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2017Brugada综合征2

2017-7-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Brugada综合征(以下简称BRS)外显率和表达度的变化较大,可能终生无症状,也可能出生的第一年即发生心脏性猝死。在无结构性心脏病人群中,与BRS相关的猝死率占20%。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上,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陈灏珠教授为大家讲述BRS24年的进展。

一、BRS的心电图表现

1.BRS的基本变化

(1)V1~V3导联J点抬高;

(2)ST段抬高(均≥0.2mV);

(3)T波倒置、双向或正立;

(4)伴类似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改变;

(5)P-R间期可延长。

2.BRS的三类心电图

(1)Ⅰ型:穹窿型,J点≥0.2mV,T波倒置,ST段末部渐降(下斜型);

(2)Ⅱ型:高马鞍型,J点≥0.2mV,T波正向或双向,ST段末部≥0.1mV;

(3)Ⅲ型:低马鞍型,J点≥0.2mV,T波正常,ST段末部<0.1mV。

3.BRS的进展

(1)年新专家共识将Ⅱ型、Ⅲ型合并称为新Ⅱ型心电图。

(2)心电图变化可间歇出现,以Ⅰ型最具诊断价值。用Ⅰc类钠通道阻滞剂阿马灵1mg/kg、氟卡尼2mg/kg、普罗帕酮2mg/kg或Ⅰb普鲁卡因胺10mg/kg静脉注射,可激发V1、V2、ST段抬高。

(3)静脉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抑制心电图变化,而乙酰胆碱则促进心电图变化。

(4)提高1或2肋间隙,记录V1、V2、V3导联,也易于记录到Brugada波。

(5)此外,β受体阻滞剂,高钾、低钾、高钙血症,发热,运动,饮酒,电复律后,用三环或四环抗抑郁药后,也易于记录到Brugada波或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二、BRS致病基因

临床上SCN5A基因突变的病例约20%~30%,GPD1-L基因突变的病例约1%。年,BRS致病基因增加至16个。截至目前,BRS致病基因已达20个。

有报告称,BrS1与LQT3有重叠表型,且两者致病基因同为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突变所致。但不同的是,BrS1为功能缺失所致,而LQT3为功能获得所致。此外,有研究发现,家族性心脏传导系统疾病、扩张型心肌病也伴SCN5A基因突变。

三、BRS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1.除极学说:钠通道基因突变引起传导延迟和折返。

2.复极学说:钙、钾通道基因突变引起动作电位缩短。

3.神经嵴学说:发育异常,机体细胞突变。

四、BRS诊断

心电图出现Ⅰ型Brugada波是诊断BRS的必备条件之一,此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有条形性室速或室颤的心电图记录。

2.晕厥或夜间出现濒死呼吸。

3.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室速或室颤。

4.家族成员有45岁以上的猝死者。

5.家族成员中有Ⅰ型Brugada波的记录。

五、BRS鉴别诊断

1.早期复极综合征

J点明显,有切迹,J波与ST段分界明显,ST段凹面向上抬高。

2.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有Epsilon波,室速单型性,右室扩张或有室壁瘤形成。

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ST段与T波上升支融合形成单向曲线,呈弓背上抬,对应导联ST段压低。

六、BRS治疗

1.异丙肾上腺素、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西洛他唑)、奎尼丁等能使心电图表现正常化,但能否预防心脏性猝死尚需研究;多数的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能抑制钠内流,使Ⅰt0电流相对增加,应禁用;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无效,不宜应用。

2.植入ICD,作为一级或二级预防,以防止室速或室颤所致心脏性猝死。

3.近年,Haissaguerre等提倡用导管消融右室流出道前壁心外膜,可使心电图正常化,消融导致室速、室颤的室性早搏,从而防止室速、室颤的发生。

4.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根据阻滞程度考虑植入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患者可考虑安置起搏器增快心率,避免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崔凤娟┆美编柴明霞┆制版崔凤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hl/6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