

B.它可作衰减性扩布

C.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

D.它是个极化反转的电位

E.它具有“全或无”特性

B

单一细胞只要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就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再增加刺激强度并不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锋电位可能因刺激过弱而不出现,但在刺激达到阈值以后,它始终保持它某种固有的大小和波形,即它具有"全或无"特性,动作电位不是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它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后,还可以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而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处刺激的强弱而有不同,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形式的动作电位。

30.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应力可促进骨痂的形成

B.长期缺乏应力的作用,易使骨吸收加快,产生骨质疏松

C.只有应力过低会使骨吸收加快,应力过高不会加快骨吸收

D.失重可造成骨钙丢失

E.反复承受高应力的作用,可引起骨膜下的骨质增生

C

骨骼都有其最适宜的应力范围,应力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吸收加快。所以C答案错误。

31.二尖瓣位于

A.左房室口

B.右房室口

C.肺动脉口

D.主动脉口

E.冠状动脉口

A

32.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糖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性激素

E.胰岛素

C

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如缺氧、创伤、手术、饥饿、疼痛、寒冷以及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等。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立即增加,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增多。

33.下列哪块肌肉不属于背肌

A.斜方肌

B.背阔肌

C.竖脊肌

D.胸锁乳突肌

E.菱形肌

D

34.胸骨角平对

A.第1肋软骨

B.第3肋软骨

C.第2肋软骨

D.第4肋软骨

E.第5肋软骨

C

胸骨角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标志。

35.在可兴奋绝对不应期内,测试刺激的阈强度

A.无限大

B.为零

C.高于正常水平

D.低于正常水平

E.等于正常水平

A

在可兴奋绝对不应期内,此时给予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测试刺激的阈强度无限大均不产生动作电位。

36.属于臂后肌群的是

A.三角肌

B.肱三头肌

C.肱二头肌

D.喙肱肌

E.肱肌

B

37.运动时心率加快是由于

A.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B.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C.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D.每搏输出量增加

E.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A

心率受自主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增快;迷走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减慢。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心率加快。

38.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A.筛窦前群

B.筛窦后群

C.蝶窦

D.上颌窦

E.额窦

C

39.主动脉弓的分支有

A.左锁骨下动脉

B.右颈总动脉

C.冠状动脉

D.右锁骨下动脉

E.肺动脉干

A

主动脉弓,是升主动脉的直接延续,在右侧第二胸肋关节后方,呈弓形向左后方弯曲,到第4胸椎椎体的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在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发出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

40.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局部电位

B.阈电位

C.锋电位

D.后电位

E.负后电位

B

单一细胞只要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就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再增加刺激强度并不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锋电位可能因刺激过弱而不出现,但在刺激达到阈值以后,它始终保持它某种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41.中耳的组成为

A.鼓膜、鼓室、咽鼓管

B.鼓膜、鼓室、乳突小房

C.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

D.咽鼓管、鼓膜、乳突小房

E.鼓膜、咽鼓管、乳突小房

C

42.哪一条不属于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

A.康复基础学

B.康复机能评定

C.社区康复

D.康复治疗学

E.临床诊断学

E

康复医学主要的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基础学、康复机能评定、社区康复、康复临床学、康复治疗学,也有将康复护理列入基本内容。临床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主要内容之一。

43.脑脊液主要产生部位在

A.脑表面静脉

B.脑室脉络丛

C.蛛网膜粒

D.软脑膜上的小梁

E.脑表面动脉

B

44.肌力不受以下哪项因素的影响

A.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B.肌肉的初长度

C.运动单位募集

D.皮肤湿度

E.性别、年龄

D

45.关于免疫球蛋白的功能错误的是

A.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

B.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不能穿过胎盘参与局部免疫

D.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

E.调理乔噬作用

C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②激活补体,从而发挥:调理吞噬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T型超敏反应。③穿过胎盘和黏膜,参与黏膜局部免疫。④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

46.乳麋池通常位于

A.第2腰椎前面

B.第4腰椎前面

C.第1腰椎前面

D.骶骨前方

E.第3腰椎前面

C

胸导管的起始部膨大叫乳糜池,位下第11胸椎与第2腰椎之间,乳麋池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千淋巴的汇入。

