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位名医李娟老年人反复腰痛,别不
2021-1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708/7282164.html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院特别推出“70年?70位名医”大型系列健康科普,名医名家带头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今天推出第15期:《李娟:老年人反复腰痛,别不当回事,警惕多发性骨髓瘤!》。李娟教授:骨髓瘤
许多老年人对腰痛习以为常,毕竟老年人常常有骨质疏松和腰肌劳损,可以引起腰痛。
但是,有一种腰痛,可能没那么简单.....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血液病科教授李娟
病案故事:
广州的王女士今年50多岁,近半年来反复腰痛。一开始她以为自己是腰肌劳损,到中医馆做了几次按摩理疗。腰痛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再去看医生,医生给王女士拍X光片检查,发现王女士腰椎有压缩性骨折,给予了相关的手术治疗。腰痛在术后很快得到缓解,王女士对手术效果很满意。
然而,令王女士意想不到的是,术后没多久,腰痛又发作了!再次检查,发现有新的椎体压缩,不得已又再次进行了手术。
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半年内王女士足足做了五次腰椎手术!而王女士的腰痛在手术后缓解的时间越来越短。
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反复、多发的腰椎压缩性骨质呢?带着这个疑问,王女士来到医院血液病科就诊。
经过李娟教授的检查,王女士才发现真正的元凶并不是骨头本身,而是血液出了问题——她患的是多发性骨髓瘤!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病,病名中虽不带有“恶性”或“癌症”这样的字眼,但它本质上是一个恶性病”。
“具体来说,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来源于血液浆细胞的恶性肿瘤”。
和“大名鼎鼎”的白血病相比,知晓多发性骨髓瘤的人并不多。前者多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后者则常见于中老年人。
多发性骨髓瘤有多常见?在西方国家,多发性骨髓瘤是排名第二的血液肿瘤。该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尚未有统计数据,但李娟教授估计,大概为每10万人中,有3~4名患者。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该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或将呈上升趋势。
多发性骨髓瘤,善伪装,易误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没有特异性,所以很容易被延误诊断,甚至是误诊。”
像开头王女士这样被误诊的病例,李娟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就碰见不少。
李教授介绍,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是这个最常见的症状却很具有迷惑性。
骨髓瘤细胞自身或者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会把骨头“吃掉”,导致骨头出现一个一个的小圆洞,称为“虫蚀状”或“穿凿样”骨质破环。
这种骨质破环导致的骨痛没有特异性。骨髓瘤引起的腰痛症状与其他原因如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等引起的腰痛并没有差异。
所以,很多患者会先尝试补钙、晒太阳,疼痛严重的患者会去做按摩、推拿、理疗,或者去疼痛科、骨科就诊,这样就可能会延误治疗。
除骨痛以外,多发性骨髓瘤还可表现为贫血、肾功能不全、反复感染等等多种症状。
后两种症状会导致患者去肾内科、呼吸科等非血液科室就诊,如果接诊医师对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疾病缺乏警惕,就有可能造成漏诊、误诊。
“误诊不仅让病人多花钱、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或其他治疗,更可怕的是延误了病情,使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对这些患者,李娟教授表示非常惋惜。
出现六种症状,警惕多发性骨髓瘤李娟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虽变化多端,但并非无法及时对它进行鉴别诊断。出现以下这几种情况,就要高度警惕:
1、不明原因的骨折,俗称的病理性骨折;
2、不明原因的腰痛,且持续不缓解,尤其反复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时;
3、出现不明原因的高钙血症,表现为心律失常,嗜睡,甚至是昏迷;
4、不明原因的肾功能衰竭,且发展速度较快,出现大量蛋白尿;出现全身或者以双下肢为主的肾病综合征;
5、反复出现感染,特别是出现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肺部感染;
6、不明原因的腹泻,血红蛋白的下降等。
李娟教授提醒,当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时,应及时到血液病科就诊,通过细胞学、病理学、免疫学等诊断,可最终确诊。
为进行更精准的治疗,或对预后进行更好的判断,有条件的,还建议做有关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检查。
发现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李娟教授表示,近十年来,骨髓瘤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过去的33~48个月,延长到现在的50~60余个月。特别是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已经达到个月,也就是说,有10年左右。”
李教授说,这要归功于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新药序贯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序贯维持治疗的整体治疗策略。
“这些年,我们提倡把对癌症的认知,从恶性病转变为慢性病,这在多发性骨髓瘤上,已经得到很好的证明。”
李娟教授鼓励患者,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很多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疾病控制良好,大部分可以恢复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
----------总统筹:彭福祥、林芳宇统筹:谢凤兰、梁嘉韵摄影:刘星亮、蔡新洁摄像剪辑:周俊乐、叶小宝文字整理:谢晓点好看,和更多人分享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