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动,防癌抗癌
2024/9/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研究发现运动对机体微环境改善、免疫力提高、神经系统功能维护等都有积极作用。运动可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降低转移和复发风险,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改善其生存结局。
本期就与大家聊聊运动防癌抗癌的机制以及该如何运动。
01运动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机制
运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或转移产生影响;
运动影响肿瘤微环境;
运动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
运动增加获氧量,抑制癌细胞;
运动调控肿瘤抑制因子;
运动增强免疫功能;
运动可以通过预防肥胖降低癌症风险。
02运动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机制
运动延缓肿瘤进展;
运动提高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和疗效;
运动降低肿瘤的复发风险并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运动改善肿瘤相关症状和抗肿瘤治疗相关副反应。
03肿瘤患者的运动治疗
肿瘤患者症状在癌症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体育锻炼通常是安全且耐受良好的,每位患者都应该“避免不活动”。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可以改善常见的癌症相关症状,包括焦虑、抑郁、疲乏以及提高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见表1)。
表1证实对恶性肿瘤有益的FITT处方04注意
建议所有肿瘤患者在开始运动干预之前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包括评价当前体力活动水平和病史、常规医学评估、特定癌种的医学评估,以评估疾病、治疗或合并症可能带来的风险。
建议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运动能力测试(表1),如6分钟步行试验。考虑到在开始运动之前进行全面的体适能评估,可能会对开始运动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因此,并不要求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小强度的步行、渐进性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之前进行评估。
测试方法05运动处方
恶性肿瘤患者的运动处方,应根据患者的运动风险评估、运动能力测试结果,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运动喜好等个体化制定。
运动个体化定制运动处方以运动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即FITT为要素进行制定。
表3恶性肿瘤患者运动处方制定原则运动处方应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练习,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组合运动方式:建议每周3~5天进行min中等强度或75min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每周2~3天,涉及主要肌肉群(胸部、肩部、手臂、背部、腹部和腿部)至少1组,8~12次重复。柔韧性练习每周2~3天。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增加。
06肿瘤患者运动禁忌证及终止指标
A禁忌证
生命体征不稳定,特别是脑出血或者脑血栓急性期;
下肢静脉血栓;
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癌症患者是否适合运动需要参照上述疾病的运动禁忌证;
冠心病运动相关禁忌证参考链接: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处方看这里!
应保证手术伤口愈合的时间,通常由于放化疗的毒性及手术的长期影响需要8周;
不同肿瘤患者的运动禁忌证:乳腺癌治疗后存在上肢和肩部问题的患者应在参加上半身运动前就医治疗;结直肠癌造瘘的患者需经过医生的允许才能参加接触性运动和避免参加负重运动;妇科肿瘤伴有腹部、腹股沟或下肢肿胀或炎症的患者应在参加下半身运动之前就医治疗;骨转移患者有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运动禁忌证还包括未经治疗的高钙血症、骨髓发育不全、肾功能不全。
B运动终止指标
练习时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重度心绞痛、头晕、胸闷气短、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应该由医生检查并排除危险后再恢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