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吃了就能好,这是神仙吗r

2020-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第期视频

时不时地,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张大妈用自己的全部存款买了一堆昂贵的保健口服液,结果不但没强身健体,反医院......”

“王大爷每天都去听‘保健讲座’,经人推荐购买的维生素片几乎花光了所有退休金......”

“只要是上门的保健品推销员,李奶奶一概来者不拒,最后一定会掏钱购买。面对亲人的劝阻,奶奶甚至以死相逼……”

“赵大爷参加某活动做了一个免费的‘体检’,结果发现自己竟然患有癌症,当场花几万元买了‘抗癌神药’......”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都说老人的钱最好骗。一直以来,针对老年人的骗术层出不穷,保健品、理财投资、买集资、低价团、黄昏恋、电信诈骗......其中最普遍的就是上文举例的“保健品骗局”。   

曾经报纸上的各种“保健神药”的广告

保健品销售者往往夸大老人自身疾病和药品实际效用,以陪伴纠缠、赠送礼品、举办讲座、免费体检、低价旅游等手段,向老人兜售远超实际价格的昂贵保健品。

纳米、负离子、生物电、DNA、国外进口、宇宙能量......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词汇显得保健品“异常可靠”。再加上很多老年人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常识,还抱着“花钱买健康”的心态,非常容易被推销人员忽悠。

即使不是面对面推销,很多电视、报纸、街头广告上的“保健神药”,经过各种虚假奖项和假专家的包装,很多不明真相的老人们就会“蜂拥而至”。

“保健神药”使用各种深奥的词汇来包装自己

“保健神药”使用各种奖项来显示自己的“可靠”

以不同的假身份,奔波于不同“保健神药”广告的假专家

对于身陷“保健品骗局”的老人来说,小则失财,大则出现了卖房还债、跳海自杀、车祸死伤的悲剧。

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社会实验:当看到有人向老年人推销“保健神药”,大家会有什么反应呢?

听到这些典型的保健品推销套路,路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听到男演员对老人的忽悠套路,旁边的一位阿姨一直在向老人使眼色。

男演员自行离开后,这位阿姨上前和老人说:“我看你在这犹豫,我就赶紧给你使眼色。这个不治病,治病得有处方。如果蜂胶就能治这个病,医院了!”

一位大爷质问男演员:“你这个东西是保健品还是药?”

“临床试验出来了,现在作为保健品销售。”

大爷劝老人:“他说是保健品,反正毒不死人。但是治病的话,医院。”

听到男演员一直在吹嘘蜂胶的功效,大爷忍不住了:“什么东西啊?是神仙吗?一下就好了?小伙子长得这么帅,去干个别的不行吗?”

一位旁边的大爷劝老人不要相信男演员:“糖尿病就得锻炼。迈开腿,管住嘴,吃上你的药,或者打上胰岛素就没有问题了。”

男演员辩解道:“我们是美国进口的一种新型药。”

大爷仍然劝老人:“别听他忽悠了,听我的就行了。上医院看病,外面的这些人不能信!医院就行了!”

“现在多少这样的例子,你还这样?你别听他瞎说,回家和儿女商议商议吧!”一位女士这样劝老人。

听到“蜂胶能治糖尿病”,一位男士劝老人不要信:“这您都信啊!保健品是没有药用功能的!”

一位曾经的保健品从业人员恰好看到了这一场景。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老人不要相信保健品,也劝男演员不要再做这一行:“保健品这些东西不治病,很多国家的我都吃过,一点也不治病!我干保健品干了好几年,为什么现在不干了?坑人!小伙子你千万别跟人家这么说,人家都说了为病花了不少钱,你这一下就八千块,又不治病。人家就倾家荡产啊!”

在我们的测试中,很多路人都会提醒陷入骗局的老人,还指责恶意推销的男演员。

陌生路人们的善良令人十分感动,更让人开心的是,视频里的很多中老年人也都很清楚地知道男演员宣传的“保健神药”是骗人的。或许由于自身清醒的意识,或许是儿女一遍遍的提醒,或许是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或许是政府的相关宣传科普......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所有保健品。毕竟很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生产、销售的保健品,对人体还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即使是正规保健品,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比如缺钙的人可以适当服用一些钙片,但如果过度服用钙片,则会引发孕妇尿路结石、高钙血症、碱中毒等,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除此之外,很多保健品在当下更多是作为“心理安慰剂”的角色,也是部分人牟取暴利的手段。

就像视频里一样,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们开始意识到保健品骗局,但每天还是有很多人一脚踏入保健品的陷阱。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些被保健品害惨的老人,轻则损失钱财,严重的可能太过依赖保健品而忽略治疗,导致重疾缠身甚至过世,更不用说某些保健品本身就有毒有害。这才是保健品真正可恶之处。

到底如何才能让老年人不被保健品坑骗?

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对父母及长辈们的关怀。人到了晚年,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与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设防,很容易被欺骗。

在一篇《我是如何骗老年人买保健品的》的自述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公司”进行培训的套路:

“第一点,一定要和老年人保持极度亲近,见面喊爹妈,有多亲热就叫多亲热!”

“第二点,等老年人放松警惕之后,就告诉他们咱们有免费的东西。”

“我们可不是骗子,是老人们的‘干儿子’、‘干女儿’。”

相对于“骗子”们的嘘寒问暖,作为儿女的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父母消费甚至迷恋起保健品时,往往能立马意识到父母上当受骗了,然后便是气急败坏的全面否定:

“你怎么这么傻!”

“怎么可能有神药!”

“跟你说多少遍了,那些都是骗子!”

更心酸的是,很多老人其实能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还是愿意掏钱给保健品销售,只是为了那一份看起来真心的陪伴。

一个曾经的保健品销售人员说出了自己离开这一行的原因。一天,一位在他那里购买了很多保健品的老人终于说出了真心话:“小伙子,其实我知道你卖给我的东西没什么用处,但我还是买了!只是因为你每天都陪着我,还对我很好。那些东西我很多都没用,就在家里放着。我买你的东西,就是想着你能每天都来陪我说说话,看看我……”

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我们知道这个道理,老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面对父母的上当受骗,我们不仅要做一些基本的“防骗教育课”,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陪伴。在陪伴中消除父母对保健品的依赖,在关爱中赢得父母的幸福安康,哪怕只是定期的视频电话、不时的生活关怀、生病时的细心呵护......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希望每个人都能理性看待各种“保健品”,更希望不会再有人被某些保健品的虚假宣传所蒙骗!

点击图片,收看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留言

谈天说地数星星

讨论社会现象

探索人生哲理

大树君

有零钱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hl/10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