47.以下关于杠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支点在力点与阻力点中间,称之为“平衡杠杆”

B.平衡杠杆的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

C.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称之为“省力杠杆”

D.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称之为“速度杠杆”

E.速度杠杆的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

E

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不省力,但可以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故称之为“速度杠杆”,故选E项。

48.椎骨的三维运动的白中度除外

A.前屈

B.后伸

C.环转

D.左/右旋转

E.左/右侧弯

C

椎骨的=维运动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

49.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索

B.甲状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胰高血糖素

E.胰岛素

E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精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精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精异生,促进葡萄精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50.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触觉

E.运动觉

E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51.脊柱向前弯曲时

A.椎间盘前方变厚

B.椎间盘前方变薄

C.椎间盘无任何变化

D.椎间盘侧方变薄

E.椎间盘向前移动

B

当脊柱向前弯曲时,椎体与椎体之间前部的间隙变窄,所以椎间盘前方变薄。

52.有氧运动哪项除外

A.游泳

B.慢跑

C.散步

D.打羽毛球

E.下棋

E

游泳、慢跑、散步、打羽毛球均属于有氧运动,只有下棋除外。

53.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

A.脂肪组织

B.骨骼肌群

C.结缔组织

D.软骨

E.韧带

B

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所以选择B答案。

54.关于认知发育过程中注意力发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意是认知过程的开始,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形式

B.3岁以前的注意基本属于无意注意

C.3岁以后开始发展有意注意

D.3~5岁时有意注意已稳定

E.5~6岁后儿童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D

55.以下关于力臂、阻力臂捕述正确的是

A.支点到力点的垂直距离为力臂

B.支点到力点的垂直距离为阻力臂

C.阻力点到力点的垂直距离为阻力臂

D.支点到阻力点的垂直距离为力臂

E.力点到阻力点的垂直距离为阻力臂

A

支点到力点的垂直距离为力臂,支点到阻力点的垂直距离为阻力臂。

56.关于脊柱止确的是

A.有颈、胸、腰一个弯曲

B.侧面可见一个个椎孔

C.在矢状轴上可作屈伸运动

D.在垂直轴可作旋转运动

E.成年人脊椎由25块椎骨构成

D

57.人体脊椎中,活动度最大的部分是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A

颈椎是脊椎活动度最大的部分。

58.前列腺

A.有尿道通过

B.为男性生殖腺

C.体腑部有前列腺沟

D.分泌雄性激素

E.左、右各一

A

59.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A.神经冲动

B.收缩

C.分泌

D.动作电位

E.静息电位

D

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这就是它们在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它们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所以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动作电位。

60.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信念

E.意志力

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动机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产生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它们经常诱发动机。诱因是驱使个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在条件,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61.脑的生理活动每日要消耗多少葡萄糖

A.20~30g

B.20~50g

C.50~80g

D.~g

E.~g

D

脑的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85%~95%来自葡萄糖的氧化,每日要消耗~g葡萄糖。

62.关于肾脏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排除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异物

B.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C.保留重要电解质,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D.抗利尿作用

E.具有内分泌功能

D

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排除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异物;肾脏通过改变血浆渗透压和循环血量来保持水平衡;肾脏通过调节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和氢离子的分泌来维持酸碱平衡;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产生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63.下列对电突触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突触间隙大约为2nm

B.突触前后膜阻抗较低

C.突触前动作电位是突触传递的直接因素

D.突触延搁短

E.通常为单向传递

E

电突触多为双相传递。

64.颈总动脉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部位在

A.甲状软骨上缘平面

B.甲状软骨下缘平面

C.下颌角平面

D.乳突平面

E.第1颈椎下缘平面

A

65.下列各项不属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是

A.对身体的自我感觉阶段

B.对自我同一性的意识阶段

C.对自我尊重的意识阶段

D.对自我扩展的意识阶段

E.对自我信任的意识阶段

E

在儿童个性形成中,自我意识,特别是道德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以下几个阶段:①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②对自我同一性的意识(2岁)③对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④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岁);⑤自我意象的形成(4~6岁);⑥理性运用思考的自我形成(6~12岁);⑦追求自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而没有自我信任的意识阶段,所以选项为E。

