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补钙镁是钙的搬运工
2021-4-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人体对钙的吸收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概要言之,食物或营养补充剂中的钙质经过胃酸消化进入小肠,为小肠所吸收,进入血液,变成“血钙”,其中大部分沉积储存在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极少量的则分散在人体软组织和体液中,并通过相互之间的沉积与分解,维持钙在人体的动态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但是,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血液中钙要沉积到骨骼和牙齿,成为强健骨骼元素,即成为“骨钙”,必须借助人体中的另一个重要矿物质常量元素——镁——的参与。
血液中的钙由人体微量元素镁搬进骨骼,成为“骨钙”。如果血液中的钙不能被及时搬进骨骼中,不但不能解决补钙的问题,而且会造成钙在血液中的沉积,造成结石、高钙血症等后果。所以,镁元素对钙的吸收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添加镁元素的钙镁片强化了急需钙质补充的人体对钙的吸收,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人体钙吸收的过程中,镁和钙如同一个相生相克的小团伙,当钙被吸收进入血液中后,镁就像个搬运工,不断地将钙搬进骨骼,直到骨骼不再缺钙为止,如果血液中还有多余的钙没搬完,镁又将它们客气地“请”出体外,生物学上叫做“拮抗”,避免钙沉积到其它地方,解决钙安全危机。
钙的作用:
强健的骨骼和牙齿,有效减低骨质流失,延缓骨质疏松;
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有预防和延缓作用;
有助于神经系统运作正常,起镇静作用,参与受伤后创口血液凝固;
有助于肌肉收缩和扩张,并帮助调节心脏;
镁的功能:
帮助血液循环及舒缓神经(天然镇静剂),维持正常的肌肉、心肌和神经活动;
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有效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巩固骨骼和牙齿;
有利于蛋白质、脂肪代谢,以及DNA(遗传基因)的组成;
防止钙在软组织中沉淀,减少肝、胆、肾结石。
钙镁健骨的问与答
问:
钙镁健骨强调其钙镁比例要达到1:1,其重要性何在?
答:
钙镁健骨采用了钙镁1:1的黄金比例,这个比例是目前最安全及最有效的钙镁产品比例,只有在这个比例当中,钙和镁的功效才可得以发挥极致。
钙质于身体内担当着种不同的功能角色,包括:巩固骨骼及牙齿、神经讯息传递、维持正常心跳、协调肌肉活动及生长,控制细胞膜之间的物质传送及协助生产酵素及荷尔蒙等。而镁的功能则在于帮助建造新的骨骼、维持心脏中适当的电子传导、减少猝死的风险、减少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及协助固定钙回流于血管中,并能有助降低血压。
在年5月的一份医学研究指出:单独补充钙质会增加两倍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因为钙质会徘徊在动脉中,而非存储在骨骼里,所以专家们都不建议单独补充钙质。而如果服用非钙镁1:1黄金比例配方的钙镁产品,不仅降低骨钙的合成效率,同时一些未被骨骼吸收的钙,可能会导致肾结石或动脉壁钙化。可见钙镁1:1的黄金比例,对于钙镁产品是最为重要的。
问:
为什么要在钙镁健骨中要加入维生素D3及维生素K2呢?
答:
在钙镁健骨中加入维生素D3及维生素K2,是因为这两种维生素能帮助人体吸收钙。维生素D3就好比骨质固定剂,它是维生素D家族中最活跃的一种型态,它能增加骨质的密度;如果缺乏维生素D3,身体便不能吸收钙,同样地,如果维生素D3不足,补充再多的钙质也是徒然。
维生素K2就好比钙质指挥官,它的主要作用是指挥钙质回流至骨骼中,不会徘徊在动脉里,这对补充钙质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而维生素K1则并不能达致这个功效。维生素K2具有激活骨钙蛋白的功能,将钙牢牢稳固在骨骼中,使骨质更坚固,从而减少骨折高达81%,所以添加维生素K2对于生产优质的钙镁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问:
钙镁健骨中常常强调其剂型是柠檬酸钙和苹果酸钙,但在市面上的钙产品都使用碳酸钙,两者有何分别呢?
答:
市面上有很多健康产品公司所生产的钙产品采用的都是碳酸钙,主要原因是因为碳酸钙是一种最便宜的钙,然而这种钙只有和食物一同进食,才会被吸收,那些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所以才会选用较难被身体吸收的碳酸钙。
而爱睿希公司的钙镁健骨产品,采用了柠檬酸钙和苹果酸钙。柠檬酸钙是一种比较昂贵的钙,无论是空腹或与食物一同进食,身体也能把它吸收。此外,低胃酸的人,或者50岁以上的人士,对于柠檬酸钙的吸收会比碳酸钙更好。
而苹果酸钙则是一种钙的补充型式,容易吸收,而且耐受度好。天然水果中的钙与柠檬酸及苹果酸结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柠檬酸苹果酸钙。这种型式的钙比其他的钙能为身体提供更多的好处。柠檬酸苹果酸钙比碳酸钙或乳制品中的钙质,能增加身体40%钙质的吸收量。无论空腹与否,身体对柠檬酸苹果酸钙的消化与吸收都一样好。
问:
孕妇及在哺乳中的妇女可以服用钙镁健骨吗?
答:
可以,孕妇及在哺乳中的妇女应该按成人所建议的服用量,每日服用2次,每次2粒。
问:
请问儿童可以服用钙镁健骨吗,其建议的用量是什么?
答:
可以,并请按照建议的服用量:
?2至6岁:每日1粒
?6至10岁:每日2粒
?10至13岁:每日3粒
?13岁或以上:每日4粒
病例参考及营养调理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