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艾默坤丨双膦酸盐类药

2024/9/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https://m.39.net/pf/a_5153528.html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主要转移部位之一,骨痛和骨相关事件(SREs)是骨转移常见的并发症。SREs主要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放疗、骨转移病灶进展及高钙血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药物主要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舒单抗,统称为骨改良药物。骨改良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作用,减少骨丢失,提高骨密度,从而减少骨转移引起的SREs的发生。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骨转移的基础药物,已经发展至第三代。第一代是简单的P-C-P结构,代表药物是氯屈膦酸钠;第二代双膦酸盐侧链含有氨基,代表药物主要为帕米膦酸二钠和阿仑膦酸;第三代在氮原子上再引入一个饱和烃链或含氮咪唑环,代表药物主要为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

然而,随着抗肿瘤全身治疗方案的完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长期使用骨改良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有上升趋势。

1、药物性颌骨坏死

其中较严重的并发症是药物性颌骨坏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为1-9%。地舒单抗或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例乳腺癌患者(地舒单抗治疗例、唑来膦酸治疗例)和例前列腺癌患者(地舒单抗治疗例、唑来膦酸治疗例)中,地舒单抗总体颌骨坏死发生率为1.9%、唑来膦酸为1.2%。一项双膦酸盐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Ⅲ期临床研究中,接受伊班膦酸钠治疗的患者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为0.77%。显著低于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地舒单抗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性颌骨坏死率会相应增加,接受治疗第1年颌骨坏死发生率为1.1%、第2年为3.7%,随后每年为4.6%。

2.低钙血症

一项涉及实体瘤骨转移的Meta分析(包含三项国际三期临床试验)显示,例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出现大于二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12.4%。另一项关于乳腺癌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显示,接受伊班膦酸治疗的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2%。地舒单抗引起的低钙血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可能导致较严重的低钙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地舒单抗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钙水平,尤其是初始治疗期。同时,应给予补充钙、镁和维生素D。

3.急性期反应(流感样症状)

根据Ⅲ期临床试验,骨改良药物引起的流感样症状的发生率约为19.8%。地舒单抗会引起发热、疲乏症状、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其发生率分别为5.2%、6%、12.6%和5.6%。伊班膦酸钠则会引起流感样症状、疲乏症状、关节疼痛和肌痛,其发生率分别为4.7%、2.8%、9.6%和2.8%。双膦酸盐引起的流感样症状在初始用药的第24-48小时达到高峰,并在3天内逐渐缓解。

骨改良药物在临床应用多年,尤其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治疗骨代谢疾病的基础用药,其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临床认可。相关不良反应可防可控,规范用药可使相关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小化,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骨改良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中华肿瘤杂志年6月第43卷第6期.2.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stjy.com/ggxzhl/14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