66.肘关节屈曲的拮抗肌是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肱肌

D.肱桡肌

E.喙肱肌

B

肘关节屈曲的主动肌是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所以其拮抗肌是肱三头肌。

67.髓核易向哪个方向脱出

A.左方

B.右方

C.前外侧

D.后外侧

E.正后方

D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透明软骨组成,纤维环由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纤维用的纤维束相互斜行交叉重叠,使纤维环成为坚实的组织,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负荷。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外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产生临床症状。

68.脊髓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A.重量的增加

B.长度的增加

C.髓鞘的形成

D.位置的上移

E.腹壁反射的出现

C

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较成熟,其发育与运动功能进展平行,随年龄而增加重量和长度。脊髓在儿童期的位置在不断上移,在进行腰椎穿刺时应注意。脊髓的髓鞘由上向下逐渐形成,为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选C项。

69.小儿听到叫自己名字时能转向声音发出处,模仿摇手说“Bye-Bye”的时间是

A.3~6个月

B.6~9个月

C.9~12个月

D.12~18个月

E.15~18个月

B

6~9个月的婴儿到叫自己名字时能转向声音发出处,安静地注意听别人讲话或注视物体,模仿摇手说“Bye-Bye”。所以选项为B项。

70.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以上都不是

B

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止状态称为膜的极化,当静息电位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如果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为复极化。

71.肺通气的弹性阻力是指

A.气道阻力

B.惯性阻力

C.组织的黏滞阻力

D.肺的回缩力

E.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

E

肺通气的动力需要克服肺通气的阻力方能实现肺通气。肺通气的阻力有两种:弹性阻力(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主要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黏滞阻力。

72.粗大运动的发育顺序正确的是

A.抬头、翻身、坐、爬、站、跑,走、跳跃

B.抬头、翻身、爬、坐、站、走、跑、跳跃

C.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跃

D.抬头、翻身、坐、站、爬、跑、走、跳跃

E.抬头、翻身、坐、爬、走、站、跑、跳跃

C

73.心输出量是指

A.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B.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C.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每分心输出量

D.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E.左右心室每次所射出的血量

B

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74.呼吸节律产生于

A.下位脑干

B.上位脑干

C.脊髓

D.大脑皮质

E.中脑以上部位

A

节律性呼吸运动不在脊髓产生。脊髓只是联系上(高)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呼吸的基本中枢是在延髓,脑桥是呼吸的调整中枢,低位脑干中的呼吸神经元在呼吸节律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75.共鸣火化疗法药剂量治疗时,电极与治疗部位的距离为

A.1~2mm

B.4~6mm

C.1~4mm

D.2~5mm

E.紧贴治疗部位

E

弱剂量治疗时,电极与治疗部位应紧贴,火花细小或看不到火花,患者有轻度弹击感,故选E。

76.静止性肌张力检查的内容不包括

A.肌肉形态

B.姿势

C.软硬度

D.肢体运动幅度改变

E.关节伸展度

B

静止性肌张力检查临床多采取卧位姿势检查。包括肌肉形态、软硬度与肢体运动幅度改变及关节伸展度,不包括姿势检查,所以选项为B。

77.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相邻郎飞节间形成局部电流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D.不衰减扩布

E.以上都不足

C

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表现为以相邻郎飞节处相继出现,称为必备的跳跃式传导,跳跃式传导时的兴奋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而且由于跳跃式传导时。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运动的总数要少得多,因此它还是一种节能的传导方式。

78.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

A.盐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雄激索

D.雌激索

E.肾上腺素

A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参与糖和蛋白质代谢等;网状带细胞分泌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士甲肾上腺素,能使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中动脉收缩,维持血压和调节内脏平滑肌活动。

79.人体直立时最不易引流的鼻旁窦是

A.筛窦

B.上颌窦

C.额窦

D.蝶窦

E.以上均不对

B

上颌窦最大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后部,由于开口位置较高,所以上颌窦发炎化脓时引流不畅,易造成窦内积脓。

80.降钙素的主要靶器官是

A.甲状旁腺

B.肝

C.肾上腺

D.骨

E.胃肠道

D

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主要靶器官是骨,对肾也有一定的作用。

81.分隔左右心室的肌性隔膜是

A.膈肌

B.房间隔

C.前纵隔

D.室间隔

E.二尖瓣

D

82.下列有关生长发育渐进性表现不正确的是

A.发育的次序从头逐渐向下肢

B.动作发育上,先抬头,继而抬胸、坐起、站立

C.小儿的活动先臂后手、先腿后脚,躯干的生长先于四肢

D.小儿先是全掌握持,以后才会用手指取物

E.小儿活动时先学会放下、坐下及停步,后才学会抓握、站起、往前走等动作

E

生长发育的渐进性表现.由动到静规律是指小儿活动时,先学会动的动作,如抓握、站起、往前走,后才学会放下、坐下及停步等静的动作,所以选项为E。

83.支配股二头肌的神经是

A.股神经

B.闭孔神经

C.阴部神经

D.坐骨神经

E.腓总神经

D

84.长期卧床者呼吸系统的变化错误的是

A.呼吸肌肌力下降,肺活量明显下降

B.肺的顺应性变大

C.通气/血流比值的失调,影响气体交换

D.纤毛的功能下降,分泌物排出困难

E.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B

卧床数周后,患者全身肌力减退,呼吸肌肌力也下降,加之卧位时胸廓外部阻力加大,弹性阻力增加,不利于胸部扩张,肺的顺应性变小,肺活量明显下降。所以B错误。

85.左肾上缘一般位于

A.第2腰椎体上缘

B.第12胸椎体下缘

C.第12胸椎体上缘

D.第1腰椎体

E.平第12肋中点

C

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左肾比右肾高1/2~1个椎体,即左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上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缘,下端平第3腰椎。

86.为防止输血后发生乙型肝炎,选择输血员时,应检测哪组抗原和抗体

A.HBcAg

B.HBsAg

C.HBsAg和抗-HBc

D.HBeg

E.HBsAg、HBeAg和抗HBc

B

87.对人有致病性的链球菌主要是

A.A群链球菌

B.B群链球菌

C.C群链球菌

D.D群链球菌

E.E群链球菌

A

链球菌根据抗原结构分类:分为18个族。对人致病的大多属于A族。

88.“医乃仁术”是指

A.道德是医学活动中的一般现象

B.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

C.道德是医学的个别性质

D.道德是个别医务人员的追求

E.道德是医学的非本质要求

B

89.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的高级中枢是

A.大脑

B.小脑

C.中脑

D.下丘脑

E.背侧丘脑

D

下丘脑包含有视前核、视上核等神经核团,它既是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又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神经内分泌中心,参与机体体温、摄食、生殖、代谢、内分泌、情绪、行为、睡眠、觉醒等重要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决定情绪、行为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90.小儿出现初步抽象思维的年龄是

A.1岁

B.2岁

C.3岁后

D.3岁前

E.4岁后

C

1岁以后的小儿开始产生思维,3岁前只有最初级的形象思维,3岁后开始有初步抽象思维,之后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选C项。

二、B1型题

1.(共用备选答案)

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觉性语言中枢

C.书写中枢

D.视觉性语言中枢

E.内脏运动中枢

1.额中回后部

C

2.颞上回后部

B

3.额下回后部

A

4.顶下小叶的角回

D

2.(共用备选答案)

A.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B.肠干

C.左、右颈干

D.左、右腰干

E.左、右锁骨下干

1.收集头颈部淋巴

C

2.收集上肢、胸壁淋巴

E

3.收集胸部淋巴

A

3.(共用备选答案)

A.上颌窦

B.筛窦

C.蝶窦

D.额窦

E.海绵窦

1.发炎化脓时引流不畅,易造成窦内积脓

A

2.开口于蝶筛隐窝

C

3.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

B

更多康复职考资讯

欢迎进群讨论

团购!团购!团购!

华励康复职考(士、师、中级)培训课

全网自低价、最划算、性价比超高

团购最低价

只要元!

VIP包过班5人团()报名链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hl/10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